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玉荣
(江苏省沛县安国镇朱王庄小学)
阅读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水平、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品德素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而是素质教育阶段必须关注的重点课题。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理解。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读者的认知能力、语言知识、背景知识相互融合的过程,从而达到对新知识和新内容有效理解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堂教学情境是由某些具体课堂要素构成的教学氛围。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更具体和生动的环境下进行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首先,教师要设置问题式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自己提出问题,把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疑问一一写在黑板上,最后教师归纳学生的问题,挑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再阅读、再思考和再辩论,从而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要设置互动式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高阅读能力。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绝不是单向式的课堂,而是更加注重师生的互动交往,强调在师生互动中共同创造有效性课堂。阅读教学更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学生、教师之间的互动过程,因此创设有利于合作交流的互动情境,可让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可以提问:“乌鸦为什么一开始喝不着水?”“乌鸦看见一个瓶子,一个瓶子里有水,可瓶口很小怎么办呢?”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方法,还可以设想瓶中的水很少,放上石子也喝不了水,引导学生另想他法,这样一来,学生的互动增强了,体验到了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乐趣。
最后,教师可以优化资源整合,结合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一项综合教学,要求教师把感受、理解、欣赏、评析等综合能力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强化学生的审美乐趣。例如,在学习《游园不值》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运用谈话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复习之前学过的《咏柳》《春晓》等描写春天的诗歌,回顾之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结合教科书、工具书等强化师生互动,还可以引导学生品读诗句,体会诗歌中的节奏、韵律、字词、意境等,积极探讨诗歌的感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于指导学生走进教材又走出教材,在阅读中读出内容、读出感情,教师要明确阅读的目的,采用鲜明的层次、恰当的点拨、有效的调控,引导学生进入奇妙的阅读世界。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内容,感知丰富的语言形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接触到了丰富的生活,再加上课外阅读的拓展,学生的大脑中已经具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阅读中,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挥联想与想象,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生活现象,从而读出语言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中联想,在读后描述,在读中揣摩,在读后表演,在读中构想,在读后画画,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能力便得到了提高。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感情,感知丰富的语言情感。语言是思维的体现,也是表达情感的工具,作者借助语言写出了文本,同时也传递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站在作者的角度深刻理解语言文字中包含的情感,真正做到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例如,为了引导学生了解中朝两国人民的情意,教师可以为学生描述送别时的情境,还可以引导学生设想如果自己是志愿军战士会怎样向朝鲜大妈道别等等,这样带着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学生、教师与作者实现了互动,从而达到了良好的阅读效果。
此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拓展,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适合学生年龄和知识结构特点的书籍,如少儿科普、地理常识、历史故事、名人轶事等等;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如及时摘抄优美文本语句、与他人交流、写下读后感等等,以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视野不断开阔,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1]肖烘艳.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优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2]张兴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