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海兴县板桥中学 王燕辉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提倡的基本教学理念是:自主、合作、讨论、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环境最宽松,学生参与度最高的互动学习方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为追求新奇的教学形式而讨论的现象很普遍,导致课堂形式华丽却效率低下,小组合作只能流于形式。
小组合作教学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互补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在目前思品课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是按座位前后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思品课堂改革中小组讨论似乎成为一种时尚,尤其是公开课,不论需不需要,一律讨论,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实际上只流于形式。有的布置给学生讨论的内容过于简单,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进行独立思考,个别优秀的同学己经说出了答案,学生的个性思维得不到发展。有的论题脱离学生的实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兴趣的缺乏会使课堂失去了活力。
课堂上出现一个或几个活跃学生“包办”所有合作学习,也有的小组一潭死水,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不知道如何去讨论,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小组合作学习沦为部分精英的舞台,另一部分学生就成为听众和看客。
在实际教学中,“讨论”结束后,教师关心的往往是“讨论问题”的结果和答案,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的质量,却很少提及讨论得怎样?讨论中有什么现象或问题等。殊不知,我们设计小组讨论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形成能力。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二是小组合作要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不需要讨论,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进而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少数优秀学生包场”是小组合作教学的大忌。为避免这一情形,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灵活掌握,设置梯度问题,即不同的学生对应不同的问题,一些不太难的问题大可让成绩一般甚至所谓的”差生”来回答,有意给他们机会,让他们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总之,在思品课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应改变原有枯燥的政治说教,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加强研究,努力探索,提高小组合作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