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学校应用音乐治疗的原则和策略

2015-08-15 00:45吴善亮王玉兰
现代特殊教育 2015年23期
关键词:特教智障律动

● 吴善亮 王玉兰

作为一门现代新兴科学,近年来音乐治疗在发达国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在我国,音乐治疗引入和发展的时间还不长,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等都还处于初级阶段。我校是一所集听障教育和智障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型特殊教育学校。近年来,我校积极学习音乐治疗的有关理念,并将其应用于日常教学与康复训练中,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在尝试中不断前行。

一、音乐治疗的界定

美国教授布鲁夏博士对音乐治疗给出这样的诠释: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运用各种形式的音乐体验,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和治疗的关系来帮助治疗对象达到健康的目的。简单地说,音乐治疗就是运用一切音乐活动的各种形式,包括听、唱、演奏、律动等手段,使人达到健康目的。由此可见,与其他各种治疗形式之间最基本的区别就是,音乐治疗依靠音乐的体验来作为引发改变的催化剂。

音乐治疗可分为活动式和接受式两类。在活动式的音乐治疗中,治疗对象参与音乐表演、即兴演奏或音乐创作。参与音乐活动的体验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使或引发治疗性改变。在接受式的音乐治疗中,治疗对象则通过聆听、讨论等方式接受音乐刺激。

二、特教学校应用音乐治疗的原则

音乐治疗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将其作为一种康复手段运用于特殊教育,就必须从特殊儿童的生理特点与发展需要出发,与特殊教育的有关特征和要求紧密结合。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认为特教学校应用音乐治疗应遵循以下3 个原则。

一是必须纳入课程管理。只有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才能保证音乐治疗的科学规划与管理。

二是必须按需分类实施。根据残障类别特点,音乐治疗必须遵循学生的客观实际和自身需要进行分类实施。

三是必须循序渐进地推进。音乐治疗的效果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它是一个很慢的过程,需要我们针对学生特点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扎实推进。

三、特教学校应用音乐治疗的策略

(一)确定治疗对象

音乐对人们愉悦身心、调节情绪、减缓压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校把音乐引入校园,将全体残障学生纳入音乐治疗对象范围,以智障、听障和自闭症三类残障学生为主,进行合理分类、科学规划,全面开展音乐治疗。

(二)选择治疗方法

根据残障学生特点和实践研究,我校提出了音乐治疗参与体验式“五疗法”。

一是音乐欣赏。对智障学生,通过音乐课和校园音乐广播进行音乐聆听与欣赏。在愉悦学生身心的同时,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注意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二是快乐唱游。对智障学生,通过音乐课这一主阵地,在发音练耳训练中使学生熟练掌握聆听技能,学会模仿动物叫声。同时,还设计演唱或接唱简单的儿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记忆能力。

三是节奏律动。节奏存在于语言、舞蹈和运动之中,是所有儿童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基础。因此,对听障学生来说,音乐其实就是对节奏的表达。我校通过律动课不仅让听障学生按节奏活动身体,改善其肢体的协调性、节律感,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模仿力。

四是器乐演奏。对有残余听力的听障学生和中度智障学生,设置民乐演奏课程。通过乐器演奏这种多元活动,减少残障学生的多动与刻板行为,抒发其压抑情绪,提高其专注力、精细动作的协调力和对音乐的表现力。

五是仪器干预。运用可视音乐干预仪,将听觉和视觉有机结合,使音色、旋律、节奏、色彩、形状等的变幻融为一体,对自闭症和情绪障碍儿童开展干预治疗。通过多重感官刺激,起到唤醒、催进、激励、抚慰、宣泄等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掘残障学生的潜能。

(三)实施治疗途径

大量研究表明,音乐对运动障碍、智障、听障以及自闭症儿童均有不同程度的帮助。实践中,我校通过“三途径”来实施听障学生律动、智障学生唱游、听障和智障学生器乐合奏、自闭症儿童可视音乐干预以及针对学生家长的远程指导等多元化音乐治疗校本课程,使残障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治疗。

途径一:集体参与体验

对全体听障和智障学生开展音乐治疗,实现音乐治疗课程全员性参与。

一是利用校园广播,在上学、课间、午餐、午休和放学时段播放不同类型的乐曲,帮助全校师生放松心情、减缓压力,营造欢快愉悦、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是自创残障学生校本化康复操。如为智障学生创作了以“生命律动”为主题的康复操,为培养智障生对音乐与动作的适应力,学校还特意选配了4 种伴奏乐曲,定期更换,让学生在同一套动作下感受不同的乐曲,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为听障学生创作了以“活力无限”为主题的健身操,此健身操由律动、街舞、搏击、太极4 种元素组成,节奏极富变化、动作充满挑战,学生非常喜欢。

三是以班级为单位开设唱游课、律动课。如在培智部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中渗透音乐治疗,将参与体验式音乐活动纳入艺术、韵律和音乐剧等课程中,使智障孩子的音乐潜能得到发挥。

四是为有残余听力的听障生和中度智障生成立兴趣小组。学校先后开设古筝、陶笛、竖笛、吉他、二胡、琵琶、扬琴、电子琴、架子鼓等器乐演奏和舞蹈训练队,进一步挖掘学生音乐天分和艺术潜能,增强学生乐感、节奏感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途径二:个体强化训练

对自闭症、情绪障碍和多动症学生实施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音乐治疗,体现出我校音乐治疗课程在点上所追求的全程性。

对多重障碍学生的个体强化训练主要借助可视音乐干预仪,并融入蒙氏开发、感统训练、绘画治疗、舞动治疗、绘本阅读和言语训练等个训策略,开创了综合音乐治疗的新模式。

途径三:家庭远程指导

对自闭症、情绪障碍及多重障碍学生开展家庭远程云康复指导,实现音乐治疗课程线上实施。

我校在校园网站上搭建康复云平台,通过云盘、QQ 群、云视频、私人空间,分别对在校重度残障学生、送教上门的多重残障学生和在普校随班就读的轻度残障学生进行点对点家庭音乐治疗远程指导,为有特殊需要的家庭提供方法指导和技术支持。

四、思考与建议

音乐治疗为残障学生康复教育开辟了新途径。音乐治疗也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学科,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音乐治疗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而特教学校目前所尝试的音乐治疗在规范性、科学性和专业性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特别是音乐治疗师的专业化、技术化培养已迫在眉睫。同时,音乐治疗的理论研究主要在高校进行,基层特教学校的实践与高校理论研究还未有机融合。

目前,很多特教学校尚未对音乐治疗开展专项研究。我们建议,基层特教学校应充分认识音乐治疗在残障学生康复教育中的作用,积极培养更为专业的音乐治疗师资队伍。同时,不断改进音乐治疗的方法手段,提升音乐治疗的应用水平,开启特教学校康复教育的新天地。

猜你喜欢
特教智障律动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作 品:景观设计
——《光影律动》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律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