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姗姗 吕 素
(昌邑市下营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近年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素质教育改革的热潮,给教育发展带来了动力。我们就是在这股热潮的带领下,走入了教师队伍。但是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推动,农村的素质教育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存在不少的隐患。为了认清农村的教育现状,深化教育改革,笔者仅就本市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城市,有繁华的景象,有便捷的生活,有儿时的梦想,很多人对城市有着执着与渴望,教师也不例外,因此许多教师一生都走在通往城市的路上,他们或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拥有更好的教育环境,或是为了享受城市生活,或是为了实现自己更高的目标,大都选择了进城。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镇级中心学校,共有教职工62 人,据调查,每年流动的教师达到10 人次左右,其中就业三年的教师就占到了二分之一,致使学校出现了“年轻化”,初中部的平均年龄仅为32,这对一所学校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而且这种情况并不只是存在于这一所学校,本市六个乡镇的每一所学校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种情况,其中有近五分之一的教师走向了市区,这其中就有二分之一的教师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教师队伍的过大流动固然给学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但也导致了师资的不均衡发展,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
近年来,随着“择校”热潮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学生流向城区,其中成绩较好,素质较高的学生占多数,而留下来学生的素质偏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日常的教学活动,班级的纪律、学习氛围远不如以前。即便是留下来了,也是人心浮动,同学之间相互攀比,都把进城看作是今年不进明年进的必然结果;暑假时,家长见面的第一句话不再是“你吃了吗?”而是“你孩子进城了吗?”自家孩子能否进城变成了一种孩子是否优秀,家庭是否有实力的象征。即便是面对高额的择校费用,不菲的校车、住宿费用,但都选择了无视,只是一心想让孩子进城。在家长的心目中,“进城”代表着优秀的教育资源,良好的教育环境,家长的选择不再是因为实际需要,或是孩子的成长进步,而是一种“攀比”,而且这种情形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也是我们农村的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增的现实问题。
虽然说,我们已经走在了素质教育的路上,但是许多教师的教育观念仍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小学教师还好一些,没有什么升学压力;初中的教师,特别是八、九年级的教师能明显感受到压力的存在。八年级WAT 考试的存在,九年级中考的存在,特别是高考指挥棒,让我们的教师难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现如今,全国各地都掀起课堂改革的浪潮,我市也不例外,各科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课堂改革,无论是“小组合作探究”,还是洋思“先学后教”我们也进行了不少,但总体来看,城区效果不错,农村就稍显不足。追根究底无外乎学生的基础与教师的观念的差异,这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首先,要把师德放在首位,定期请“德高望重”的教师做演讲,教育和影响教师,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用“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和“教风”等来激励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教师培训的关键是教师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对年轻新教师的培养。学校的校本研修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运用好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加强同科、异科之间的合作,取长补短,打造有个性的课堂。做好对年轻教师的帮带工作,从备课、批改到上课,反思、总结每一个环节都好好的把关,争取让新教师尽快的成长起来。
最后,提升教师的生活待遇,让他们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那么他们就会有很强的“归属感”。例如,我们学校已将开始实行的“偏远地区车补”,减轻教师的路费负担;按设太阳能热水器和洗衣机,让教师的生活更加方便等。这些都能极大地提高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师没有了后顾之忧,自然就能把精力放在教学上,潜心研究。
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如何提升,每个时期各有不同的办法。我们学校的建设已经通过了省级标准化的验收,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各种相应的配套设施应该是走在了本市乡镇的前列。对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本校的优秀资源,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资源共享室、生物、物理、化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等各种功能室,让我们的课上和课下丰富起来。各种的社团活动也要落到实处,真真正正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自己与“市区”的零差距,“留”住学生。
家长的“进城”观念,需要时间来淡化。充分利用“家长课程”的时间,与家长进行这方面的交流,展现学校现有的硬件与师资力量,举那些进了城,但又回来的例子,为家长展现“现实的城里”,分析其中的原因、利弊,让家长理性对待“进城”,用时间来淡化“进城”的热度。
虽然面临着各种考试压力,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改革已经是不可改变的潮流,因此,我们也应该勇敢的面对他。通过定期或是不定期的交流活动,让我们的教师看到改变观念后的成果,认识到不改变的差距,找到适合自己的改革之路,并随着学生情况的变化随时做出调整。
虽然教师面临着“年轻化”,但这对于教育观念来说却是“福音”。因为年轻,所以会拥有前沿的教育理念,能最大化的领会改革的精神与意图,能从基础打造出适合时代特征的教育方式。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就要认清这样的“现状”,抓住这样的“机遇”,深化改革的教育观念,形成新的理念,为我们的教育注入活力。
总之,农村的教育改革面临着不同的困难,且因不同地区和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而有所不同,解决途径也会各有差异。但是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教育的明天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