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书玲
识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决定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强弱。
《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1.以“美”激趣。横平竖直、端正大方是汉字的“形美”。汉字信息量大,具有丰富的表达能力,学习汉字时,就像进入了一个奇妙的精神世界,越学越有意思。老师通过对汉字音形义反复讲解,不断地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识字兴趣。
2.图片激趣。利用色彩鲜艳的挂图,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兴趣,加深记忆。如:象形字“日”,挂图上有蓝天、白云,中间是一个火红的太阳,旁边写一个“日”字。孩子们不但了解了汉字的造字方法,还知道了这个字的读音和字义。
3.“变魔术”激趣。一些汉字可以通过增减笔画的方法,帮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如人、大、口等字,让他们说说加一笔变成什么字。又如太、目、灭等字,让孩子们说一说减一笔变成什么字。
4.汉字对话激趣。中国的汉字妙就妙在,它们就像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互相之间可以交流对话。例如:“日”对“曰”说:“大妹子,该减肥了。”“木”对“森”说:“哥们儿,玩儿起杂技了?”“臣”对“巨”说:“和你一样的面积,我却有三室两厅。”孩子们一听兴趣盎然,一个孩子甚至高高地举起了小手,说:“老师,我也会编对话。”我说:“好啊,试试看?”“上对下说,你怎么玩儿起倒立了?”孩子们在一片欢笑声中,不知不觉就记住了这些字。
有了识字的兴趣还不够,还得交给他们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识字。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一些方法。
1.加一加。对于已经学过的部首和已经认识的汉字可用此法。如:扌+斤=折;纟+田=细;火+山=灿。这种方法正好跟数学课上学到的加法同步,孩子们学起来既轻松又有趣。
2.减一减。此方法正好与上一种方法相反,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村-木=寸;到-刂=至。
3.换一换。这种方法如同数学课本中的加减混合运算,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形声字适合运用。如:娃-女+氵=洼;杨-木+扌=扬;拉-扌+氵=泣。
4.做一做。如:“看”,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学着孙悟空的动作,抬起右腿,把右手放在左眼上方。又如:“抓”可让孩子们用手拿一样东西。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强了记忆。
5.猜谜语。这种方法适合间架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每个部件之间有一定联系的汉字。比如:“一点一横长,口字顶住梁,大口张开嘴,小口里面藏。”(高)“八个人在说话。”(识)“二人走钢丝”(丛)根据字形特点用谜语帮助识字,能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习情趣。
6.编口诀或顺口溜。如:“日”出北“京”城,“景”色美!“一只小狗两张嘴。”(哭)用这种方法识字,幽默风趣,易学易记,体现了语文的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学得快,但也忘得快。根据孩子们“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为了减少生字回升,我及时对所学汉字进行巩固练习。方法如下:
1.笔画接力赛。即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同时去黑板上写字,一人次只能写一笔,哪个小组写得又快又对,即为优胜组。这种比赛我一般用于复习上一课生字,也就是讲新课之前。
2.找朋友游戏。我让孩子们自制偏旁卡片。一个孩子说: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个孩子说:你的朋友在这里。这样,一个字的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汉字。孩子们玩儿起来兴致很高。
3.火眼金睛。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孩子们出现的错别字也会越来越多。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每周进行一次纠错比赛。具体做法是:我在黑板上画一棵桃树,每个桃子上写一个字,让孩子们戴上孙悟空的头饰去找错别字,并把正确的字写下来,谁找得多改得多,谁就是真正的“齐天大圣”。
生活处处是语文。要学好祖国的文字,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语文知识的延伸。教室内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一日常规》,校园内的标语、标牌。家里生活用品上的包装纸,电视节目的广告语,大街上的广告牌,旅游景点的门票、指示牌等等,无不成为孩子们识字的好教材。
总之,要想提高孩子们的识字水平,既要他们的识字兴趣,又必须交给他们一些识字方法,还要注重知识的巩固及延伸,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越学越爱学,越学越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