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香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城关镇北灵观小学,兰州 730300)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渗透德育教育.在教会学生课文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学生的道德教育.在教学中,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具体、灵活、有效地渗透德育呢?以下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从最常见的几个方面谈谈.
目前,语文教材的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很多文章都是经典的名著或者脍炙人口的作品.教师若能结合课文内容的分析做到及时的引发、深入的体验、适时的感悟,定会让学生有美好的情感感受,得到精神的享受并在思想上靠近或主动去追求这种美.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时,探讨如何看待课文中的人的行为.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狼》时,讨论文中屠夫的形象.通过学习课文并探讨,让学生明白了道理,学会了思考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去,与学生之间平等地进行对话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索的能力,从而达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
导语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还能影响到学生为人处世的观念.
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课堂上,笔者就采用了一个经典故事作为导语:“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曾子杀猪》.‘一天,曾子一家去市场,儿子吵着要母亲买肉,母亲舍不得,骗他说回家杀一头猪给他吃.回家后,曾子便磨起刀来,妻子不解,曾子说在市场你不是允诺儿子要杀猪的吗?我们作为父母的可不能失信于孩子,否则,将来怎么教育孩子呢?他妻子没法只好依了曾子杀了一头猪.’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你们觉得曾子为什么这样做?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所以我们必须从小诚实守信.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故事,看看一个国家的臣民没有诚信时,这个国家会怎么样?”这个故事,正好跟《皇帝的新装》有一个强烈的对比,都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这个故事的导入,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诚信的重要作用,鼓励他们要做一个诚信的人.
教师的喜恶,有时候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使他们的思想产生共鸣.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次真好》时,笔者将课文的最后一句“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改为“愿‘我’珍重第一次”,一下子让学生产生了共鸣,内心激荡.笔者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精髓——多多尝试人生的第一次,体会人生的美好.
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能够把课文的深刻内涵以及蕴含的情感表达出来.朗读后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将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和自身价值取向相关联,将自我与其同爱共恨,在表演中完成对思想的升华.如《陈太丘与友期》《咏雪》等,读起来朗朗上口,字里行间都有着丰富的情感,表演相对容易、方便.
讲完一篇课文后的拓展训练是德育渗透的最佳时期,这时的学生对文本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的延伸拓展无疑是最深刻、最有效的.它不仅是对思想的升华,情感的深化,也是对文章精神、价值的最终定位.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的最后环节,从而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落日的幻觉》时可以拓展介绍一些光学知识,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从而把握落日幻觉的科学原理,激发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意识和兴趣,另外,还有很多其他活动,像演讲比赛、讲故事大赛、朗读比赛、唱歌、跳舞、游戏等.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始终牢记我们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不管我们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我们的终极目标永远是育人.培养一个品行优良的学生,送出一个完善的、大写的人才是教师价值的真正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