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山逸夫学校 邢 越
习题教学是以巩固知识、训练思维方法和目的,以养成健康情感,培养学科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活动。我认为,初中化学习题教学可“洗尽铅华”,尝试“返璞归真”法,让我们重新审视教材资源,让化学习题回归教材。下面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后习题教学。
1.我认为一般来说应选择那些易暴露学生模糊概念、引起学生注意、能开阔学生思路、加深理解知识的题目。学生喜欢教师筛选一些科学的、必需的、有针对性的习题让他们做,而不是大搞题海战术,甚至是老师事先没有审阅就让学生去做那些错误百出的习题。例如,有题目问人教版课本上用火柴头大的白磷在锥形瓶中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那个演示实验过程中,如果不塞塞子或塞子塞的不紧,天平还能平衡吗?答案一般都说将是左盘偏重,但实验表明,一般情况下将仍然平衡,因为普通的托盘天平根本就测不出如此小的质量差!严格来说,人教版课本上的这个实验是存在严重系统误差的。这样的题目不做也罢。
2.选择习题也不应由教师独断,可以考虑“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每周四我让学生将他们自己认为有针对性、有难度、有趣的习题“投稿”给我,我从中加以选择并“发表”给大家,并写上“作者”姓名,实践表明这种形式深受学生喜爱。
3.关注对象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任何工作都要从对象出发,从对方立场考虑。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因此选择习题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习题的难度要分层次,习题的量要适中,且在完成的时间、数量上不搞“一刀切”,让学生有一定的选择,使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发展。例如,对有些所谓的“眼高手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少量的习题让其规范地做,逐步实现由“懂”到“会”,由“会”到“对”,提高解题的规范性、表达的严密性。
1.讲解习题要将知识前后连贯,分清知识点,扩大知识面,形成知识链,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重点不要放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不应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训练,而应放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和知识的整体联系上,放在总结题规律、技巧上。
2.讲解习题要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重视基础题的同时,还要讲解一些开放性习题。例如,二氧化碳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还有哪些装置也能用来抽取氢气?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习题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究问题,鼓励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提出合理的方案,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
1.强化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杜威提出学习过程中要进行自我反省,其实质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有自我意识,使学习始终在自己的监控之下。习题教学应使学生养成一种反思习惯。缺乏有效的反思,解同类题在数量上的多与少没有质的差别。所以在习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2.习题讲评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几乎是每个老师都熟知的教学原则。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教师却很难做到这一点。从实现素质教育这一根本教学目的出发,应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1)让学生走上讲台。在讲评试卷或作业时,就完全可以让该生走上讲台,讲授此题。这样做的效果是: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精神;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让学生自己编写试题。我认为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编写单元测试题。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生在编写试题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完成了本章节的复习总结。同时,学生为了使自己所编写的试题有特点,不少于学生查阅了大量的课外学习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增加了学习、探索的体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上学生在编写试卷的过程中也是一次探索性的学习过程。
以上主要是论述了习题教学应该改进的几个方面,很不全面。在这里希望通过习题教学的改革,使习题教学过程切实保证学生能够“学会”,并逐步向“会学”转化,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策略水平,从而达到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尽快适应初中化学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