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探讨中医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2015-08-15 00:44夏迎庆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词素音译三焦

夏迎庆

(南昌航空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

得益于科技、信息等领域的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已经涵盖了各个学科和领域。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如何向国外介绍并使之了解中医文化是一个大的“难”题。中国的传统医学因其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底蕴,在对外译介中首先难就难在这些“中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上。所谓文化负载词 (Culture-loaded Words)是指一种文化中所特有的事物的词、词组或习语。这些词汇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1](P232)。处理好中国传统医学中的文化负载词汇翻译的问题正是中医对外传播的关键。各个时期的不同专家、学者有着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且长期不能统一,争论从未停止过。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编著的《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以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出版的《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提供了较为权威的参考。但世卫组织和世中联对同一术语的翻译并不完全一致、也略有不同;两个“标准”也未涉及所有的中医文化负载词。本文将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对中医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进行分析、探讨,并归纳、总结出一些可供采纳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一、理论背景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德国产生了一种新的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1971年,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 Reiss)在其论著《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中指出,理想的翻译应该是“目标语和源语在概念内容、语言形式以及交际功能三方面实现对等”[2](P9)。赖斯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实际上指的是原文与译文的功能对等。后来她的学生汉斯·弗米尔 (Hans J.Vermeer)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发展了功能派的主要理论:目的论。弗米尔所提出的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目的论共有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但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都从属于目的法则。贾斯塔·赫尔兹·曼塔利 (Justa Holz Manttari)进一步地推广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适用的领域,其理论建立在行为理论的原则之上,“翻译行为”定义为“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而设计的复杂行为”[3]。赖斯的另一位学生,克里斯蒂安·诺德 (Christiane Nord)把“忠诚” (loyalty principle)原则引入功能主义模式,她的功能主义方法论建立在两大支柱之上:功能加忠诚 (function plus loyalty)。“功能”指的是使译文在目标语环境中按期望的方式运作的所有因素;“忠诚”指的是一种人际关系,即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及翻译发起者等的人际关系[2](P125-126)。

二、中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及技巧

笔者认为,在中医文化负载词翻译过程中,应根据翻译的目的,结合“功能”和“忠诚”原则,将原文、出版商、读者、译者等因素都纳入考虑范围,采用多种翻译方法或技巧,如:音译法、音译加注法、增译法、直译法、直译加注法、意译法、词素翻译法等,实现译文预期功能,在跨文化交际的同时传播中国的传统中医文化。

(一)音译法

在中医翻译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希望能够传播中国的文化,另一方面希望目标语读者能够理解、明白译语。例如:中医学中的阴阳概念,既有生活常识的阴阳内涵,也有哲学层面和自然科学中医学层面的内涵,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后两者。所谓自然科学中医学的阴阳,指人体内密切相关的相互对应的两类物质及其机能的属性。其中阳 (或称为阳气),是对具有温煦、兴奋、推动、气化等作用的物质及其机能属性的概括,阴 (或称为阴气),是对具有滋养、濡润、抑制、凝聚等作用的物质及其机能属性的概括[4]。早在清末时期,有位名叫A.M.Fielde的来华传教士曾把它们分别翻译成“the inferior of the dual powers in Chinese philosophy”、“the superior or male principle in nature”[5]。因为当时英语词汇中没有它们分别对应的译名,所以译者采用的是释义法,即用解释性话语进行翻译。这样的翻译在当时能够满足翻译目的,易于目标语读者接受,但现在看来,这种翻译显然没能涵盖阴、阳所能表达的全部意义。到了21世纪,音译的“Yin”、“Yang”已广泛为国外人士接受。许多字典已经收录了阴、阳的音译形式,如《韦氏字典》、《朗文字典》等英语词典中已经存在这两个中医词汇了。在由哈佛医学院教授 T.J.Kaptchuk编著的《自成体系的中医学》(The Web That Has No Weaver:Understanding Chinese Medicine)也能查到这两个词的音译形式,美国不少学校已将该书列为中医教材。由此可见,如果译文接受者已经具有相关的知识,那就可以直接音译了,即使有些译文读者第一次阅读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意思,他们也可以非常方便的通过普通的、非专业字典进行查询。所以阴、阳、分别译成“Yin”、“Yang”达到了功能翻译理论中篇际一致和篇内一致。即接受者能够理解译文,译文在介入的交际环境和文化中有意义以及译文与原文之间应存在某种联系。[2](P32)又如中医“气”的译法,在英语中没有直接的对应语,以前有译者把它译为“vital energy”,其中“energy”仅表示“气”作为“动力”这个含义,没有体现出“气”的完整的内涵意义。采用音译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把中医的“气”翻译为“qi”,可以不丢失它的内涵意义,同时蕴含着中国中医文化因素,避免目的语读者的误解。多年实践证明,该译法也为国外读者接受并理解。所谓音译法就是把原文中的词的汉语拼音 (或其他发音)直接搬到目标语的词汇中,就像汉语其他进入英语中的词汇一样,像饺子 (Jiaozi)、功夫(Gongfu)、豆腐 (Doufu)等,已经广泛为国外人士所接受了。

