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

2015-08-15 00:44王永丰吴龙慎
职业技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办学校企职业

王永丰 吴龙慎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86)

一、校企合作含义及现行政策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面对社会激烈竞争,高校就业压力影响,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教育主管部门也多次发文件,指导高校与企业进行互赢合作,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黑教高〔2011]157号《关于进一步促进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实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计划,重点建设一批产业型、行业型和区域型职教集团。实施职业学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推进计划,创新校企合作方式,鼓励企业深度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到2015年,示范(骨干)院校与大中型企业建立起在学校建设、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和教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师培养和毕业生就业指导等多方面的合作办学机制。

二、校企合作现有模式

(一)工学交替模式

工学交替模式在教学安排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学校主导型,采取“校中厂”的教学组织方式,在学校中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模拟企业的生产环境,通过项目课程教学,实现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和交替式学习;另一种是企业主导型,可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方法,实行交替式在岗培训与脱产学习,如学校教学周18周,9周在企业生产实践学习,9周在学校完成系统教学任务。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工作者。以上两种方式,实质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力图让学生对工作任务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并基于工作任务有目的的系统学习。

(二)“订单”合作模式

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取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招生、实习、就业联体同步。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由学校为主完成,专业课由企业为主负责完成,学生的校内实训环节企业参与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学校派人参与管理。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

(三)教学见习模式

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程序及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如每年安排大一学生利用暑假进行教学见习,通过教学见习,使学生提前走向社会,接触本专业工作,拓宽知识面,增强感性认识,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培养、锻炼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实现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同时可以检验阶段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

(四)顶岗实习模式

顶岗实习是在校内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技术人才。

(五)产学研合作模式

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科研开发,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利用专业优势办产业,办好产业促进专业发展,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

开展校企共建“大师工作室”。积极开展以“职业学校领导干部、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聘请企业领导、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到职业学校兼职”为主要内容的校企“双向挂职”活动,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六)共建实训基地模式。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与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学校还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企业也可以从实训学生中优先选拔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七)共建产业园区模式

按照“先进性、系统性、持续性”原则,积极引导符合学校专业发展的企事业单位和团体,来学校投资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院所等产业园区。通过共建产业园区模式,可提升学校办学实力,提高教师科研实践能力,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

(八)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地

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各种形式的职工培训基地,职工培训基地的地点可以在企业也可以在学校。

三、校企合作模式是解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

(一)校企合作办学对提高职业院校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企业培养优质员工,缓解当前高校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把学生应用能力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就业的有效对接,而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指导思想的客观反映。

第一,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高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在人才市场上,诸多用人单位总希望招聘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员。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到企业实习,按照企业生产的标准和服务要求参加实践,掌握一定的生产实践生产能力。

第二,校企合作办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认知态度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岗位职业感情,较早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真正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弥补了学校课堂教学方面的不足。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二)校企合作办学,拓宽职业教育以课堂为中心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的适应期和实践应用知识的再学习期。这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方法,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不能用”的现象十分突出,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教育界和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职业教育突破校园围墙约束,

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实现学生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专业设置基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按照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注重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课程的制定和教学的评价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指导,并根据人才需求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强化应用性教学环境的营造。

四、校企合作存在问题

(一)过度注重实践技能、轻理论系统学习

高技能人才与一般技能型人才的根本区别在于:高技能人才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是智能型技能人才。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区别之一。

建立在职业分析基础上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强调“理论够用、注重技能”,这是高职能力培养体系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理论够用”的指导思想下,校企合作容易走入“重技能、轻理论”的误区。甚至有人认为,高职教育“理论上不去、技能下不来”,既然理论上不去,将技能下到技工是可以做到的,并以此作为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认为只有企业能锻炼学生的技能,将企业引入学校或将学生送进企业就可以达到培养目标,但生产中的企业多数只能让学生从事单一的技能训练。理论与实践要并行不悖的提高,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馈修正和提高理论体系,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端、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把握校企合作教育中的角色关系

职业教育目前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人才培养的有效应用。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因为有企业的直接参与,几乎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企业对教育的鼎立相助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建立合乎企业需要的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可以解决职业教育对设备投入不足的问题。企业是职业教育的坚强后盾,是职业教育的最终归宿。

校企合作并不是万能的,他只是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土壤,必须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专业结构、学校实际情况,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模式,才能推动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目前企业希望政府为职业教育买单,摊薄企业人才资源成本。有的企业担心留不住所培养的人,不愿意主动介入职业教育,所以我国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一方面企业向政府提出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经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职业教育袖手旁观,自愿为职业教育长期提供无偿性实训条件的企业基本上是没有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的建立离不开企业的支持,要形成比较完善的自觉的校企合作关系,靠学校主动出击寻求企业合作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在制度方面给予引导,逐步构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人民性”。政府的职能作用目前主要体现在资助和评估两方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各级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是当务之急,各级政府可以牵手企业组织制定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及考核体系,为校企合作建立制度和桥梁,促使企业主动介入职业教育,减轻职业教育寻求校企合作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企业介入职业教育的顾虑,谨防校企合作走人误区,使校企合作走向多方受益、和谐发展的局面。

五、结束语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蕴涵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校企合作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依据各个专业特点、地域环境选取相应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多元化模式,学校也应建立面向市场的多元化管理体制,克服办学模式中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的现象。校企合作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经营,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从而实现校企双方真正意义上的互惠共赢。只要我们有良好的育人观,有为社会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信心和决心,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积极尝试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路径,就一定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1]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校.钟汉华.文稿来自网络.

[2]浅谈高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当代职业教育》2013年09期.

[3]肖璇.何华.夏林霞.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办学校企职业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