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春峰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自新课改以来,阅读教学越来越受重视。然而语文这一学科涉猎较广,知识分散,需经长期锻炼才能使阅读水平真正得以提升。阅读材料众多,方法各异,对初中生而言,如何挑选适合的阅读材料和方法,并尽快将阅读内容消化应做重点考虑。为此,应从吸引兴趣、课前预习、个性阅读、课外阅读几方面对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进行深入分析。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初中生大都刚过启蒙期,身心各方面开始成熟,此时知识便是财富,积累越多对其日后帮助越大。而且只有坚定了自身立场,形成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规划人生未来,实现自身价值。所以,语文阅读教学显得愈发重要。教师可通过讲述名人故事,或抄写阅读名言等方式令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非凡意义,加强对阅读的重视。最基本的是要吸引学生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两周举办一次小型阅读比赛;在班级建设阅读角,鼓励学生办板报,分享书刊;课前抽5~8 分钟令学生总结最近的阅读效果。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图画或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读出其中隐藏的信息,现场讲述一段故事,从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写一些简短的故事或剧本,最好分多个角色,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参与,最后评出最好的一组,以这种竞争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并灵活使用。
语文教材是经很多专家学者数次商讨后才最终确定下来的,符合大多数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必须以教材为基础,只有读透教材、真正掌握了教材,才能更深入地阅读。对学生来说,课前预习不容忽视,一方面,应提前通读,找出生僻字词。汉字博大精深,且古今意义可能不同,要想顺畅地阅读,第一步就是清除生字障碍,尤其是经典古诗文,解决了生字障碍后,在通读中才能发现不懂之处而去主动寻找答案。另一方面,阅读中熟悉文章架构,并有自己的思路,而且在课堂上还要跟上教师的思路,如此才能确保真正读懂文章。对教师而言,应读透教材,选择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如课前设计好问题,令学生在阅读中找答案;或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寻找答案。教师最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如阅读应经历粗读、细读、总结性阅读三个环节,以此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新课改下,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得到承认,而学生兴趣、经历、思考方式、文化积累等都有差异,教师必须清楚这一点,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尊重其主体地位的同时,应提倡个性化阅读。对喜欢现代诗歌的学生可推荐冰心、泰戈尔等人的作品;对喜欢想象类文章的学生,则可认真阅读《天上的街市》等文章。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应体现出个性,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可以是默读、朗读、快读、细读。阅读过程中还应把握文章基调和感情色彩,如《迢迢牵牛星》、《过零丁洋》、《长征》、《金色花》,都是诗歌,但表达的意思却完全不同,如果用柔和的语调读《长征》,或用悲痛的语气读《金色花》,显然不合适。所以学生在读透教材的基础上,还应对音调、语感、情感等各方面展开训练。
语文涉及诸多领域,知识面较广,教材知识其中最基础的部分显然不能代表全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保证在课堂上做好相关工作,但不能局限于课堂,而要走出课堂,开展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世界名著,对初中生很适合,教师不妨鼓励学生阅读整本书,其收获是不可估计的;在学习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可推荐苏轼其他诗词文章,如《念奴娇·大江东去》、《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蝶恋花·灯火钱塘三五夜》等,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苏轼;《贝多芬传》、《周总理,你在哪里》两篇文章向学生展示了两个世纪伟人,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更详细的了解,可令学生拓展课外阅读,获取更多的关于周总理、贝多芬的有关资料。学生对于历史名人大都有好感,阅读他们的传记既能了解生平经历,又能从中吸取人生经验,有更深的感悟。此外,教师应带领学生多多实践,将所学知识,从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以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如在学校重大晚会上朗诵诗歌,给学生以锻炼的机会,提升心理素质,并将平时所学尽情发挥,从而取得更大进步。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欲上进先读书,阅读可开拓眼界增长知识,提高自身素养,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为提高初中生综合素质,促进语文教育发展,必须重视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索出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新课改后,阅读教学地位不断提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解放思想,掌握多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并合理运用,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