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技能习得过程中的文化渗透

2015-08-15 00:44胡丹颖胡宜平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符号新课标技能

胡丹颖,胡宜平

(宜春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英语表达的流畅性和准确性是英语学习者追求的目标。我国即将进行高考英语学科考试的改革,其目的就是要让大多数英语学习者都能够实现他们的英语梦——能准确、流畅地用英语进行口笔头交流,提高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由于我国英语教学受到现行高考制度的制约,以语言知识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为了应试教学,英语教学以语言知识的教学为主,语言技能的训练为辅,语言知识之外的文化教学则基本不列入教学内容,人为导致英语教学中把语言技能与人文分开,其偏离了语言的本质。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准确性,主要是以语言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较高的人文素养为基准的。因此,文化渗透于语言技能习得的整个过程是英语学习的关键。

一、语言技能的形成

1. 技能

技能是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经过练习而成的一种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技能的高度熟练化并达到了完善的、自动化了的程度称为技巧。技能可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动作技能指为完成或实现某项任务与目标,人体有关的肌肉、骨骼和与之相应的神经系统,被合理的方式协调而顺利地进行的一系列的实际动作;智力技能指为认识某项事物或解决某个问题,人的心理活动借助内部语言,按照一定的方式,完美而合乎逻辑地在人脑中进行的思维活动。[1](P114)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克伦巴赫(J. Cronbach)认为技能是习得的,能相当精确执行且对其组成的动作很少或不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的一种操作。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从不同角度认为,技能是广义知识中的一种类型,即程序性知识,技能的本质是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些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2](P126)

2. 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是指人们对语言进行运用的技能,语言具有语音和文字两种符号系统,语音符号系统是通过听和说完成语音符号的接收和输出,文字符号系统是通过读和写完成文字符号的接收和输出。人们是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运用这两种符号系统进行信息的接收和输出。听说读写就成了语言的四种技能,人们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语言的交际。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也做了详细的描述,即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3](P9)这两种符号系统的侧重点体现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美国普林士敦大学默尔顿教授(Moulton)在他的《欧美语言学动向》一书中提出:语言是说的话,不是写下来的文字(Language is speech,not writing)。[4](P5)语言首先是有声音的,要习得的是语言的语音符号系统,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要以听说技能的训练为主,读写训练为辅。

3. 语言技能的形成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技能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是要经过不断练习、反复操练、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技能的形成一般经历分解模仿、整体掌握和协调熟练三个基本阶段,指导、练习和反馈在技能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1](P118)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技能是程序性知识,熟练技能与自动化程序性知识是等同的。

要形成熟练的语言技能,达到程序性知识的自动化程度,一般性的练习是不可能达到这种水平。语言技能包括四个方面:听、说、读、写。听说是针对语音系统,首先要听清英语单词的音,它不是单个音,而是一串音;其次要把这一串音与其相匹配的意义连在一起,并储存于记忆中;再次是要学生模仿这一串音。一串音中有元音、有辅音,不同的音有不同的发音方式和发音部位,就像运动技能的某组动作,学生要像完成这组动作一样完成口腔运动的各种变化,才能发出这串语音;最后要通过反复听说练习强化该串音以及其音义的连接。读写是针对文字符号系统,英语单词是由26 个字母随意组合的拼音文字,对我国学生来说是一种完全陌生的文字系统。英文字母的认知与书写是第一步,完成了这一步才能认知和书写单词的文字符号,要反复练习认知和书写这一串文字符号,不断强化,直至熟练。这些是一个单词的听说读写程序,从完成这些程序到该程序自动化所需的练习量是可想而知的。基础教育阶段新课标对英语词汇的要求是最低不少于3000 多个词汇。单词组合成词组,再组和成单句,复合句,这些程序的练习比起单词的操练又复杂地多。总之,语言技能的形成也是在练习的基础上完成的,其难度比一般技能大。

