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高职聋生的Living Lab 创新模式在织物设计教学中的运用*

2015-08-15 00:45:54
现代特殊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手语聋生用户

王 海 丽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浙江杭州 310023)

在当今高职教育中越来越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课程教学尤其注重实践操作性,产学结合理念、项目化教学方式都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对于聋生的教育,虽然在一些基本的教育理念上与普通教育是共通的,但毕竟受教育的群体有特殊性,其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也会有所不同。聋生由于听力受损,语言能力落后,因此沟通交流是聋生最大的障碍与困难。而Living Lab 模式强调用户的参与和多方的协作,这种创新特点能很好地训练聋生的沟通能力。所以在课程教学中引入Living Lab 创新模式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聋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能训练聋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不失为一举多得的办法。

一、聋生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聋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与健听学生相比,有其共同性,但也有很大的差异性。由于每位聋生的听力损伤程度不同,以及后期语言康复训练程度不同,他们的听力等级也是不同的。对于听力等级低的聋生来说,其听力损伤更严重,基本不能依靠听觉进行言语交流,要依赖手语进行交流。因此一般而言,聋生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同时运用准确而清晰的手语、缓慢而大声的口语、外加夸张的唇形。然而,这些目前较为的认可和普遍流行的聋生教学,从教学方式到教学环境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

(一)教学方式的单一不利于信息的有效传递

在聋生的课堂上,师生间信息传播的方式有手语、口语、书面语等形式,其中手语的使用最为普遍。但是常用的现代汉语词汇中只有一小部分有对应的手语,所以手语词汇数量十分有限;其次,在聋生的课堂上,教师只能把内涵丰富的有声语言转化为意义相近的手语向学生传递信息,而这些手语多是一些简单、直白的词汇。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就会损失语言中所包含的一些意境和审美意趣,传递给聋生的信息就会大打折扣,聋生最终获得的只是一些干瘪、无味、简单的信息。尤其对于强调审美意趣的美术类专业课来说,简单的手语教学势必造成知识的缺失与模糊,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二)教学管理中的过度帮助不利于聋生学习知识独立性的养成

聋生由于听力损失,在成长过程中会比普通儿童更容易形成依赖心理,这对他们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但是事实却是在特殊学校中,教师对聋生的管理比普通学校更加细致周到,许多事情都会替聋生解决。课堂上也是尽量把知识直接告诉他们,而不会让聋生自己不断尝试,一来是怕聋生能力不够,解决不了问题,二来也是怕聋生在探索过程中遭受过多的挫折。所以绝大多数聋生都是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老师怎么说就怎么做,照样画葫芦,学习上完全依赖老师的指导,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性差。以织物设计课程为例,聋生不会运用已学的专业或基础知识进行融会变通,只能进行简单的模仿操作。

(三)教学环境的闭塞不利于知识的获取

聋生与社会沟通交流存在很大困难,聋生由于听力受损,影响了语言能力,与他人交流只能用手势比划,造成与健听人沟通不便,成为社会群体中的弱势者。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与聋人交流,将自己封闭于聋人群体之中而脱离主流社会。另一方面,目前在聋人的早期教育中,几乎所有聋人学校都是封闭式管理,虽然这种做法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聋生的安全,但也严重地阻碍了聋人与社会的沟通交流,导致聋生在课堂上吸取到的知识不能做到活学活用,缺乏灵活性与创造性。

二、聋生织物设计课程教学中渗透Living Lab模式的意义

Living Lab 是指生活实验室、情境实验室,它最初发源于美国,之后在欧洲得以蓬勃发展。Living Lab 模式具有以用户为中心,由用户参与设计;多方参与,将利益相关方有效结合;强调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开发合作;注重利用信息技术等创新特点[1]。织物设计作为聋生装饰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一直聋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因此结合聋生的学习特征,将Living Lab 创新特点渗透到织物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有利于聋生对该课程的学习。

(一)以用户为中心,全程参与

在Living Lab 模式下,用户不再是创新活动的被动客体,而是主动参与者。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邀请用户参与整个设计环节,共同发现与探讨产品设计的相关问题,让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渗透进用户的思想,具体表现如下:

1.创意设计阶段。在设计初期要注意收集用户特征信息和需求信息,可以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网络聊天等手段与用户进行深度沟通交流。掌握一手的资源材料后,形成多种设计方案,再交由用户进行选择决定或进一步改进完善。

2.方案实施阶段。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要把技术实现手段与预期效果跟用户反复沟通交流,及时让用户关注和了解全程制作情况。

3.应用阶段。此时用户参加对产品的验收工作,并对产品进行体验活动,将体验感受随时反馈给学生,为下次任务积累宝贵经验。

(二)多学科交叉,拓宽视野

基于Living Lab 创新模式的授课方式可以整合并共享跨学科资源,衔接了各个学科在设计中的作用,并能综合运用到织物设计的具体环节中去。如本方案实施中运用到计算机相关技术较多:在图案设计时,要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对图案进行绘制与修改;在后期资料库建设与用户档案建立时,要运用到许多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在做调查时,要运用到研究方法与数据统计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运用到大量的专业知识,如色彩学、美术史、构成学等等。聋生在融会贯通方面较弱,通过这种方式的锻炼,为聋生积累多学科知识提供基础。

