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有效教学策略

2015-08-15 00:53田春芳
新课程 2015年12期
关键词:孝亲品德课程标准

田春芳

(吉林省扶余市增盛镇中心小学)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通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者需要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有效地达成这一策略呢?

一、要突出德育为先的特点

教育方针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明确地指出,要使所有的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这“五育”里,摆在首位的是“德育”,可见德育位置的重要。新课程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要求所有的学科教学都要渗透德育,很显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于告诉人们,教会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更重要,时时刻刻都不能忘记了育人,而这一教学目标对于品德与生活这一学科来说,更是主要的一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育人的观念渗透于教学的始终,时时都不能忘记教育和引导学生如何做一个好人。

二、要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过程,应该突出以活动为主、课堂讲授为辅。试想,总是把学生关在屋子里空洞地说教,空洞地讲大道理,空洞地告诉他这样做对那样做错,他会明白吗?他会懂吗?最多也是一知半解。无论如何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与实际相结合,与活动相结合,寓知识讲解于活动之中,把课堂知识与活动结合起来。比如说,你在课堂里给他讲,一定要尊老爱幼,一定要孝敬老人,一定要多做好人好事等等,具体怎么做呢?为什么要做这些呢?学生不会有多么深的印象,也不会有多少真挚的情感体验,可是,换一种方式,你如果把他们领到福利院,为老人们梳梳头、洗洗脚、洗洗衣服、擦擦玻璃、扫扫院子,他们就会在活动中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感受到生活的温馨与美好,感受到敬老、孝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受到尊敬老人、孝敬长辈、多做好人好事,这是每个学生义不容辞的事情,作为一名少年儿童,一定要把这些美德发扬光大,一定要做一名敬老孝亲的模范。因此,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多多地创造一些有益的教学活动,让他们通过亲力亲为的活动去理解教材文本知识,让他们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得到提高,由此,让社会主义文明价值观得到落实和提高。

三、要突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特点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同时也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阐述的道理只有一条,那就是说,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必须与当地社区的经济建设相结合,必须与当地一些有益的重大活动相结合。比如说,可以安排学生到社区去搞一些关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幅度的社会调查,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或者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可以让学生做一次关于物价增减情况的调查,然后写一篇关于如何控制物价的文章;安排学生参加一次义务植树活动,然后写一篇关于绿化、美化家乡的文章等等,方式很多。谁也不会否认,学生每参加一次活动,都会受到一次正能量的教育,都会受到一次具有积极意义的鼓舞,这比闭门造车效果要好多少倍。

总之,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教学,一定要动起来,一定要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寓教学知识于教学活动之中,于生活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活中净化心灵,提高能力。

猜你喜欢
孝亲品德课程标准
中华孝亲故事的数字化开发与普及策略研究*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在厦金胞张爱华孝亲牵起两岸情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