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基于师德为上理念

2015-08-15 00:54:04杨文杰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师德高校教师道德

杨文杰

(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广东湛江 524048)

一、师德为上的理念背景

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提到: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2014年9月2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次强调:建立健全高校师德长效机制,坚持师德为上。教师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出发点,高校教师作为社会中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既是青年学子的人生导师,又是社会道德风尚的引领者。在当前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教育也正在遭遇着各种社会思潮的撞击。高校作为教育基地,也身处社会的大环境中,难免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师德为上”这一理念的提出,强调新时期高校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积极引导高校教师做到道德高尚、学识渊博、职业信仰坚定。高校要把师德教育摆在首位,找准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点,把高校师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培养高校教师卓越的道德素养。

二、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内涵

教师是师德的载体,师德建设的目的在于将社会道德准则内化为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高校师德建设单靠外在的制度保障是行不通的,必须要依靠教师内在的规范认知,才能使教师将师德意志和师德情感转化到细致的教育工作中去,最终通过师德行为体现出来。当下中国正处于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大背景下,高校师德建设要行之有效,就必须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寻求科学的方式培养高校教师的师德意志和师德情感。因而,探索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内涵,除了要深刻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优良师德外,还必须跟上时代建设的步伐,与时俱进,进一步拓展高校师德建设的科学内涵。

(一)以人为本,严慈相济

圣人言“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也就是说,做人注重道德修养,为学要注重以人为根本。教育,以培养有德之人为本质目标,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以人为本”,换言之,教育不仅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首先,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把学生当作发展主体来培养。在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只有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成长完美结合,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实现教育的根本功能。其次,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投入足够的“感情”,也就是“师爱”。教育学生既要严,也要慈。“严”主要体现在教育学生“做人”上,“慈”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细微的关爱上。高校教师应该注重建立与学生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应有足够的尊重、充分的理解、细致的关爱和无私的帮助,而不是去提倡所谓的“师道尊严”。当然,教师作为师德建设的载体,也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怀。

(二)廉洁从教,身正为范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传道是教师的首要职责。

教师作为人类道德文明的传播者,被赞誉为“道德家”[1]。因此,师者首先应是道德之师。高校教师作为青年学子学习的楷模,一言一行影响着青年学子的个性发展和价值观念。在当前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坚持自尊、自律,做清廉之师、灵魂之师。高校教师要培养出优秀的青年学子,首先必须“身正”,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大学是青年学子价值观念定性的重要时期,而教师是学生健康人格养成的引领者,因此高校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制社会不良思潮,在履行自己职业使命的同时,具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只有这样,高校教师才能成为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

(三)教育创新,与时俱进

正所谓“学高为师”,高校教师应该是知识渊博、学业精湛的高素质人才。在当前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湛的学业知识,而且要具备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新时期,教育要跟上时代的主旋律,就必须创新。教师作为教育创新工作的主体,首先要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高校教师既要具渊博的专业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要在科研领域不断探索,及时掌握学科的前沿知识动态和科研成果,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与社会发展同步。其次要具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学习知识的能力、学习专业技能的能力、开拓创新的科研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能力,从而使青年学子具备创新的能力和善于学习的能力。

三、高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一)教育专业的内在要求

教育以教师为载体,以学生为对象,教育的实质内容是教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就其本质而言,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型专业。教育不同于其它专业,而教师作为教育的载体,也不同于其他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于,教师以自身作为表率去影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道德影响。师者,表率也,为人师者,首先必为道德之师,道德品质不高尚的教师,是不可能胜任教育工作的。特别是在当前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青年学子的价值观念尚未定性,教师承担着两个主要的教育任务:一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工具价值,二是教师要具备道德楷模的卓越素养。笔者认为,高尚的品德是教师胜任教育专业工作的前提,教师要将社会的核心道德价值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以高尚的品质引领学生发展。教育本身是一种道德实践,道德目的总是内嵌于教育本身[2]。从这一意义上讲,教师是社会主流道德价值的实践者,对教师提出道德品质的高要求实质上是教育专业的内在要求。

(二)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关键

当代著名的伦理学家麦金泰尔(A.Maclntyre)曾说过:“美德是一种获得性的人类品质,对它的拥有和践行使我们能够获得那些内在于实践的利益,而缺乏这种品质就会严重地妨碍我们获得任何诸如此类的利益。”[3]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可以言说的“美德”,而且要把这种抽象化的“美德”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在解决道德冲突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师德教育属于一种以教师为榜样的情感教育,高校教师要践行师德,要成为师德建设的主体,必须要有师德养成的土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必定会涉及到生动或者复杂的实践情境,教师通过这种情境把道德教育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使道德教育转变为道德实践,进而升华为教师师德。因此,日常教学活动是师德养成的土壤。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必然根植于复杂的教育实践过程,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师德水平,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才能赢得社会的赞誉、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在践行职业使命的同时获得职业幸福感。

(三)树立高校教师社会形象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多元社会化思潮向各行各业奔涌而至,对人们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影响深远。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专业场所,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为不良风气的侵袭,各种社会思潮通过信息化技术向学校扑面而来,因此教育也正经受着多元文化、多无价值观的挑战。有极少数的高校教师道德素养不高、自律性差、职业理想模糊,甚至言行失范、道德败坏,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的社会形象。高校教师作为社会道德教育的载体,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卓越的道德品质和理性的社会认知。自古以来,社会对教师师德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教师职业也被喻为“太阳低下最光辉的职业”。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特别是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有助于他们加强对师德建设的认知,自觉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以身作则,维护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

四、高校师德建设的几点看法

教师是高校师德教育的主体,加强高校师德建设,需要从战略高度和人文关怀角度出发。第一,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的领导体制。《意见》明确规定,高校主管部门要把师德建设摆在首位,主要由领导亲自负责,并落实具体职能机构和人员。领导机制在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师德建设的核心要素[4]。领导体制的建立必须要从本校师德建设的实际出发,应该建立职权分明的又完整衔接的层级领导体制。第二,建立高校师德建设的培训基地。特别是对刚入职的青年教师,要把师德修养作为入职培训的第一课,使他们认识教书育人的使命和师德的重要性。通过师德培训,为高校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第三,建立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奖励机制。师德奖励机制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管理方法,建立师德年度考核指标,按照师德的日常表现,对教师师德进行考核评估,对考核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既增强高校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又激励他们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当然,高校教师要坚持学习,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学习是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

[1] 王凯.近年来我国师德观念发展的三大趋向[J].中国教育学刊,2013(1).

[2] PRING R.Education as a moral practice[J].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2001,30(2):101 -112.

[3] 麦金泰尔.追寻美德:伦理理论研究[M].宋继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242.

[4] 何祥林,程功群,任友洲,等.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湖北省H高校的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2014(11).

猜你喜欢
师德高校教师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1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