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军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南湖学区)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之我见
郑永军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南湖学区)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语文课堂质量,我的体会是“留有余地,促其领悟”。
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觉参与学习,逐渐领悟的过程。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必然要有原有知识经验的参与,由于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知之间存在着差异,这就构成了学生学习心理上的矛盾。这个矛盾解决了就是领悟。但矛盾的解决不是突发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对原有知识经验调整、充实的过程。既然是一个调整、充实的过程,就需要适当的时间思维,采用巧妙的手段完成。故云“留有余地,促其领悟”。
1.“留有余地,促其领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首要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从两方面来说,一是课堂上“留有余地”。比如分段练习。在我所教的学生中,即使是高年级学生对此也是畏惧三分,拿到一篇文章后,该如何分段,为什么这样分,头脑中是一片空白。是练习少?三年级起进行分段练习了,不谈课外拓展,光是课本上的文章也算不少了,是教者不重视?学生翻出课本来,几乎篇篇课文上划了“||”。是什么原因造成分段能力差呢?那就是教学中就事论事,没有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机会。缺少了感悟过程,只是知其然,忽闪一下又闪出另一个问题,学生当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打闪式”的教学,名曰“启发式”,实则仍是“注入式”,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二是课外“留有余地”。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需要自由活动时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可是事实呢?我们的学生,尤其是毕业班学生被沉重的作业或严厉的管束剥夺了这块留有的“余地”。从语文角度看,课外生活这块“余地”是“宝地”,它是作文材料的源泉,是学生认识提高的根本,它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又是课堂教学的开始。总之,应该给学生课外时间留有余地,促其领悟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2.“留有余地,促其领悟”也是转化学困生的需要
需说明的是,这里的学困生是从学习成绩的角度来看的。一个学困生的思维往往比一般人来得慢,对同一个问题“悟”的过程比较长。如课堂教学中,只顾尖子学生,这部分学困生一个问题还未悟出道道来,只好眼睁睁地望着另一个问题来,于是只得囫囵吞枣,成绩每况愈下;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优劣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注意给学困生一个领悟的机会,即使要求低一点,也总有一天会转化的。
3.“留有余地,促其领悟”也是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需要
学生是否参与教学过程,参与的程度如何,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而要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就要激起学生悬念,调动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意向。当问题解决了,学生心理上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所以课堂讲解中,我们要适当地决定“什么要讲透”和“什么是故意留着不讲的”设置“余地”,促其自己去领悟。反之,设疑没有考虑思维空间,或难、或易,均会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1.要“留有余地,促其领悟”,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精讲巧练”
“精讲”,教师要把知识讲清楚,要抓住重点和难点:不在乎讲得多,而要讲在点子上;不在乎讲得深,而要讲在实效上;不在乎讲得细,而在于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才算讲到点子上呢?就是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抓住一个缺口,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种子的力》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学生直接理解这句话较困难,假如改变一下方法,先介绍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然后让学生领悟这句话的意思,学生的思维就会留有余地了。这时,只要跳一跳,学生就能摘到桃了。讲得精,任务落实的就好,怎样才算是“讲求实效”?我的理解是,对于一些深奥的问题,借助电教器具、表演、音乐、画画等手段降低难度,起到常规教法所起不到的效果。如《詹天佑》一课,在讲到“设计人字形线路”这节内容时叫人为难,图上看不清,读书又弄不懂,后来我在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在教这节内容前,先布置学生看书,然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就地取材用土制一个线路模型来,模型出来了,怎么推,怎么拉,一目了然。怎样才算是问题“不在讲得细,而在于启发学生思考”。在课堂讲解中,不宜编列许多零碎的小题目,一问一答。而要事先找出释疑的思路,按思路设计问题系统。所谓“精讲”,就是讲关键之处,把其余问题留给学生,给学生的积极思维留有余地,步步落实,促其领悟。其次,教师讲“精”,课上学生领悟时间也就多,领悟的程度也就深。
“巧练”关键是落实一个“巧”字,怎样练才算“巧”呢?如《穷人》一课,课文结尾之处写得好。为了让学生体会,课文结束后,我不急于收尾,而是让学生说说“桑娜拉开帐子”以后的事,学生联系上文后想象,说得很具体,读写得到了结合。接着激发思考,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些给写出来?学生通过比较,就领悟到了课文结尾之妙。
2.要“留有余地,促其领悟”,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多读多想”
读书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经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提倡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留有余地、领悟的读。有了读,不等于就有了对知识的领悟,还要讲究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这块语文天地里驰骋。
张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之我见.安徽教育论坛,2005(02).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