(三)真实的创设环境,提升综合能力

在真实的情境下,有利于收集用户的真实需求,更能提高聋生跟用户的交流沟通能力[2]。这种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也不同于虚拟工作室,它既有培养人才的属性又有市场性与生产性的属性;其次也可以从中激发创作灵感,避免“闭门造车”的情况出现。在与客户交流沟通时,从客户的要求与建议中可以吸收到设计灵感与时尚元素,了解社会需求状况,紧跟社会潮流;此外还有利于一些隐性知识的学习与共享,全面完善聋生的知识结构。在整个项目方案实施中涉及到的管理自我,管理他人和管理工作,这些都是不能通过传统教育形式进行传递的,但可以通过真实的项目方式进行。

(四)师生角色新定位,专家技术客串

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强调学生与用户一起主导设计流程,让学生成为项目的真正领导者,鼓励学生自己组建团队,自己分派任务,自主制定计划。而教师在这个创新教学中将自己定位成项目的管理者,在适当时机邀请相关技术背景的专家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3]。

三、Living Lab 模式在聋生织物设计课程设计中的运用

(一)前期调查与用户沟通

在确定好设计团队的人员后,让学生自行安排好各自的分工,分工时要考虑到诸多因素,比如做客户访谈与调查工作的学生最好选择有残余听力、有口语交流能力的学生,或者让这些学生带领部分全聋学生一起完成任务。因为面对的客户不仅是校内的教职员工,还有社会普通人群,他们对聋人了解很少,一下子还不能适应聋生的手语交流方式。所以在调查工作开展之前,专业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调查方案,可采用个别访谈、微信或QQ 交流、问卷调查、情境观察等多种调查方法,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合适的调查方式,并将调查所得的文字、照片、视频资料建立归档,为每位客户制定自己的“档案”。

在前期调查中要着重了解客户的色彩偏好、生活环境、风格倾向、纹样喜好等个人信息,这些资料对接下来的产品设计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方便聋生、客户、指导教师和技术专家的多方协同参与,教师要构建以课程为中心的Living Lab 微信组群,学生可以将设计草图随时上传,引发大家交流,教师和参与课程的专家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指导与评价,帮助学生不断优化草图。客户在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产品后,要及时把想法与意见跟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将产品朝向自己预设的效果方向努力。

(二)设计与制作过程

草图得到客户最终确定后,开始进入正式的设计与制作过程。首先要根据实际尺寸大小完成样图的绘制,然后根据客户的要求选取不同的制作工艺,可以用手绘也可以用扎蜡染或者是机器印染。在制作过程中要关注以下几点:

1.选择适当的面料。面料选取对产品的品质有重大影响,优质的面料能提升产品的档次,合适的面料也能更好地诠释设计理念。而且不同的制作工艺对面料的要求也有差异,在设计初期就要确定面料的类型。

2.产品后处理加工。产品绘制完成后还要对它进行一些后续的美化与加工工序,包括柔顺处理、琐边、包装。这些工序看似简单,但比较繁琐,不同材料的产品有不同的柔顺处理方法,不同风格的产品有不同的琐边要求,不同系列的产品也有不同的包装形式。

3.用户体验。产品的成功与否要通过用户的试穿试戴才能得以检验,用户对产品进行一定时期的试用后,将合适度、舒适度及满意度及时反馈给学生或者老师,以便为以后的任务作持续性改进。

4.学生总结与评价。在项目完成后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设计作一个陈述与展示,参与的人员包括课程教师、指导专家、客户以及下一届同专业的学弟学妹们。在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同时,其它人员可以提问或给出改进的建议,为学生积累设计经验。当然学弟学妹们主要是了解和体验一下该课程的教学方式,方便将来能更快地适应此课程的学习。

(三)完善资料库建设,整理织物风格系列

在产品完成后,对有些资料要做整理归类工作,特别是产品纹样的风格整理与创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建织物纹样资料库。将每次任务完成后的产品纹样以及效果图片都收入进去,其中也可以将一些在任务进程中得到的相关纹样也收藏起来。再将这些资料进行归类,分成不同的风格,便于以后做任务时进行参考。当然,也可以让客户阅览资料库,选中喜欢的纹样直接生产,这样可以适当减少工作量,同时也能让客户更直观、方便地选择产品。

[1]曹静,勾学荣.基于Living Lab 模式的校园创新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3(8):122 -125.

[2]李青,李淼等.Living Lab 创新理论架构[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2(5):100 -106.

[3]汪晓春,郭帅.基于Living Lab 创新方法的教学设计与探索[J].装饰,2012(6):121 -122.

猜你喜欢
手语聋生用户
手语学习,只为更懂你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江西教育C(2019年10期)2019-11-26 03:24:37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06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11期)2016-12-19 01:20:16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6:52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6期)2016-06-29 09:18:54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4期)2016-05-09 01:23:12
奇怪的手语图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创业家(2015年5期)2015-02-27 07: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