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星桥
(江西师大附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的知识构造及历史脉络,不能单一让学生了解某一角度的历史事件,在追溯历史过程中,以全球史观角度,将历史事件全貌呈现,让学生去主动搜集整理相关历史资料及素材,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的全面认知,将历史完美演绎。
教师要拓宽学生追溯历史的视角,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观看纪录片或引导进入图书馆,引导学生在书籍中查阅资料,学习历代文化,并追溯历史根源。比如,中国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集权制度,在思想文化上形成一系列的具有中国华夏文明特色的文化起源,而商则是延续与完善这一文化思想。让学生运用全球史观,追溯历史发展与进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历史事件展开,让学生站在全球史观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关键学习点。要从宏观角度引导学生思路,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解析历史。
例如,在学习“古代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时,单就了解的人口、工业、农业、商业等概念学生难以认知,教师应试从唐朝开始分析人口结构、工业发展、农业税收制度、商业结构发展内容多视角、全面分析问题,接下来去找宋朝的相关数据,最后与元明清朝代的数据形成对比,运用直观图表法,再看同一对象,在不同时期,其表现的不同点及相同点,让历史分析更科学有依据,并且更直观有助于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若历史作为材料出现,让学生有感而发,因为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思考方式和阅读角度是否正确,出现了许多侧面历史视角,但是,研究历史,以史为鉴,既要在历史只有一个的前提下,尊重和包容其他人对历史的看法和见解。
比如,在高中教材中关于“洋务运动”说法不一,有学生认为,其目的是维护某一中央集权的统治,若“洋务运动”与中央集权的统治目标不一致,统治者则不支持改革。他认为这个历史与当代的社会相一致。但有的学生仍持有不同意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观点,历史需全面分析,并没有唯一“真实”,只有对不同素材的假设与合理猜想,并且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以史为鉴。
在全球史观的角度下,要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追溯历史、研究历史、分析问题、运用历史、以史为鉴,将历史研究演变为属于自己的见识,提升全球史观运用到历史研究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