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探索

2015-08-15 00:53:16江苏省阜宁县大刘初级中学李风雷
学苑教育 2015年17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笔者历史

江苏省阜宁县大刘初级中学 李风雷

新课程改革以来,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笔者作为初中历史教学战线的一名新手,为了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改理念,同时响应学校打造教学新模式的要求,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对历史高效课堂做了一些探索。

一、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初中生一般好动,喜新,求知欲强,对历史有一定的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情境导入的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在课堂伊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教学开一个好头。如在讲解新中国外交成就时,我引用了经典图片“乔的笑”“尼克松和周恩来历史性的握手”等,学生很有兴趣,对这些历史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很有兴趣,教学效果很不错。在讲解《甲午战争》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首先播放了电影《甲午海战》的片段,学生很快被战争场景所吸引,被邓世昌的英雄气概所感染。我乘机出示了问题,开始展开教学。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课时有限,所以教学内容必须得紧扣课程标准。导入新课后,首先出示课程标准,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核心内容。笔者一般采取“问题教学组织法”,把课文的内在逻辑转换成一个或几个问题,用问题来串联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笔者一般巡视课堂,查看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有所了解,以便在答疑解惑环节更有针对性。

三、学习成果展示、探讨、质疑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课本的基本内容已经有所了解。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笔者注意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得到充分展示,使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教师需要做的不是重复书本已有的知识,而是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易混点进行重点讲解。如在讲解鸦片战争这一课时,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学生不容易发现,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南京条约的内容教材上很清晰,只要求学生识记就好。但战争的影响对初中学生而言较难掌握,涉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等概念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解读,便于学生理解。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注意引导。如对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意见,笔者乘机进行历史人物评价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用唯物史观,辩证、客观地来评价历史人物。

四、小结巩固,及时夯实

初中学生课务较重,课后再花时间完成历史作业不怎么现实,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当堂检测的手段,以选择题为主,紧扣课程标准,精选题目,使学生及时夯实当堂所学内容,做到事半功倍。

通过这四个步骤,我惊喜地发现用这样的方法上课,学生不仅能积极参与课堂,而且深化了对客观史实的理解,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应注重几条:

1.时间合理分配。一般新授课处理时间为20~25分钟左右。

2.课堂的掌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好处显而易见,但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掌控,把学生的注意力控制在教学内容上。

3.“点”“面”结合。

学生课堂上学习的基本史实是零散的,课程标准里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如在讲解人教版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时,我注重前后课文的联系,使学生对近代化的探索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它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一个过程,为中国共产党的救国探索埋下伏笔,便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架构。在复习科技革命这一专题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表格来整理相关知识点,把里面的诸多因素(时间、国家、成果等)表格化,便于学生记忆。在复习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历史事件时,我通过和学生一起制作时间轴,把标志性的事件标注在上面,清晰地展现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线索,对学生历史时序性思维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4.注重学法指导。

江苏省内各城市历史中考多为开卷考试,学生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开卷考试不用识记基本史实,考试只要把书带着即可。但是从笔者任教的经历来看,很多九年级学生在考试时,眉毛胡子一把抓,基础知识不扎实,到处翻书,导致时间不够而且成绩不理想。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注意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在为数不多的课堂时间里形成有效的记忆。培根说:“读史可以明志。”当然,“史”与教材仍有很大不同,笔者希望通过这种探索,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希望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历史是生动有趣的,而不是死板枯燥的,更不能简单理解为历史就是读读背背,希望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教师能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达到双赢的效果。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笔者历史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辽宁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 07:21:44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语文知识(2014年10期)2014-02-28 22:01:00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