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觅知音——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片段赏析

2015-08-15 00:55马静静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子期钟子期高山流水

马静静

(山东省肥城市杨庄社区学校,肥城 271601)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一课讲述的是俞伯牙与钟子期为至交,俞伯牙善演奏,钟子期会欣赏.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便终生不再弹琴.这个故事隐含着知音难求的人生慨叹,是中华人际文化和高尚友情的样板;同时,这个故事中对作为“知音”双方交流媒介的音乐的描写堪称典范.教学重点为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感受俞伯牙与钟子期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二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描摹音乐的独特手法.在这节课中,课堂中流淌着柔美的音乐,高山流水不息,千古知音难觅的境界在教师的引导下油然而生,高山流水,曲韵悠长,余音袅袅,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现撷取几个片段与同人分享.

片段一:高山流水之音

师:根据预习情况,你对本篇课文有怎样的疑问?

生1:为什么知音死了,伯牙就要断弦?

生2:子期死,为什么伯牙说世上再无知音?

师:善疑者善思,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的问题涉及了两个人,分别是——(板书:伯牙 子期).根据你的理解,你从哪儿读懂了知音?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读得流利,找得准确.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子期能听得懂伯牙的琴声,子期善于倾听伯牙的琴声,所以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师: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分析此句,一直播放《高山流水》音乐)

生读.

师:(继续伴乐欣赏泰山图)这是泰山,描写泰山的诗句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生:凭崖望八极,目尽长空间.

生:……

师:这是泰山的风格,这就是泰山,多大的气势呀!我们再读这句话!生: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出示板书)

师:(伴乐)“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

生:波涛汹涌的海水,川流不息的河流.

师:古诗中描述黄河、长江的句子有哪些?

生: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生:……

师:琴声只是表现峨峨泰山,洋洋江河吗?

生:皎皎明月.

生:依依杨柳.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兮若!”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兮若!”)

师:你会按出示的格式来运用刚才所说的词语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选择一个,并读出你的情感.整齐的句式,不也讲究韵律吗?

指定小组内一生读.

【设计反思】音乐贯穿全课,倾听高山、流水,用语言表现出来.知音,要先懂音律.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和音乐创设情境,转换角色,品味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让学生想象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给学生一个创作表达的空间.古文教学可以读写结合,想象丰富,语言优美,孩子们学得快乐,学中积累.还能巧妙地为化解后面的教学难点埋下伏笔,同时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做好充分铺垫,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音乐声中“你从哪儿知道子期能听得懂伯牙的琴声”的疑问为切入点,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题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还有助于学生明晰文章题目和文章内容的联系,同时也为学生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的举止及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做铺垫.

片段二:高山流水之志

师:看,这就是文中所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那么钟子期得之的是什么?

生:伯牙所志,所念.

师:那伯牙的志与念只是想表现高山流水等自然景物吗?又会表现什么呢?

生:这里的志指的是志向,念想.

师:那么是什么样的志向,念想呢?伯牙鼓琴,可以志在杨柳,可以志在明月,为什么文中独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生:高山,巍峨耸立,稳重如泰山;江河,奔流不息,活跃流畅.

师小结:《论语》中,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念想不绝,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志向远大,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海的阔,山的高都在他们心中.心中有,音律中就有,这就是什么?

生:知音.

《伯牙绝弦》的全部精神都在文中的“志”上.“志在高山”者,“高山之志”也;“志在流水”者,“流水之志”也.志者,藏之于心的怀抱也.伯牙以琴声写志,子期呢,则以诗言度志.子期的回应,妙就妙在“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的诗性应答.正如后世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中夸赞严子陵“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一样,以苍苍云山、泱泱江水隐喻严子陵的高风亮节,子期的应答也正是以峨峨泰山、洋洋江河来隐喻伯牙的高远志向和宏大怀抱.

片段三:高山流水之境

师:再看伯牙和子期一个居庙堂之高,一个处村野之卑,无高下,只精神交往.他们却心心相通,知音与富贵无关,这又是多么高的境界啊!

师:然而伯牙为什么绝弦?

生:子期死,失去了知音.

师:是啊,伯牙绝弦得以千古绝唱,是因子期死.无知音宁死去,弦绝命断,从此也无伯牙,绝弦是必然.(擦掉板书 子期 伯牙)但是,他们的故事在你心中能抹去吗?

生:不能.

师:对,他们的故事流传千古,至今传唱,像个神话,吸引有知音者往,净化我们的心灵.(再次板书:子期 伯牙)让我们一齐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师:同学们,本篇课文伯牙寄情音乐有知音,你还知道谁寄情什么有知音?

生:韩愈和贾岛《推敲》的故事.

师:对,有的人寄情文章也有知音.绘画、雕塑、书法、摄影等都表志、表心、表意,这就是艺术的力量,美的化身,这是世界通用语言,所以流传千古,影响一代又一代人,他们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设计反思】知音,地位无高下,只精神交往.一个居庙堂,一个处村野,心心相通,知音与富贵无关,高境界.立于天地之间,挖掘出文本内涵.海的阔,山的高都在他们心中.心中有,音律中就有,从琴志心分析得知音.为何分析死?死的价值?因子期死而成千古绝唱,绝弦是必然,与子期同死,无知音宁去死,再回到题目上去,弦绝命断,从此也无伯牙.从绝弦处深分析知音义,有大境界陶冶,他们的故事流传千古,是擦不掉的,至今传唱,像个神话,吸引有知音者往,净化我们的心灵.擦掉之后应再写上他们的名字,这就更有一种深意,更具艺术化了,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神来之笔.托物言志,表达心境,寄情于艺术,那种心灵的契合,无以言表.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阶段的学习中安排文言文教学,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要求.小学教材中所选文言文虽然只是浩瀚文学海洋中的点滴,却是小学生亲近我国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子期钟子期高山流水
重逢
伯牙鼓琴
顾致农《高山流水》
何谓“知音”
转身①
香 樟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
临街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