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平
(甘肃省临潭县第二中学)
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的盛行,通俗文化也在学生中流行开来,但网络环境的复杂多变极其容易影响正在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他们自制力不够、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爱情观)还未形成,如不注意将会影响孩子们以后的人生之路,这就需要学校给予适当的引导。对于爱情观的教育并不是教学生们怎样去谈恋爱,而是去建立他们的情商、学会怎样面对自身的问题、怎样与异性相处、怎么建立自己健康的心理。他们正处在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非常强的时期,正面的教育和引导能够让他们成为一个健康快乐且自信的人。而不是一味的打压和强迫,仅仅是强调不准早恋是非常不妥的,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是更加促进了好奇心和反叛心理,才会使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走向极端,所以青春期的爱情观教育才显得特别重要。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钟情”。在语文教材中引入关于爱情的文学作品是一举多得的方法,既能让学生学到文学常识、历史文化和文明礼仪,也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爱情观的熏陶。什么叫爱,怎么去爱人,爱情是什么,这些都是文人雅士长久以来探索的问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和见解,他们或用诗句记录或用文章描绘。他们能让读者明白爱情是一种多么纯高尚的感情,两个人由相互吸引到拥有共同的理想成为恋人的过程中有着很多美好的事情。纵观高中语文教材,有很多关于爱情的文学作品,有的传达了正确的爱情观有的批判了错误的爱情观,大致分为了三类:
秦汉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表明,爱情是永恒的所以不怕长久的分离。没有从头至尾都热烈的爱情,它总归于平淡,所以真正的爱情不争朝夕不图浓烈,还能经受住长久分离的考验。《孔雀东南飞》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描绘了刘兰芝和焦仲卿之间坚定且坚贞的爱情,不畏阻碍。相爱的两个人就算迫于无奈分离也没有移情别恋,他们决绝地用生死相依对强大的封建势力做出反抗,坚贞不渝。莎翁的经典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同样是表现了爱情的高尚和伟大,真正的爱情没有杂质和物质,更不会随便放弃,而是会受到他人的赞美和歌颂,但是以死抗争是消极的、遗憾的。
舒婷的《致橡树》中“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真正的爱情不是利用和攀附,也不是失去自我的痴情,而是在自尊自爱自立自信的基础上相互扶持着走在人生的道路上。莫泊桑写的《项链》中,虽然马蒂尔德因为贪慕虚荣得到了巨额的债务,但是她的丈夫并没有“大难来临各自飞”,而是和马蒂尔德共同面对直到债务还清。不论是大富大贵还是路途多舛,真正的爱情不会因此消散,以物质为前提建立在金钱之上的爱情是虚伪的。但是,爱情终究不是幻想,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也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这是指成熟稳定的心理基础和生活必须的经济基础,才会有共同扶持共同进退的爱情。
爱情是自由的并且是一种精神生活,并不代表它就能随心所欲,它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也有责任和义务。《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薄情寡义的“负心汉”李甲,因为喜新厌旧而背叛了杜十娘,她只好以怒沉百宝箱来惩罚背叛她的人,最后却还是绝望的投江殒命。爱情是如此刚烈和决绝。《雷雨》中的周朴园在爱上仆人并生了两个小孩后把其赶出家门,竟是为了迎娶有钱人家的女儿,他的结局也对应了他这道德沦丧的行为,最后没有得到爱情。没有责任感的爱情是为人所不齿的,毫无相干的双方为了爱情结合为家庭,不仅有对他人的责任也有对社会的责任。正确的爱情观是理智的,是责任与义务并存的,不是单纯的享受。
笔者认为,对高中学生的爱情观教育还应教材与老师引导相结合,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态面对爱情、异性的问题。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经典的文学作品给迷茫中的高中生指明了方向,不论是正面例子还是反面例子都给予读者思考,让每个学生相信、向往美好的爱情,在他们懵懂之初感受到爱情的真善美,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1]张翼.爱情教育——关于中学教材爱情主题的探讨.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1).
[2]杨旭红.中学生爱情教育现状与对策.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