(二)音译加注法

音译法的使用能够保留中医文化元素,体现源语内涵,但这必须有个前提就是目标语读者理解或者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取它的内涵意义。当仅使用音译法不能保证目标语读者理解的情况下,为了达到交流、沟通,同时希望保留中国传统医学的文化内涵目的,可以采取音译加适当注释的方法。比如中医藏象学说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术语—— “三焦”的翻译,迄今为止中医专家和学者们对其定义和内涵仍然争论不休。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三焦作为六腑之一 (其他五腑为:胆、胃、小肠、大肠、膀胱),是有名有形的,位于腹腔中,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如《灵枢·经脉》中“三焦手少阳之脉……下膈,循属三焦”;“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下膈,历络三焦”。另一种观点认为,三焦是有名无形的,仅仅是人体上中下三个部位的划分,但有其生理功能和特点。这一说法源于《灵枢·营卫生会》中,“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除了这两种争论之外,“三焦”还可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称为辨证之三焦,是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浅及深的三个不同病理阶段[6](P104-106)。世界卫生组织编著的《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中将三焦译为:“triple energizer”[7](P23)其中 “energizer”的意思为 “something which provides energy”,这显然不能体现出三焦的全部内涵意义。在此,笔者认为不妨考虑采取音译加注释的方法,根据三焦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含义进行适当注释,以达到既传播中国的中医文化,同时又让目的语读者明白该词的真正含义的目的。例如:谈及六腑之“三焦”可译为:Sanjiao,one of the six fu - organs,including the upper,middle and lower-jiao responsible for regulating the functional activities of zang and fu-organs,and the metabolism of body fluids;部位之“三焦”可译为:Sanjiao,three portions of body cavity;辨证之三焦:Sanjia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a method to assess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the seriousness,and prognosis of diseases with the three phases,the upper,middle and lower-jiao as a guidelin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course of pathology and progress of the epidemic febrile diseases[8](P347)。

另一中医术语“风关”,主要有三个含义:1.小儿指纹的诊断部位之一。指纹见食指第一指节为风关。2.经外穴名。3推拿部位名。有译文把它翻译成“wind pass”,如果译文使用者和收受方明白“wind pass”就是中医中的“风关”且具有三层含义,或者出于术语翻译遵循简短、简洁的目的这么译也能接受。功能翻译派认为翻译应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如:原文作者、译者、译文接收者、翻译过程的发起者甚至包括需要译文的目的、使用译文的时间、地点、情形等。所以当译文接受者不能理解“wind pass”时,可以改变翻译方法,采取音译加注释的方法,译为“Feng Guan,1.one region of diagnosis of infantile finger print which is on the lateral ventral surface of the proximal segment of the index finger,indicating a mild condition of the sick infant.2.name of an acupuncture point.3.Name of Chinese tuina region.”[8](P95)

