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冬莲
(中共维西县委党校 教务科,云南 维西 674700)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随着农村社会的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随之发生了巨大转变,外出务工人员增加,特别是农村女性外出务工或是远嫁他乡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农村适婚女性越来越少。男青年娶不到媳妇已成为欠发达地区农村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其潜在和暴露的社会问题应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维西县地处云南西北部,隶属于迪庆藏族自治州,属山区农业县,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是典型的西部欠发达地区。维西县农村大龄青年娶妻难问题在欠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此选取维西县3 个乡20 个村作为调查对象,就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群体现状、成因及带来的社会问题和对策作了初步思考。
2012 年3 月,笔者到维西县维登乡富川村参加了“千名干部进村入户促跨越”工作组,但刚一进村就碰到了一件“怪事”:一家两代人有3 个是“光棍”。这家的主人悲观地说:“以前是因为贫穷孩子找不上对象,现在是没对象可找……”这家主人说的“对象”特指农村女青年。经了解,这种情况村里很普遍,其他一些村也有类似情形。难道“剩男”增多是农村男女人口比例失调所致,还是因为其他原因?笔者带着诸多疑问在村里进行了调查,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实地走访,发放了调查问卷,对白济迅乡、维登乡和攀天阁乡20 个村的未婚青年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
白济迅乡、维登乡和攀天阁乡20 个村,共有10509 户,总人口40682 人,其中,适婚男青年有8308 人,占总人口的20.4%;适婚女青年有1737人,占总人口的4.2%,男女比例接近100:20。离异单身男有1551 人,占适婚男青年人数的18.7%。在男青年中,愿意在当地娶妻的有7097 人,占适婚男青年人数的85.4%。在女青年中,愿意嫁回当地的有321 人,占适婚女青年人数的18.5%。更为突出的是,年龄在30—45 周岁之间的大龄男青年还在逐年增加,而女青年几乎有80%在外打工,而且,大多数都在外面已有对象,女青年很少有打算回乡成家的。澜沧江沿线的几个村民小组,几乎每两户就有一个大龄男青年,而半高山和高山上的几个村民小组,几乎每户就有一个大龄男青年。
1.已婚大龄男青年素质普遍较低。在很多欠发达地区,人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在大龄男青年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8%,大多数都是文盲半文盲。有些家庭中,丈夫整天无所事事,对家庭没有责任感,几个男人聚在一起,酗酒闹事、打架斗殴、赌博成性、对妻子孩子漠不关心,对妇女儿童施以家庭暴力,致使妇女们对婚姻家庭失去信心,对自己的丈夫和不美满的婚姻感到厌倦。这样,就给拐卖妇女儿童的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有些不法分子就以给人介绍媳妇的名誉在村里转悠,花言巧语的哄骗这些妇女上当受骗,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这些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连同孩子一起骗到了省外,给本来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造成妻离子散的结局。这些男人大多无法再娶妻生子,便顺理成章进入光棍汉的行列。
2.经济收入低,家庭贫困。家庭贫困、收入低是造成欠发达地区农村青年娶妻难的直接原因。近年来,受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的影响,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效益低,农民单纯依靠种植业很难实现增收。在调查的维西县20 个村、8308 名大龄未婚男青年中,绝大部分家庭存在收入低或相对低、家庭贫困的情况。为了追求更好的生存条件,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适婚男女比例失调较之城市要严重得多,加之农村女性也在逐渐逃离农村,这导致了千万农村适婚男青年无法找到配偶。农村男性择偶对象为农村女性,娶到城市女性的几率小之又小,除非通过自身奋斗变成城市男;而城市男娶到农村女性的可能性却大得多。这种“婚配剪刀差”是城乡不同的资源分配决定的赤裸裸的现实。
3.创业致富技能缺乏。经调查,维西县白济迅乡、维登乡和攀天阁乡8308 大龄男青年中,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仅占8%,可谓是凤毛麟角。高半山区的几个村民小组,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0%左右,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5%,从来没有进过学校的文盲人数高达55%,98%以上的人没参加过技能培训。农村青年文化程度偏低,接受技术技能培训与就业的机会少,即使组织培训,也因文化知识的欠缺,无法学到真正的东西。技能缺乏、致富门路少,或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等自身因素导致了大龄未婚男青年娶妻难。
4.男女比例失调。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和男多女少的现状,形成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无对象可找的尴尬局面。从维西县1982 年至2002 年的人口出生性别比看,仅有1989、1992 和1997 年是男少女多,其它17 年的出生状况都是男多女少。其中,有11 年男女性别比高于计划生育考核中100∶108 的正常指标(每出生100 名女婴,对应出生108 名男婴),个别年份最高指标达到100∶127。这种男女绝对数之差形成了部分大龄未婚男青年无对象可找,成不了家的局面。
1.影响经济发展。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统思想的影响,大龄未婚男青年在家庭中没有谈“孝”的资格,在社会上更是没有地位可言。来自社会、家庭的巨大压力,使他们成了失落的单身汉群体。他们中,有许多人埋怨父辈没有打好家庭基础,也有的认为是命孬、“八字”差,大部分对生活失去了追求,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本应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却因为“成不了家”而荒废了“立业”,因为“失落”而“失志”,因为“无助”而“孤独”,因为婚姻“失望”而渐渐被人们“遗忘”。他们的失落,在一定程度上将引起农村经济的回落;他们的不思进取,将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
2.造成畸形的低生育水平。因一部分大龄适婚男青年没有结婚生育,就形成了畸形的低生育水平。同时,大龄未婚男青年为了解决婚姻问题,有一部分便去找未达法定婚龄的小女孩谈恋爱,还有一部分只好与离婚、丧偶对象结婚,屡次出现政策外怀孕和政策外生育现象,增加了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
