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 让『美』飞扬

2015-09-28 09:02:08河北省献县高官中学张占文
学苑教育 2015年17期
关键词:美的素养英语

河北省献县高官中学 张占文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它是一项铸造灵魂的宏大工程,是造福学子的千秋功业。作为传授语言知识的英语教师应立足讲台,向学生传播美的语言,灌输美的思想,坚定不移地抓好美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英语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在时间和空间中呈现着自己独有的姿态美与内涵美。在教学中,我们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应让语言独有的“美”在课堂交流中呈现并流动,充满课堂的每一处。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更应该充分体现美、利用美。并以此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审美观。在教学中如何挖掘“美”,并发挥其魅力呢?下面本人就英语教学中的体会,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

教师的审美素养对教学美的创造起着关键的作用,正如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的人。”要把学生真正带入美的课堂,教师要有发现美的眼光,要有创造美的能力。缺乏审美素养的教师,会对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美的事物、美的对象熟视无睹或充耳不闻,从而淹没教学中存在的美。此外,教师的审美素养对学生也具有积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当教师的道德学养风采和谐的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就外化为丰满而富有魅力的立体形象,使学生获得一种鲜明亲切的美感,于是无意间引领着学生向着美丽的方向努力。

生活是美的源泉,生活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审美素养的必要条件。生动活泼、变幻无穷的生活是经验的源泉,也是主体发展的动力。作为英语教师要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对知识一定要有足够的储备,不但要精通本学科的相关知识,还要涉猎其他相关领域,比如文学、艺术、音乐、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等,要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认识,平时抽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诸如参加英语角、游历山水等,通过实践,陶冶性情、美化心灵、丰富精神生活,提高对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的能力,进而增强审美底蕴,提高审美修养。

二、挖掘教材潜在美,让学生感悟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切使儿童得到美感快乐的东西,都具有神奇的教育力量。”儿童天生对美的东西有着浓厚的兴趣,美的形象,可以满足学生丰富多样的审美需要。

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这就需要教师要有发现美的能力,要善于对教学内容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挖掘,揭示出各种美的信息,使学习内容成为审美对象。新目标英语9Unit9课文为我们展示了许多有意义的发明。上课时,可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将这些发明的发明年代及过程展示给学生,学生了解了这些发明,一定会兴奋不已,并会产生自己发明新东西,做发明家的欲望。教学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大胆畅想想发明什么,有什么用途和意义。通过学习这一课让学生发现未来世界的美,陶冶他们的情操。

三、创造英语氛围的和谐美

1.营造美的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么是不可思议的。”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端庄的仪表、得体的教态、灵活的教法、标准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工整漂亮的板书和广博深厚的知识都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作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他(她)应是一位出色的演员,善于利用体态语言和表情;是富有才华的导演,懂得如何调动学生的情绪;是优秀的乐队指挥,统领得当,指挥得法;是精明的广告商,用最少的时空表达最吸引人的内容。只有具备以上这些条件才可能充分施展个人的才华和展示自己的技能,尽力创设美的情境。此外,教室的巧妙布置,座位的合理编排等方面都能给学生以美感。通过潜心营造美的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佳境。

2.引发美的情感。

中学英语教材内容丰富,选材广泛,有的反映中外文化习俗、体育竞赛、音乐、人际关系、保护动物、饮食、环境保护等。这些内容渗透了思想教育的因素,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情感,提高文化素养”;激发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辨别真假、美丑、善恶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实践证明,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无不体现一个“美”字。“美”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和身心的发展。学生的心灵需要美的滋润,学生的智慧需要美的激活,课堂教学的高效益需要美的推动。有了“美”,课堂就有了色彩,有了生机,从而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产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动力。

猜你喜欢
美的素养英语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读英语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05
酷酷英语林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