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荣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城北初级中学)
实践证明,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在这两方面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但我们在实际教学当中,经常将二者孤立起来。这样的教学直接导致许多学生在阅读时不注重关注文章的结构特点及写作方法,在写作文时就不能借助平时阅读的范例来进行仿写。因此,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必须做到读写结合。
读是学习语文的开始,而以读促写就是从写作角度去理解阅读内容,弄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这样做可以通过作者的写作思路来还原当时的情景,反复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略作者的意图,从而准确领会文章的思想。例如,学习课文《孔乙己》后,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学写人物传记。学生熟悉了这篇小说内容后,对课文内容进行全面把握。这样就为教师在教学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作了铺垫。其次,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如何刻画人物形象、如何表达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首先反复朗读课文,帮助学生分析朱自清是怎样描摹春天的景物。其次,看看作者如何从颜色、景色、情态等不同角度来展开。最后,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对景物进行深入感知的。这样,再来指导学生怎样描写景物。因此,读是手段,写是目的。通过以读促写,才会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写作范例,因为每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筛选出来的优秀作品。所以,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关键是选择好结合点,明确通过这样的结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提高学生哪方面的技巧。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并不一定要彻头彻尾地模仿,教学时可以抓住其中的某一个方面,比如模仿段落结构,模仿文章开头的写法,学习文章结尾的写法等。所有这些都要让学生在学习时重点把握,不要平均用力。有时可以博采众长,从几篇文章中综合其中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借鉴。例如,学过《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后,就可以利用一定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第一步,学生要对课文进行阅读,引导学生读懂对话,了解故事情节。仿写时引导学生注意文中“我”和“叔叔”的对话,以及故事的完整性,按照范文格式写得具体生动。这是最常见的读写结合的方法。这样,在学生了解范文的写作特点之后,进行仿写训练效果就会十分显著。
我们知道,读与写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训练内容,因而语文学科对读与写的要求比较高。平时的读写结合教学中,一般都是先读后写,以读为基础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往往会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让学生先写后读,以写促读。比如,教师有时候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最好写一写读后感,摘抄一些好词好句。一开始学生不知道怎么写怎么记,当老师讲解如何写“读书笔记”时,学生才如梦初醒,获得了更大的兴趣。另一方面,我们按课文的教学安排,提前布置一篇习作,让学生以写促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写习作。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一课之前,先布置学生写一篇以“春”为主题的习作。学生为了写好作文,除了提取已经储备的关于“春”的信息,注意观察之外,还从这篇课文中查找优美的词句来表达心中的情感。这样,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之中。经过反复的训练,学生在读和写的交替训练中将知识转化为语文综合能力。综合能力提高了,写作文的基本功就具备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通过文本的学习或在课外阅读中,不断地进行语言积累,并运用到习作和人际交流中。为达到这一目标,很多篇幅的课文在思考练习中作了相应的要求,让学生对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摘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让学生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增加语言的积累,掌握更多的词汇量,在习作表达时能够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可以引导学生在这方面多努力,多积累,夯实基础。鼓励学生准备一个精致的练习簿,封面标上“词语集锦”,专门摘抄文中以及课外阅读中遇到的好词佳句,并进行归类,方便以后查找。平时可以打开来读一读,感受好词佳句带来的愉悦心情,获得感悟,并进行记忆,将这些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习作时,可以拿来直接为我所用。让这些优美的词句和深邃的思想得到迁移和运用自如。比如,课文《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紫藤萝瀑布》《生命与和平相爱》等课文都有很多可以摘抄的词句。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或以读促写,或以写促读。这样,在读写结合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有理由相信,经过反复的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一定能够实现。
[1]姜玉安.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新尝试[J].考试周刊,2012(03).
[2]张兆芳.中学作文教学离不开读写结合[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3(03).
[3]桂士元.浅谈新课程下读写结合的作文教学[J].快乐作文,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