3.心态不平衡,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大龄未婚男青年,在很大程度上思想和行为显得不成熟,行动上的随意性很大,思想情绪容易冲动,再加上难以成家,心态不平衡,容易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从而使邪教、帮派、地霸等不良社会现象日渐滋生。据调查,由于文化生活贫乏,未婚男青年为了消遣时光,时不时就聚在一起酗酒闹事、赌博嫖娼,并由此引发打架斗殴、偷、抢、拐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有的充当“第三者”,引起已婚家庭矛盾,甚至引发恶性案件,成为影响当地农村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近年来,强奸农村妇女的案件有所增加,这在一定层面上与“剩男”增多不无关系。
4.加重社会保障工作的压力。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社会保障的任务越来越重,而欠发达地区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人群中,相当一部分人将成为社会保障的救助对象,社会保障救助支出费用将每年不断提高,增加了财政负担,加重了社会保障工作的压力。
1.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经过改革开放30 多年的洗礼,世世代代种田为生的农民,开始“经营”村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简单的种地,也有了新内涵。生态农业、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让大家耳目一新。除种地外,庭院经济、农家乐、来料加工等这些农村二三产业开始发展,农民的钱袋子一点点鼓了起来。今后,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城乡统筹,全面实施以“做特做优产业、做大做亮集镇、做美做精村庄”为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新农村。通过农村面貌的极大改变,留住当地女青年,吸引外村女青年嫁过来,逐步缓解大龄青年娶妻难的现状。
2.提高大龄未婚男青年的就业创业能力。自身素质不高,缺乏一技之长是大龄未婚男青年娶妻难的主要原因,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已迫在眉睫。要提高大龄未婚男青年的素质,重点在于抓好再教育和再培训。一是开展文化知识补习。要在扫盲的基础上,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知识补习,以提高大龄未婚男青年的文化基础。二是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针对大龄未婚男青年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的特点,结合所实施的农业开发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田间实地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等措施,以提高他们的农业实用技术水平;对有意外出务工的大龄未婚青年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并通过加强与发达地区和城市工业园区的合作,实施订单、定向培训,提高转移就业率。三是要积极鼓励和扶持大龄未婚青年创业,争取把大龄未婚青年列入农村信用小额贷款的重点对象,对他们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一些“短、平、快”项目优先给予贷款支持,为他们创业提供资金服务。
3.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鼓励大龄未婚青年外出务工。偏僻、交通不便、自然环境差是造成欠发达地区农村男青年娶妻难的重要原因。要帮助他们成家立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下山脱贫和外出务工是两条重要的途径。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加大对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最大限度的创造有利于山区经济发展的环境,改变其贫困面貌。积极引导居住在自然环境恶劣、缺乏致富门路的农民向中心村或集镇移居,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共享率和有效率,快速改变偏远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及发展空间,从而改变农村青年生产生活环境,让他们的生存和创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二是要鼓励农村青年走出去,通过劳务输出、异地创业异地脱贫,走上致富的道路。同时,要继续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树社会新风,让邪教、帮派、地霸等不良社会风气无处滋长。
4.积极为大龄未婚男青年择偶创造条件。一是继续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活动,正确引导人们的婚姻观念,摒弃“闺婚找不到,二婚不愿要”和不愿意当上门女婿的陈旧思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减轻大龄未婚男青年人群的社会压力,让他们“轻装上阵”,在农村经济发展这个大舞台上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二是高度重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开展“两非”专项治理工作,对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的机构和人员,依法予以查处。三是继续完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探索解决农村独生子女户、两女户的农村家庭养老问题。以奖励少生代替处罚多生,引导人们转变生育观念,教育群众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平衡男女性别,减轻下一代人的婚姻压力。四是成立民间婚介服务组织,设立“月老”、“红娘”奖,鼓励人们都来为大龄未婚男青年牵线搭桥。各级妇联、共青团组织也要积极为大龄未婚青年择偶创造环境,经常举办交友联谊活动,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他们早日成家立业。做好已婚妇女工作,使她们增强家庭责任意识,维系好自己的家庭。
5.引导大龄未婚青年更新观念,改变命运。一是要引导他们端正婚姻观念,不能一听到别人给自己介绍有过婚史的对象,心中就顿觉不快,甚至一口回绝。应该认识到,在择偶问题上,真正的“救星”是自己,要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要敢于走出山门,扩大自己的交际面,在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扩大择偶范围,提高择偶成功率。二是要引导他们严格自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彻底抛弃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的悲观思想,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致富本领,增强聚财理财能力,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来改变现状、改变命运。
[1]王磊.贫困地区农村大龄青年未婚失婚影响因素分析[N].中国青年报,2012-12.
[2]许军,梁学敏.延边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情况调查报告[J].人口学刊,2007(04).
[3]潘力,郑雨堂,郑燕林.从贫困到贫困——拐卖妇女现象的反思[J].社会,1992(维普).
[4]南方日报评论员.从社会长期协调高度正视农村剩男问题[N].南方日报,20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