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实验中学 陈改芳
新课改实施以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一线的数学教师不仅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的讲解与传授,更加注重学生理解、掌握、运用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文中采取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阐述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实施手段与策略,进而在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兴趣爱好和理解能力等各不相同,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与学生间的差异,坚持因材施教的方式,设计层次化的教学目标,以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学有所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层次化差异和教学要求,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①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定义,探究与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②掌握平行四边形性质,可以运用其性质解决实际问题;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问题解决:①可以从数学角度分析平行四边形其他性质,并运用其性质进行计算与证明,增强学生学以致用意识;②通过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多样性,拓宽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探索平行四边形性质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获取成功体验;②通过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密切相关;③在探索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条件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又可以让学生学有所得,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师生之间需要加强彼此间的互动交流,并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将教学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在完成数学知识与规律传递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反比例函数》时,如果直接向学生讲解函数图像分布的象限,学生只能被动地机械记忆。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函数图像分布规律,这样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反比例函数表达式求法,哪位同学可以解释一下?
师:思路很清晰,回答正确。那么谁能告诉我,如何利用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求解k值?
生B:将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乘就可以得到。
师:回答完全正确。我们已经知道k=xy,那么怎么判断k值的正负呢?
生 C:当 x、y同号时 k>0;当 x、y 异号时k<0。
师:回答得很好。现在大家明白k>0,反比例函数图像在一、三象限,k<0,图像在二、四象限了吗?
生(全体):明白了。
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教师将反比例函数图像的象限分布以问答方式展现给学生,并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通过交流和推理感悟数学知识与规律的形成,这样的教学效果比直接告诉学生结论显著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触类旁通中学会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教师可以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数学知识应用的合理性。
例题:A、B 两地相距 65km,甲、乙二人骑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小时后他们相遇,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走2.5km,则甲每小时可以走多少千米?
解法一:利用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题。
设甲速度x km/h,则乙速度为(x-2.5)km/h,则 2x+2(x-2.5)=65即 x=17.5
解法二:利用已知条件,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解题。
两种解法的思路不同,应用的数学知识也不同,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题,学生容易理解,计算也较为简单;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思考最为简单,但计算过程比较烦琐。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思考习惯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题。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方法,结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数学能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与广阔性,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