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审计模式探讨

2015-08-15 00:52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5年9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管理者事业单位

张 洁

(句容市审计局 江苏 句容 212400)

一、前言

为了实现特定的审计目标,事业单位通过采取一定的审计策略和审计手段,对审计对象进行监督和审查,以求达到审计目的。这过程就是审计模式,它规定来了审计最初工作的切入点,规定了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应该从何下手,应该如何取证等问题,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有理可循,促进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但是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审计模式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越发明显,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完善审计模式,让审计模式跟上社会前进的脚步。

二、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能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组织的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单位,主要从事教育、文化和科技等活动的开展。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主要是对财务报表所反映事业单位经营成果的真实性以及有效性进行监督管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往往难以展开,因为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对审计并不重视,使得在单位中审计所占比重轻,甚至有些单位还没有建立审计部门。许多单位设立了审计部门,但是其多半隶属于管理人员管理,如果在财务中因为上层管理者的原因导致的财务不清,审计部门很难交出审计结果,这就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无法正常发挥,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滋生贪污腐败的现象。因此,为了使事业单位的运营顺利有效开展,保持廉洁公正的作风,事业单位应该设立审计部门,完善审计制度,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让工作有秩序的开展,实现审计的管理监督职能。

三、解决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对审计工作的认识

为了审计工作得以正常开展,事业单位应该从最根本的问题着手,即改变人们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只有真正了解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才有利于之后的工作开展。审计工作作为内部财务的监督监察部门,是事业单位进行管理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建立健全的审计管理机制有利于加强单位对财务的控制,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公开透明,避免贪污受贿的现象出现。

(二)健全审计制度

为了健全审计制度,事业单位应该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保证审计人员、委托人员和被审计人员的相对独立性,不会因为徇私舞弊而造成审计结果不真实的情况。

1.审计对象

对审计对象进行审计监督检查,发挥审计职能是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所以事业单位在从实际出发,从各个方面探索研究可能给单位带来不利影响的内外因素,制定正确的审计对象,保证事业单位为公众服务的目的坚持不动摇,合理的制定审计工作的开展。

2.规避风险

审计模式是是在对风险做出判断和分析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找出规避风险的方法,让审计工作顺利的进行,这种方式就要求注册会计师除了找出审计的风险和科学合理的做出评价外,还必须对风险产生的各个环节进行核查,以实质性的证据为依据,规划应该如何收集有利于审计评价的证据。把审计的客观公正性发挥出来,用科学的风险审计制度逐渐代替传统的审计模式,遵循“未雨绸缪”的做事准则,将不良的风气扼杀在萌芽阶段,让事业单位能更好的预防风险。

3.提高质量

如果在审计的工作过程审计人员有疏忽的行为,很容易造成最终的结果失真,因此事业单位必须牢牢抓紧对审计的控制力度,监督好审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工作不会出现误差,对审计对象的确定、审计工作的安排、审计工作的展开、收集资料以及得出审计结果等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地监督,特别是涉及到财务的审计工作,事业单位应该时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审计工作的方式和监督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这样才能更快速的检查出财务人员是否有挪动公款等问题出现,及时的做出补救措施。

(三)建立审计指标

审计的评价指标的建立有利于规范审计的收集资料以及得出最终的成果,避免让审计工作的开展没有条规可以依据,而且有利于让审计工作遵守《审计法》的法律条规开展审计工作。审计的评价指标是根据事业单位的自身实际需求而设立的各项指标,符合实际更有利于审计工作的运行,并且以指标的方式列明各项工作应该注意的事项,使得审计的证据得以有针对性且充分的收集,避免出现疏忽的现象,规范各项工作的实施,以规避审计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四)第三方审计

事业单位的审计部门往往直接归属于管理者或上层领导者管理,如果因为管理者或者上层领导者的贪污受贿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发生漏洞,则审计工作难以开展,甚至还会出现互相包庇的情况,因此在内部设置审计部门的时候事业单位应该把其规划成第三方的独立部门,不直接受管理者领导,甚至在管理者有挪用公款的迹象时,有权利对管理者实施监督检查,实施审计职能。同时在审计人员的选择上,事业单位也必须选择与审计对象不涉及经济利益的人员,确保不会出像徇私舞弊的现象。

(五)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往往影响着审计结果的质量。如果审计人员没有足够能力担负起审计职能的发挥,则会使得审计的结果差强人意,因此事业单位在审计人员的任用上应该选择择优录用,设定考察期,考察人员在这一阶段是否有能力担负起责任。在人员正式入编后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水平以及工作效率,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保证在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完成任务,把审计工作做到最好。

(六)增加鼓励机制

审计工作在开展调查的时候不免会得罪审计对象,这使得审计人员很容易在工作中产生退缩心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了改变这一情况,事业单位可以采用适当的奖惩条例以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对于审计工作中表现出色的审计人员以奖励,对审计出现纰漏的人员进行惩罚,并且以文件的形式记录下各项赏罚的规定,让出现问题时有据可依,保证赏罚分明。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前进,事业单位的传统审计模式也应该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使用新的科学合理的审计模式,而且事业单位在进行审计工作之前应该加强管理者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建立健全的审计机构,在不断完善审计制度的同时结合审计评价指标,让审计工作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执行,杜绝一切贪污腐败的不良风气横行,建立第三方独立的审计部门,同时提高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以及工作技能,加以适当的鼓励机制,保证审计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进行。

[1]齐润婷.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难点和解决途径初探[J].中国集体经济,2014,(11).

[2]陈晓莉.关于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的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2012,(8).

[3]侯晓靖.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现状及发展前景[J].财会通讯,2013,(7).

[4]宋欣,张连成,舒金龙,孙俭,唐哲,陈旭萍,冯琦.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航天工业管理,2012,(12).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管理者事业单位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