其他可用此翻译方法的还有中药名称,如“泽兰”译为“Zelan(Hirsute Shiny Bugleweed Herb)”, “红花”译为 “Honghua(Safflower)”,“王不留行”译为“Wangbuliuxing(CowHerb Seed)”,“儿茶”译为“Ercha(Cutch)”,“半夏”译为“Banxia(Pinellia Tuber)”等等。

(三)增译法

中医文化负载词多存在于中医典籍当中,而中医典籍大多由文言文书写,其特点是行文简练、言简意赅。这时译者就应充分理解源语的意思,然后在译文中体现出来,与此同时增加原文的科学性,帮助译文读者更好的理解。如: 《黄帝内经·素问》厥论篇第四十五中,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支也。”[9](P182)译文“As the spleen is to help the stomach for transporting the essence of water and cereals,if alcohol is excessively taken,the spleen will have nothing to transport and cause the Yin energy to become asthenic;when the Yin energy is asthenic,the Yang energy will be sthenic,and the stomach energy will become disharmonious,and thus,the refined energy of water and cereals will be reduced,and the extremities can hardly be nourished.”[10](P217)可见,原文中在 “阴气虚则阳气入”之前并无类似“过度饮酒”(if alcohol is excessively taken)和“脾无所输送”(the spleen will have nothing to transport)词类的表达。虽然在同一段前文中确有提及“酒入于胃”,但是也没有明确表示是excessively(过度地),但是在译文中,译者增加了这些信息,首先使得原文含义更加科学、丰富。科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有节制的、适量的饮酒不仅不会对健康造成伤害,还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译者在此增加了“如果饮酒过度” (if alcohol is excessively taken)的信息,另外增加了因为“脾无所输送”(the spleen will have nothing to transport)而导致“阴气虚”(阴津亏虚)的因果关系。由这因果关系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不营其四支也”(不能营养四肢)。又如:“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中,[9](35)译文:“The lung governs the various vessels and regulates the energy of the whole body,like a prime minister assisting the king to reign the country.”[10](P55)原文中用了一个暗喻把肺比做 “相傅之官”,在译文中把暗喻转为明喻“like a prime minister”,另外增加了“assisting the king to reign the country”,正当读者在思考,为什么说“肺”就像“总理”一样呢?原来是起到辅佐、协助的作用,同时读者也能在译文中体会出伦理纲常观念在中医领域的反映。功能翻译观认为,翻译作为一种文本处理行为,译者可以对信息做出选择,在翻译中,被选择的信息将通过使用译者认为合适的对传达目的有利的言词呈现在目标语文化中。[2](P25)在翻译过程中,运用增译法可以把原文没有表达出来的信息进一步阐述出来,增加了译文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使目标语读者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中医理论和文化也能得到更好、更广的传播。

(四)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一种翻译方法。在中医翻译中,简单的说,就是选择一个与中医词汇对应的英语词汇进行翻译的方法。如“清心火”译为“clearing heart fire”,“清心泻火”译为“clearing heart and reducing fire”,“清肺火”译为“clearing lung fire”,“清热解毒”译为“clearing heat and removing toxin”, “寒肿”译为 “cold edema”, “胃热”译为 “stomach heat”,“胃寒”译为 “stomach cold”,“里虚”译为 “interior deficiency”。

