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015-08-15 00:51
语文天地 2015年15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教材生活

陈 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为此,必须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阅读空间,在阅读的基础上拓展课程空间,在课程的基础上拓展写作空间,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提升素养,充实内涵,丰富情感,认识广阔的文化世界。

一、以阅读为基,发展语文素养,丰厚语言积累

教材是语文课程观念和教育思想的载体,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凭借,一定要用好学好。然而,教材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因此,我们必须以教材为基础,但不囿于教材,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读书,把世界带进教室。

1.诵读民族经典——母语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且宝贵、具有权威性和典范性的国学经典著作。启蒙读物“三百千”、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历朝历代诗词歌赋,放之四海而皆准、历尽沧桑而不变。那么多意蕴丰富、字字珠玑的古典诗词、经典文字,是适宜作为文化种子播撒在一颗颗真挚纯洁的童心上的。不需死记硬背,只需会心吟诵;不要逐句分析,只要潜心涵泳。国学宝库,思想瑰宝璀璨绚烂,但是糟粕也不少。如《二十四孝》中的愚孝、《弟子规》中的“潜危害”等,这就需要我们在吸纳中有所扬弃,弃糟粕而取精华。

2.朗读中外诗歌——诗歌是叶,叶茂才能花繁。这里所说的诗歌,包含儿歌、童谣、儿童诗在内,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短小精炼,语言优美,琅琅上口,易教便学。对现代的孩子进行诗化教育,鼓励孩子品读国内外诗歌精品,是“童年时代对儿童的最伟大的馈赠”。“天黑了,钓鱼的,回家吧。你的妈妈在等你,鱼儿的妈妈在等她。”短短几句,人性的光芒在熠熠闪光。

3.阅读儿童文学——文学是花,花繁才能果硕。中外儿童文学经典,是专门写给儿童阅读的读物,童心童趣尽在其中。引导学生阅读儿童文学经典,满足《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笔者认为,低年级以阅读优质绘本为主,中年级以阅读童话和民间文学为主,高年级以阅读精选的名家名作、古典名著、科学主题书籍、人物传记为主。拥有一本书,就是拥有一段情感体验,拥有一份人类文化结晶;穿越一本书,就是穿越一段智慧与创造的历史,穿越一种深邃的人文精神。

二、以课程为轴,创新学习模式,立足学生发展

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教师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将语文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1.生活课程,放飞实践的翅膀。“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主题实践活动,把更多的生活带入课堂或把课堂拓展到生活之外,实现课堂内外的衔接,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如班级读书会、节日喜乐汇、社区访问、家庭调查等,让探究的视角延伸至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

2.书法课程,领略汉字的神韵。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灿烂瑰宝,那墨香温存、印刻精髓的一笔一划,生动地体现着我们民族的精神、气魄与神韵。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提笔忘字、字不成型的现象比皆是,更谈不上研习书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扭转局势,开设写字课,重拾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以写作为帆,注重读写结合,鼓励创意练笔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阅读、实践的同时,要结合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书籍触发写作动因,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学会迁移,学会运用。

1.读写结合,让学生易于动笔。读中的写,更有方法;写中的读,更有目标。教师要重视读与写之间的联系,将写贯穿于读中,将读与写有机结合。阅读中的“写”,需要教师找准读写结合点,可以仿、改、缩、扩,补、续等,也可就文中的核心内容展开深入的思考,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想。

2.创意练笔,让学生乐于表达。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加强练笔,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学会记录一次活动、一段经历、一点感受等,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并在此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教材生活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