二、英语技能教学的现状

在现行高考制度下,各级各类学校应试英语教学是司空见惯的,属于正常现象。虽然在进行基础教育改革,国家也颁发了英语课程标准,但是高考没改,那就穿着新鞋走老路。教育管理机构要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最简明有效的方法就是笔试。在小学,迫于考试压力,也由于教师缺乏对小学外语教学特点的认识,英语课堂也成了语法讲解和操练课。[5](P6)在对北京、上海、深圳、浙江和江西等地的2012 年度小学英语试卷进行过统计分析中,发现各地小学英语的期末考试均以笔试为主,考试内容以识词和语言知识为主。这种评估方式必然导致英语教师为了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在教学中把教学重心放到英语词汇的记忆和语法的操练上面。在中学,要面对中考和高考的压力,而且高考英语学科对词汇量的要求增加了60%以上,师生也只能忙于应付考试。进了大学,又要应付英语四、六级考试,因为毕业后用人单位对英语水平的认可就只认四、六级证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证书也没有四、六级证书好使。在这种考试制度下,英语技能的教学状况可想而知。一节课四十到四十五分钟,教师要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要呈现本节课的新内容,讲解新知识,操练语法等等,留给学生实践练习的时间寥寥无几,为了记住词汇和语法知识,学生也就只好死记硬背,用汉语识字的方式,勉强记住单词的形义。这样不断强化的是英语读写技能,也就是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

三、英语的人文教学

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社会遗产,不是生理遗传,人们通过各种著作、法典、文学艺术等将文化代代相传,现代社会的文化就是不断积累以往的文化而形成的。家庭、学校、社会都是传播文化的主要渠道,人们通过这些途径学习文化、获得文化。

语言是一套有声音的符号系统,是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的符号系统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在没有文字的社会,人们通过口头将他们的知识经验、信仰观念等一代一代往下传。正是有了语言这个载体,人类知识才能够积累,文化才得以传承。

2. 课程目标的要求

文化已作为课程目标写入英语课程标准中,“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许多文化是通过语言来表现和传承的。对目标语文化的了解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课标中的描述,说明了国家对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视。

3. 文化教学现状

英语技能教学的现状折射出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弱化。有的专家说目前英语教学普遍重视语言教学,而轻视文学,外语专业毕业生人文基础很差,批判性思维很弱,对西方文化了解肤浅,对中国文化了解更少。

英语教学中,每篇课文的文化知识不是教学的重点,为了应对各种考试,文中的语言知识才是教学的重心。一篇课文教学完成后,留在学生记忆中的便是本课学的生词、词组,复杂的句子结构等等,文中的文化内涵不需要学生关注。中学教学的英语课文和阅读理解短文少说也有几百篇,篇篇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学中所有的文化均被剔除,只留下语言知识要求学生记忆。最后,似乎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培养的是没有文化蕴涵的语言技能。

四、文化渗透于语言技能形成过程

1. 认知-表达功能同步学习

欧洲语言学家、哲学家Wilhelm von Humboldt认为语言不仅有表达功能,而且有认知功能,而后者是语言的本质功能。是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工具。[6](P18)认知-表达的基本技能是“听说”,通过“听”接收信息,认知客观世界,通过“说”反馈信息,表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通过不断地听说,逐步建构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表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听说”来接收和输出具有语言意义的语音符号,初步的“听说”只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认知,也是对语音符号本身一种程序性知识的认知。这种认知只储存于人的记忆中,还不是一种技能。只有通过反复练习,使储存于记忆中的语音符号与其所代表的意义连接牢固,一听到该语音符号便能激活储存于记忆中的语音,不经思考便能脱口而出说出其意义,这才算形成了听说技能,该语音符号的程序性知识也就达到了自动化程度。通过听说技能的训练,掌握语言认知和表达功能,才能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用目标语去感知客观世界,逐步形成用目标语思维的能力。