在翻译中医学“五行”概念时,可将“木、火、土、金、水”译为 “wood,fire,earth,metal,water”。中医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构成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是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的原因。虽然中医学中“木、火、土、金、水”的内涵与英语的“wood,fire,earth,metal,water”不是完全对应,但这么译,主要基于两点:一、“五行”最初涵义与“五材”有关,也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然后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尚书·洪范》所说的“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木”原本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屈又能伸的特性,后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 “火”:具有炎热、上升、光明的特性,后引申为凡具有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土”: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后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金”:指金有刚柔相济之性:质地虽刚硬,可作兵器以杀戮,但也具有可更改的柔和之性,后引申为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水”:指水具有滋润、下行的特性,后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由此可以看出,中医五行学说中的木、火、土、金、水,现在虽然不是指这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但却是对这五种物质属性进行的抽象概括[6](P48-49)。二、五行中的 “木、火、土、金、水”直译的话,目标语读者更容易理解,不必去另创新的词汇。根据目标语读者情况,必要时可以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注释,标明这里指的是中医学中“木、火、土、金、水”的意义,那么读者应该不会和普通的木、火、土、金、水的概念搞混,还能明白中医学中五行的来源,有利于中医文化的传播。

相应的,中医学中“五脏”的概念, “心、肝、脾、肺、肾”可译为 “heart,liver,spleen,lung,kidney”。虽然中医和西医对“心、肝、脾、肺、肾”含义有所不同,在西医中五脏是解剖学的概念,是指固定的一个脏器;而中医学认为五脏不仅仅是个脏器,还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代表着一个系统的功能。如“心主血脉,主藏神”、“肺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脾主运化,统摄血液”、“肝主疏泄,主藏血”、“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6](P74-92)。中医的 “心、肝、脾、肺、肾”虽然比西医的含义要更广一些,但他们同时具有表示相关脏器的意义。阅读相关文献的读者在一定的中医的语境下,也能明白其意义。如果把中医的五脏用其他新词汇来翻译的话,反而容易引起读者把新词汇和“heart,liver,spleen,lung,kidney”混淆的困惑。从实践来看,直译的五脏概念也并没有引起中西医混杂不清的状况。

(五)直译加注法

直译能最多地保持原文的风格和色彩,在表层句式及深层内容都能相对契合的情况下直译是最佳选择[11]。实际上,很多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词汇直译之后容易引起目标语读者的困惑和不解,甚至不知所云。这时直译加注释的方法既可以减少译文读者的陌生感,又可以有效的传播中医文化。例如:“命关”,指小儿指纹的诊断部位之一,可译为“life pass”。为了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可在后面进行必要的注释:“the distal segment of the index finger of an infant,the superficial venules on the palmar side of which are inspected for the diagnosis of diseases on their severity”.[8](P252)《黄帝内经·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中,“帝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9](P130)译文“Yellow Emperor asked:‘After the febrile disease is cured,there often occurs the remaining heat which has not been cleared away thoroughly,and why is it?’Qibo said:‘The remaining heat is due to the patient’s taking food with difficulty when the fever was severe.In this case,the disease has been alleviated but there is still some remaining heat which entangles with the energy of water and cereals to cause it to retain.’”“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中的“遗”指的是“遗热”,直译为“remaining heat”,后面使用了一个定语从句进行解释、说明。即使译文读者对“remaining heat”不能完全理解,也能通过后面的解释性文字获得全部信息。再如: “三宝”可译为“three treasures”,后面可加上the three essentials-- essence,qi and spirit which are the basics of life.[8](P346)让读者轻松明白,原来中医中的 “三宝”指的是精、气、神。“五色”,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可译为“five colours,referring to the colours of green,red,yellow,white and black,which match the five zang organs.”[8](P502)通过进行必要的注释就会使译文通俗易懂。

(六)意译法

意译法在于传递原文意义的翻译,而不拘泥于源语的语言形式和表面含义。用这种方法可以实现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对等”效果。如《黄帝内经·素问》脏象论篇第九中, “帝曰: ‘脏象何如?’”[9](39)译文:Yellow Emperor asked:“What are the outer appearances like when the viscera corresponding to heaven,earth,Yin and Yang?[10](62)

