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见军 周孝梅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花园乡中心小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唤起小学生对实践的兴趣。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不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还要结合教学内容等因素创设一定的条件,将数学知识与自身的生活实践经验进行融合,从而将小学生形象具体的思维转变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应该对小学生大量开展实践活动,比方说,画一画、填一填、算一算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眼、耳、口、手、脑都动的机会,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开拓大脑思维,增强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方说,教师在讲解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时,将教学器具摆出各种长方体,让学生亲眼看到实物,同时计算出长方体体积,让学生们循序渐进地理解长方体的计算公式为长乘以宽再乘以高,然后慢慢的让小学生们去认识长方体的体积,从而将具体形象的实物转变为抽象的数学公式,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不断提升小学生的理性认识,从而激发小学生对实践的兴趣。再比方说,教师在讲解折扣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首先让小学生对这些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其次,让小学生互相进行交流调查的结果,如万达广场的童装七折出售,学生书包五折出售;明珠大厦成立48 周年,大部分商品三到五折出售;一笑堂为了回馈老客户,满100 元赠送30 元礼券,等等。最后,再让小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数据的理解。由于这些数据都是小学生亲身实践去调查的,小学生们都积极主动的去进行思考,调动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将生活实践与数学知识进行密切联系,让小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到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小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过程加以重视和关注,开拓小学生的大脑思维,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小学生提供锻炼动手实际操作、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的机会,刺激小学生的各个器官协同活动,拓展小学生的大脑思维,培养小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学到数学知识,实现认知和教学实践并存的活动形式。一方面,不但能够促使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拓展以及学习态度的良好形成,而且还推进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另一方面,不但能够让小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数学知识,而且还能够让小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授课时,动手实践学习方式的步骤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让小学生认真观察某个物体或者某种现象;第二,让小学生在观察和动手实际操作中发现的问题与同伴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发现其中的不足;第三,教师及时对小学生进行指引和指导,并对实际操作进行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本上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鼓励小学生在课外开展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灵活地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外要积极组织小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将课上学到的数学知识灵活的应用到现实的日常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小学生在课外实践中多动脑筋,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对学到的数学知识活学活用,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事物,从而缩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比方说,教师在讲解“比例尺”这节课时,课上教师让学生对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或者图上距离进行熟练掌握,课后给学生布置实践操作题,让同学们根据校园文化长廊上的中国地图的比例尺,算出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首先根据地图测量出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在根据课上学到的数学知识,算出北京到上海的实际直线距离,这样不但调动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对学到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还可以对小学生开展调查活动,利用调查活动促使小学生多动脑筋,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解和分析,进而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让小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还能够拓展视野,学到更多课外知识,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将实践中的知识得到升华。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比方说,教师在讲解“圆的认识”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上有圆?”这样小学生就会开动脑筋,就会举出很多例子,如圆桌的桌面是圆的,一元钱硬币的面是圆的,光盘是圆的,汽车的轮胎是圆的,篮球是圆的,等等。这时教师继续向学生提出问题:“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正方形的和椭圆形的?”课上小学生的气氛非常活跃,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小学生都积极的回答:“做成正方形和椭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不平稳。”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平稳呢?”教师的追问令学生难以用学过的知识做出科学、准确的回答。教师就此引入新课:“今天研究圆的特征,相信同学们对这个问题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答案的急切心情进入新课的学习。教师善于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极大兴趣,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通过实践,可使学生直接体验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教师不仅要注意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1]姜庆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
[2]黄福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47).
[3]其其格.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东方教育,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