2. 文化为基础的技能训练

语言是载体,文化是内容,记忆中的人文知识以语言符号为主要储存形式,人文素养的行为表现形式之一是通过语言输出储存于记忆中的人文知识。人文知识的获得是以语言为基础的,语言的学习过程即是文化积累的过程,也是在特定文化的环境中习得语言的过程。文化人类学家认为“文化是特定人群的整个生活方式”。[6](P8)因此,语言技能的自动化是建立在以文化为基础,以生活为基础之上的。

我国英语学习是在没有英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新课标的一、二级具体要求是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背景中的文化,如:用目标语认知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家庭、学校、社会的人员关系,用目标语唱儿歌、讲故事等等。要达到这些目标就要把英语融入生活,使英语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1)课堂教学以听说为主,课堂操练围绕内容强化听说技能,教学内容生活化,通过英语听说交流信息;2)课后回家学生可以练习听说技能,不需要拿出课本,用所学听说技能指认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使英语学习生活化;3)课堂反馈技能掌握情况,通过反馈进一步强化技能,逐渐内化,形成良好的听说习惯;4)通过听说技能的自动化掌握英语、了解西方文化,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读写技能的学习,建构以文化为基础的英语认知结构。

3. 培养以英语为载体的文化意识

新课标对文化意识的目标要求有较详细的描述,如二级要求就有:知道国际上最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等等。其含义是要会用英语表述国际上最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和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也就是这些文化的知识体系要建立在目标语上面的。

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语言技能与文化意识同等的重视,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融入文化知识。语言技能的训练与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不可分离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内容,既是语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是教学的目标。因此,要学会用英语清晰表达文化中的概念,简单描述课文的主旨大意,阐明自己的观点,逐渐形成以英语为载体的文化知识结构。语言技能是文化知识接受、分析、理解和表述的渠道,只有通过用英语不断地接受、分析、理解和表述文化知识,才能有效地培养文化意识。通过语言技能训练,实现文化知识的积累,人文素养的提升。通过人文知识的丰富,不断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打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最终实现英语技能的习得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4. 形成语言与文化并重的评估模式

传统的考试制度,不管是高考、中考还是期终考试,英语学科的考核内容均是以语言知识和技能为主。新课标已经颁布了十余年,由于考试制度依旧,导致教学理念也不敢有大的变化。新课标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是确定课程评价内容与标准的依据”。“小学生的考试应采取与平时教学相近的、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等等。现在进行的英语高考改革,正是保障新课标实施的最重要一环。

文化意识是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需要评价的内容。文化成了考试内容,教师才会把它作为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文化的教学,一是用译成母语的方法,把所学西方文化一起整合到已有母语的文化知识体系中去,再就是重新建构以英语为载体的文化知识体系。前者就是我们传统的文化教学方式,用翻译的方法学习西方文化,然后再用翻译的方法把它译成英语进行表达。后者是通过把英语认知结构作为西方文化学习的基础,逐步形成以英语为载体的文化知识体系,这才是语言学习的本质,因为语言的认知功能就是语言的本质功能,是人们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学生才会不断地用英语去感知、去认知、去思考客观世界,最后达到用英语掌握西方文化的课程目标。

没有融入生活、没有文化内涵的英语技能训练是刺激与反应的机械操练,它只是一般性运动技能的训练模式,这样的操练会使学生感觉英语学习的单调与枯燥,并使英语学习停留在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层面,无法达到自动化程度。英语语言技能是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的运用,是经过反复的练习之后才能逐步形成的,要达到熟练的程度,就要把它融入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时的语言技能就有认知功能,有表达功能,通过对生活的认知和表达,逐步建构英语认知结构,形成以英语为载体的文化知识体系,习得英语技能的同时,提升个人文化素养。

[1]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杭宝桐. 中学英语教学法[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束定芳.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6]胡文仲,高一虹. 外语教学与文化[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符号新课标技能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学符号,比多少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符号的由来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