“脏象”译为“outer appearances”。脏象,又写作“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张介宾《类经·藏象类》注云:“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藏”与脏器的概念有所不同,它是一个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察和“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藏”的结构是一个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6](67-68)。所以用意译法来译“藏象”更能够达到传递该词内在含义,同时又达到让目的语读者非常容易理解的效果。

中医儿科称小儿因佝偻病所致胸骨向前明显突出,而两侧肋骨向下向内倾斜下陷为“鸡胸”或“龟胸”,英文译为:“pigeon chest”,[7](P187)。 “pigeon”的含义为“鸽子”,在此借用了目的语的惯用语来替换源语词汇进行翻译的一种意译方法。中医诊断学中的“数脉”译为: “rapid pulse”,[7](P103)它指的是脉来快速,而不是指医生用手指诊脉,数脉搏跳动次数之意。又如中医病证“鹅掌风”,中医认为,鹅掌风是因风湿蕴肤,或血虚风燥所致。以手掌水疱、脱屑、粗糙、变厚、干燥破裂,自觉痒痛为主要表现的癣病类疾病。西医对应的是病证是“手癣。”故将“鹅掌风”意译为“tinea manuum”或“fungal infection of the hand”而没有逐词翻译为“goose hand wind”之类。通过意译的方法,读者完全能够理解和正确把握源语的含义,原文和译文实现了功能对等。

(七)词素翻译法

所谓词素翻译法,就是使用具有独立含义、有构词能力的最小语言单位——词素,例如词缀、词干和结合形来组合成新的词汇。[12]它具有简洁、易被目的语读者理解的特点。比如中医术语中“电刺”译为“electropuncture”,由词素“electr” (表示电的意思)+“o”(连接元音)+“puncture”(表示needling刺的意思); “穴位”译为“acupoint”,由词素“acu” (表示尖锐的意思)+“point”(表示点的意思);“一阴”译为“monoyin”,由词素“mono” (表示单一的意思)+“yin”(阴);“一阳”译为“monoyang”,由词素“mono”(表示单一的意思)+“yang”(阳)。

又如中医名词术语中的“湿热”,为致病因素,属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热)中的两邪。亦为中医证候名,如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如果将“湿”译为“wetness”,(The condition of being wet.)虽然从字面上与源语是对应的,但是在目标语的语境下,读者很难与中国传统医学术语联系起来,也就无法理解它在中医文化中的确切含义。从词素翻译的角度,“湿”的词素是“hygr/o”,“热”的词素是 “pyro”, 在表示“由湿热所致”的时候,可以在“pyro”之后加上词缀genous,从而得到一个新词hygropyrogenous(表示“由湿热所致的”)。湿热腹泻可译为:hygropyrogenous diarrhea;湿热头痛可译为:hygropyrogenous headache。

结语

中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影响着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是中医文化传播成功与否的关键。功能翻译理论为中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就翻译本身来说,翻译不是一层不变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对外译介的时候,应根据翻译的目的以及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等多维度综合考虑,采取灵活的、多种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实现译本的预期功能,以达到交流、理解,促进中国传统中医文化更好、更广泛、更有效的传播。

[1]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2] Nord 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仲伟合,仲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3):47-49.

[4]张登本,孙理军.中医基础20讲[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5]曾俊敏.中医术语翻译历时差异及其认知解释——概念整合论视角[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9):897.

[6]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7]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M].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8]王宝祥,董雪梅.汉英双解实用中医词汇[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9]谢华编著,黄帝内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

[10]吴连胜,吴奇.黄帝内经[M].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INTERNAL MEDICINE.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山版社,1997.

[11]高晓薇,赵玉闪.中医翻译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4.

[12]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词素音译三焦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从三焦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探讨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基于词素解构的高中英语词汇扩充方法分析
词素配价理论与应用
谈谈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词语的翻译(三)
夏译汉籍中的音译误字
从词素来源看现代汉语词素同一性问题
词汇识别中歧义词素语义加工:ERP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