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华莹
(江西省寻乌中学)
高中阶段的学生一般是本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原则,但是过度的封闭限制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并不利。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整体凸显出浮躁的现象。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却不能安下心来认真品鉴一本文学作品,精神得不到有效升华。更多学生沉迷于网络,在这个信息爆炸泛滥的时代,学生很容易在网络上迷失自己。
高中阶段的学生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认识自己,但是校园生活禁锢了他们探索世界的脚步。因而在心理上形成了很强的阅读需求,以通过其他途径来弥补自己对知识的渴求。
课堂所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高中语文课本总是竭尽全力地把美文良句一股脑都展现在学生面前。然而学生对此却没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反而是课外读物更吸引学生的眼球。科技时代的到来,课外读物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丰富多彩的内容是吸引学生的法宝。为弥补教科书的局限性,知识的不足,满足学生在精神方面的需求,阅读课外读物势必就成为一种新风尚。
“贫乏”向来是语文的致命伤,只有“多读”和“广博”才能解决这一问题。然而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课外读物在此时就显现出重要作用。作为语文学习的纽带和桥梁,对高中语文学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外阅读为高考语文的现代文阅读试题得分提供了广阔的资源,高考的现代文阅读主要就是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例如:2011 年的新课标卷就曾考了这样两个问题:(1)小说的题目为“血的故事”,你认为题目合适吗?(2)从主人公黄宾虹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这两道题都是在考查学生日常的积累、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学生没有丰富的阅历,但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平时在阅读中的积累。同时,课外阅读还为学生的高考作文铺平了道路。学生只有拥有了丰富的阅读量,才能在写作时文思泉涌。2011 年新课标卷作文就曾考查到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度。如果平时没有课外阅读的积累,对于学生来说将无从下手,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但高考不仅仅只是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多是在考查学生的能力。
教育家科勒涅斯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仅仅通过语文课本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的风貌、图景、人情世态都需要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活动进一步开阔视野。对于语文知识的累积,文学造诣的提升,课外阅读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
学生在考虑问题上还做不到全面完善,所以为了让学生能有效利用短暂宝贵的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活动,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高效的指导工作,为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把好第一关。
面对纷繁复杂的课外读物,学生是茫然失措的,不能正确选择有营养的读物,是学生的通病。老师就需要帮助学生选择阅读书目,可以分为必读书和选读书。把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书籍作为必读书推荐给学生,例如《红楼梦》《边城》《呐喊》等优秀书籍。教师还可以挑选一些时文美文、优秀的杂志期刊推荐给学生阅读,以保证学生阅读的都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内容。
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根本保障。“有的书只要阅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知道其中的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读”。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读物的内容及自身的阅读需要,合理选择阅读方法。诗文可以采用诵读法,议论文用提纲挈领法,小说用点评法……只要选取适合自身的阅读方法都是可以的。
对于那些只需要略读的书目,学生只需要读梗概,抓片段,在短时间内获取有效信息就可以。对于那些需要精读的书籍,则要有目的地反复品读,必要时还可以摘录精彩语句,作详细点评,也可以背诵下那些优美的段落。就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样,阅读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读书方法多样化,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能把课外读物高效利用起来的方法就可以在阅读中尝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建立阅读兴趣小组,就某一名著中的一个人物角色进行生动分析,调动起学生想走入原著的愿望和积极性。在阅读时间上,可以利用课下的空余时间,见缝插针,比如中午、傍晚、饭前饭后等闲散时间进行阅读;等到寒暑假的时候,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读一些篇幅较长的文学名著等。
如果知识只是单纯从课本上获取的话,只会让学生变成井底之蛙,也会阻碍其文学探究之路的发展。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于提高高中生语文素质,激发学生读书创造的潜能有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利用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探索文学作品中的别样人生,使自己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以后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1]陈颖.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改进策略分析[J].课外语文:下,2015.
[2]王军亮.新课程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之我见[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