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儿童中心)
2014 年在中国儿童中心儿童生态道德教育项目组的指导下,围绕“我的自然伙伴”这个主题,我中心开展了“我与自然”系列生态道德教育活动。这是我们开展生态道德教育项目的第三年,这三年中,我们在活动策划、资源整合、项目管理等方面一直不断总结和改进,力争以更多元的合作、更活泼的形式、更科学的管理带给儿童更好的教育体验。
与武汉市洪山区教育局“三生”德育教育精神相结合。武汉市洪山区教育局以“享受教育”为理想,在全区中小学中推行以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为核心的“三生德育”理念。倡行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享受教育的快乐,让孩子的生命自由生长,促进个体真正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发展。这其中的“生态德育”就是强调“珍惜生态,关心社会和自然”,与我们的项目主旨不谋而合,因此选择在武汉市洪山区开展本年度活动,并将“享受教育”的理念融入到项目活动策划中去。
与南望山小学国际生态学校创建相结合。南望山小学地处碧波荡漾的东湖之滨,坐落在群山耸翠的南望山脚。学校经历了“环保——环境——绿色——生态”四个发展过程,本着“聆听生命的成长,让每一个南小人都沐浴在绿色生态的阳光里”的办学理念,确定了“营造灵动的绿色童年”的培养目标。2012 年4 月起,该校开始了国际生态学校创建工作。参加“自然学校”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项目正是对创建工作的助力,项目活动理念、模式等都为学校探索生态教育起到了指导和参考的作用。
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科普课堂活动的结合。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护、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国家三大核心植物园之一,收集保育植物资源1 万余种,是儿童亲近植物、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的绝佳场所。植物园的科普工作处常年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不同层次和内容的自然科学普及工作。我们在科普课堂教案库中精心挑选出适合儿童学习、能突显项目主题的内容,再结合生态道德教育的特点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完善,经过几次沟通协商,确定项目活动方案。
从注重知识的普及到注重探索的体验。项目活动最初只停留在普及生态知识、宣传保护环境,经过逐年调整,现在主要强调通过儿童自己的探索了解自然。活动形式从参观博物馆,到在教师全程带领下实地参观,再到教师指导的分组自主实地调查,不断改进。侧重点从“了解哪些自然知识”转变到了“如何了解自然”,儿童的参与度更高、体验更丰富、自我探索活动逐渐超过了他人灌输活动。
从关注儿童能学到什么到关注是否能有效促使儿童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活动内容的设计方面,开始我们比较关注知识、信息、道理的含量,对于“儿童能从活动中学到什么”进行了很多思考,希望活动中有足够的养分供儿童汲取。通过项目实践,我们注意到,自然和生态是一门学不完的课程,而活动的时间和次数却非常有限,即使其中的知识、信息、道理等的含量达到儿童接受能力的上限,也只是杯水车薪。因此,我们关注的重点逐渐向调动儿童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上转变,自我学习使儿童不断地汲取养分,自己体悟出的道理使生态道德这个抽象的概念更好地融入了儿童的信念系统。
从通过任务约束儿童到通过趣味吸引儿童。项目初期,为了保证达到活动目标,我们会事先给儿童布置任务,来约束他们认真参与活动,比如在科普讲座前布置讲座后每人写一篇关于讲座的记叙文,来保证儿童认真聆听。然而儿童收获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童的投入程度,在意识和情感方面尤其如此,仅靠这样的约束,不但教育的效果不佳,有时甚至会降低儿童对此的兴趣。如何让儿童更加投入呢?当然是使他觉得有趣。因此,我们不断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来吸引儿童,比如策划游戏、手工、考察相结合的活动;变换活动场所;即使是讲座,也主要以小故事、事例和视频为主。
在资源整合方面,我们从项目初期的根据当年项目主题找相关方面专家,到与一个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资源的整合度更高、项目管理更科学合理、活动效果也更好。
首先,是专家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理念理解更深刻。形成稳定合作后,专家就会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地了解,从往年的项目内容和其他机构的项目经验中建立生态道德教育的概念,从而解决专家不了解项目背景,就活动指导活动的问题。
其次,是专家投入的时间精力更多。稳定的合作关系使项目工作成为合作专家的常态工作,同时明确了各方分工:中心负责统筹协调、招募学校和学生、活动保障等,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科普工作处的专家负责教案策划和专业指导。这些都有效地促进了专家对项目研究的投入,使项目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得到提高。
再次,是活动的设计更具有系统性。稳定的合作关系使专家以更长远、更有连续性的思路来设计活动,解决了项目系统性差的问题,也更容易形成教育品牌。
从“环保”走向“生态”。教师本身的观念在不断改变,生态的概念更加清晰,从而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不断把平等对待其他动植物、向自然学习、生态圈的每个成员都是相互依存的等观念传播给学生。
从“督促学生学”到“和学生一起玩”。教师们改变了过去将自己独立在学习之外,监督学生学习的做法,与儿童一起玩,一起动手,一起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儿童。
从学生管理基本依赖学校教师,到校外、学校、科研机构三方教师合作。我们改变了单一的教师团队组成模式,校外教师把握活动主旨和目标实现;科研机构教师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方法的科学性;学校教师使活动更好地延伸到课堂和家庭,三方教师共同参与,合作完成活动,达到多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