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冬良
语文学科是初中学科中重要的一门。进行语文教学有利于促使初中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思维和语文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审美思维和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在培养初中生审美思维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尊重学生意愿,创造审美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巧设审美意境,引导学生感悟美。
首先,教师需要借助语言文字来营造审美情境,文字是作者情感的体现,学生可以从课文段落以及文字中感受文字的魅力,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用文字促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形成初步的印象,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需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蕴涵的美感,以美感人,以情动人,指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整体架构。并要求学生对文章中所描绘的主人公形象的文字进行深层次把握,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每一篇课文,从中读出节奏,体会情感,体会审美意境,直到与作者产生共鸣,以此来感受课文文字的美。
其次,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集图片、形象、视频和声音为一体的特点,营造具体的审美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审美意境中感悟美。例如,教师在教学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根据此篇课文改编的歌曲《济南的冬天》。当然,教师还可以在利用歌曲营造氛围的同时,在大屏幕上投影出有关冬天的图片。这样学生可以很快置身到教师营造的审美意境中,感受到皑皑白雪和银装素裹的世界。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录音范读来朗读课文,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有一段刻画景色的文字,“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教师可以让学生闭目倾听课文录音,感受这段文字描写的景色美。
在传统语文审美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虽然按照审美教学要求进行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事倍功半。同时,初中语文教师由于环境和专业的限制,多乐于把自身的感受强加在学生身上,片面地强调通过审美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和语文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逐渐成为答题的机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因此,现阶段的初中语文审美教学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性格特点及学习情况,在掌握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完善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初中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妙地激发学生寻觅美和发现美的兴趣。另外,初中生的记忆事物的能力处于上升期,记忆力较强,这无疑为初中生理解知识和接受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促使学生记忆一些优美的段落语句,从中体会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从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除此之外,初中生还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比较喜欢把自己转化为书中描绘的人物形象,并想象自己身临其境的样子。因此,为了培养初中生的审美思维和审美能力,教师需要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培养初中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思维的过程就是陶冶学生情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创造美。创造美的培养对于初中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在充分掌握作品所表达的思想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新,突破传统学习模式的框架和传统学习思维,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美,使自己的心灵受到启迪。
教师可以通过强化对初中生的写作训练以及口语训练来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潜力。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学生可以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写作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则可以把学生的作品当做学生的反馈。
总而言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审美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与审美能力是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结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创设多种审美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以此提高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