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婧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陈庄中学)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 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给全国青年学生强调:“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要保持个性、彰显本色”,给全国青年学子以极大的鼓舞。总书记的强调,包含着厚重的时代内涵和丰富的人生哲理,彰显出个性在人才发展中的重要性,明确表达了对青年人保持个性的由衷肯定。
我是一所农村中学的教师,引导学生发展各自的个性特长,是我们学校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和各项工作遵循的要领。本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兴趣就是个性化的东西。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布鲁纳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学习充满热情,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只有兴趣被激发起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表现和张扬。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主题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教学设计上关注学生差异。《新课标》的理念之一就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备课中,不仅要备教材教法,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因为一个班的学生虽然年龄层次相当,除了这些共性,我们还必须看到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的共同点,更要十分关注、研究学生的特殊性,并根据这些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体验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第二,在学习方式上尊重学生差异。尊重学生独立思考,允许不同的学习方法出现。给予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教师要认同各种想法,这样,不同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发展。第三,承认学生差异,适度教学评价。评价学生不能单纯的以成绩为指标,要多方面考查学生。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等。评价中主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参与度、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归根结底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对学生的评价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做出有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采取分层多维的评价方法,是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重要前提。这样才能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激发。
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作为一名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操作时,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如分组练习可按水平分组、兴趣分组,还可按合作分组、友情分组等形式。教师的教学也应更多的采用引导式、启发式、协商式等形式。尊重学生的意愿,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轻松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主体性得到体现,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
传统的师生关系讲究“唯师独尊”,教师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收的地位,对师的言论只能“唯命是从”,没有商量的余地。这种绝对权威下的教育环境严重摧残了学生的个性,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在这种没有自由的窒息氛围中慢慢衰退和磨灭。在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的现代化教育潮流中,反思我们传统的师生关系,重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关系到能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新型的师生关系包括下面三个内容:一是平等。即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都要有主人翁意识,平等相处。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有能力的,他们的观点和想法应该得到尊重。二是民主。即在平等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民主,遇事多协商,教师应理解学生的需要,体谅学生的困难,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热情保护学生创造性的嫩芽。三是信任。教师应树立人人都有创造力的观点,积极期待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自觉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欣赏者、激发者和培养者。总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素质教育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
数字化的生存状态,交互性的网络特点,使当代青年的文化需求更具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就应将教育选择的“遥控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乐趣、找到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个性化、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