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蕾
高中阶段学业繁重,学生要学习的课程种类很多。如何充分利用教学时间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综合性的挑战。以下是本人对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见解,希望对其他语文教学工作者有借鉴作用。
素质教育的开展,使得教师的教学模式在很大层面上得以改进。就教与学的比重而言,素质教育提倡教学要更注重学生的学,这是教学改革中一次具有正面意义的行动。教学无外乎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都一味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往往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融入不进来或是不知道如何融入进来,如此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往往消化不了。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多注重学生的学,特别是阅读课堂,阅读课的学习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提升的关键是学生的感知与感悟。盲目进行知识点的灌输,而不去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及学习,并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其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消化教师所传授内容,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
高考是高中学习成果验收的战场,它具有权威性与唯一性。这样一个高中教学现状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迎合高考,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浪费时间,其实不然,重复性地强调考点,针对某一种写作手法不厌其烦地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讲解,完全不顾学生是否真的能理解,要知道这样的方法并非就能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应多引导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去提高语文素养,举一反三,轻松提高阅读水平。切忌为了应付考试而满堂课都忙于考点的讲解,高考题型多变,考点众多,只有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成就一支常胜之师。
教案是学校对教师日常考查的一个方面,学校多从教师教案的完善性来评判教师课前准备的优劣。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监督教师的作用,但其力度并不够。大多数教师的教案跟教参大同小异,没有经过加工与修饰。笔者并不是否定这种做法,这种做法固然没错,教参上所列内容肯定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但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中仅仅去复述教参的话,很有可能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实,高中语文教师都有自己多年的生活阅历,何不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读透教参,理解教参,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阅读课的讲解,解除自身束缚,超越教参,同时解救学生于繁重的学习任务,让其快乐地学习,飞速地提高。例如教师在教《拿来主义》时,如果仅仅根据教参从语句的特证来分析比喻论证,这种做法是有所欠缺的。教师完全可以指导学生理解比喻论证的特点、作用,讲解教学如何运用比喻论证,让学生理解记忆,更好地提高语文水平。
教学进度是教师对教学任务的把控,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大都会把教学任务细分到每一节课中,提前设置好每堂课的教学任务。这就必然会引发一个问题,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盲目赶教学进度,忽略学生的接受情况,这种做法并不合适。试想当教师自以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生完全没有理解,照样云里雾里。这样赶进度的教学又有何意义呢?教学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学会,教完与学完并不是同一件事,欲速则不达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应适当放慢脚步,给学生时间去消化去理解,让学生在自我的思考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素质教育的一大进步可能要数它摒弃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把传统的沉闷课堂变得愈发热闹起来。特别是语文阅读课堂,小组讨论几乎成了每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师生都在分组讨论这个环节尝到了甜头,分组讨论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把教师从“一言堂”的角色中解放了出来。然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地期待众人拾柴火焰高,也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惰性,不愿意独立思考。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关注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语文阅读更应注重情感的领悟及理解,过于机械地按照考点把一篇文章肢解成方方块块,把语文的美都分没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不再浓烈。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深层次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