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会
(江苏省徐州新沂市时集中学)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一个极为明显的亮点是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一个相关语文阅读感悟的专题,如九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就是“学会读书”(七),而且有一个更具体的提示,那就是“比较与辨微”,这给我们以启示,语文教学的阅读感悟不仅仅就是让学生去感悟到了什么,其关键是让学生去学会感悟。
平时的阅读教学,我们似乎都发现如此的怪现象,现在的初中学生读文本的兴趣不是很浓,读的时间应当说也不是很多。课堂教学上仅有的读,就是读一读比较精彩的段落,抑或就是学生去默读。为什么就是如此?恐怕是我们大家忽视了学生的读所致,主要是学生进行了前置性学习后,有些感悟我们已经在不自觉地提示给学生,学生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感悟就显得轻松多了,似乎也就不需要通过读进行感悟了。应当说这是完全违背相关教学原则的。如我们平常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还有其道理乎?虽然并非就完全意义上的有,但没有读就能够去悟的那是一种虚假意义上的悟,而不是学生实实在在的悟,也完全可以一言以蔽之的去说,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毫无价值的悟。从阅读教学让学生获取问题基本认识的角度去说,获取问题之基本认识是为了比较正确的感悟,但离开学生的读,学生又怎可去获取教材文本之问题的基本认识?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感悟中,笔者力求解决好学生去读的问题。让学生从读中去感悟,让学生通过读去形成问题,获取问题之基本认识。如教学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让学生去比较有意义地读着和读了,那学生可以发现紧张而又激烈的戏剧冲突,从而形成比较理想而又深刻的阅读感悟。
我们可以这样肯定地说,阅读教学没有让学生基础意义上的悟,那学生也是不能获取其问题之基本认识的,必须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形成自主意义上的悟,当学生能够去悟,或者就是比较深刻意义上悟出什么的时候,那学生会知道,也会立即感到,还有、还有,哟!怎么还有这个问题没有能够得以比较理想意义上的解决呢?所以,窃以为没有学生对教材文本的悟,哪怕就是比较浅显意义上的悟,学生是不可能去获取比较有价值意义问题之基本认识的。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没有学生基本意义上的悟,笔者就不去让学生提出什么问题,因为学生的学习时间是相当宝贵的。如果用那些毫无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互动交流,那完全在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用鲁迅先生的话说,浪费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比如,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笔者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当感到学生的交流互动已经达到一定境界时,当感到学生已经到了交流互动之极点时,让学生提出自己阅读感悟中的不惑。这个时候学生提出的也正是我们所必须予以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尤其是我们预设当中还没完全预设到的问题。如学生说诸葛亮是那样的神通广大,那为什么还要去奏表呢?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价值乎?有!当让学生去集体互动探究时,学生还真有两下子,令人刮目相看。
当今的语文课程相对于课程改革之前的语文课程,其开放而有活力的局面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语文课程的建设已经是如此的开放而有活力,那我们的课堂教学则应当是完全意义上的活力四射。课堂教学的活力四射,课堂将会出现诸多阅读感悟的精彩,出彩的主人是谁?原则或根本意义上的主人当是我们的一个个学生。那又怎样去体现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呢?平时的阅读感悟,从让学生获取问题基本认识的角度去说,需要学生以创为先。何谓以创为先?其实质性意义当是让学生获取有创见意义或者就是能够启迪同伴去创新探究的问题。对学生的创新发现,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我们应当是要求不能过高,学生毕竟就是学生,他们的天赋是有的,但创造性的发挥还显得比较有限;学生对教材文本之阅读感悟从相关意义上说还没有完全涉猎到较为内层的方面,那对于极为深层的内容学生的发现还会具有一定或者就是相当大的困难。只要有一点创新性的意味,我们就要视其为创新,我们就必须珍惜这难得的创新,我们就要极力呵护,也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般进行呵护。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在大家都以为于勒是一个十足的败家子时,笔者感到教学目标已经就完全意义上达成时,一学生举手说明,他以为于勒不能就被我们大家去认为是十足的败家子,而应当值得我们去同情,并且比较有板有眼地摆出自己的理由。这时,该生的看法虽然没有能够从完全意义上得到大家的认可,但笔者对其有创见性的看法是默认的,而且要求大家对此进行探讨,将其作为拓展延伸性的阅读感悟,让大家课余时间进行思考。
阅读教学让学生获取问题基本认识,是一个必须认真思索和探究的话题,更需要我们进行比较充分的实践研究。笔者将会穷尽思维,形成让学生获取问题基本认识的理想途径,促进学生的阅读感悟。
[1]朱永新.享受与幸福[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08.
[2]曹津源.曹津源文选[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3]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岳麓书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