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湘,翟洪华
(1.武汉工程大学 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武汉 430074;2.中共盐城市委组织部,江苏 盐城 224001)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其核心是开展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我国也及时提出“中国制造2025”,明确要大力发展中国先进制造业。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工业4.0发展背景下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必然面对新的挑战,需要将居民收入倍增做是一项系统工程,结合宏观经济发展与环境状况,与产业转型升级、分配制度等相联系,全面规划实施路径。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即由过去长期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速或中高速增长。尽管我国经济30多年发展为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奠定了基础,但在“工业4.0”下实施收入倍增计划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
实施“工业4.0”战略意味着我国必须要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这是做大做强经济总量的重要保障,同时,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又是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的重要前提。按照“工业4.0”下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必须使产业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转变,以建立起真正体现高度灵活个性化和数字化的生产模式。在这种“工业4.0”模式下,无疑会产生新的活动领域以及新的合作形式。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正面临深刻转型,宏观环境倒逼经济转型难度继续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在不断增加。同时,30多年的经济持续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在经济新常态下日益体现,加大了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难度。同时,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速度也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许多中小企业未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仍严重依赖传统发展方式以及发展模式,加上可能受到规模、技术、资金、市场等多方面的制约,企业缺乏核心能力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以上情况必然会影响“工业4.0”下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规模和速度,从而影响经济总量倍增,增加实现收入倍增的困难。
“工业4.0”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必然会对企业商业模式和分配结构产生影响。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极力缩小全国目前存在的城乡、区域、行业、社会成员之间的薪酬差距,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但是,由于多种因素,我国过去没有能够实现在GDP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收入水平跟随GDP同步增长,以及实现分配差距缩小目标。因此,在“工业4.0”发展背景下,缩小收入差距的挑战集中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在“工业4.0”发展挑战下,我国在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过程中,面临着拉美等国家出现过的“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要避开“陷阱”的唯一出路在于深化改革。重点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同时,要放开市场、降低门槛、破除垄断,释放民间资本的内生活力。
二是现有的分配格局难以打破。在传统的分配体制下,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三方博弈困难重重,既得利益集团和部门逐渐积累形成刚性利益格局。改革是第二次革命,也是实现工业4.0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红利。打破现有的分配格局,改革传统分配体制,必然会触动某些集团和部门的利益和权力,也毫无疑问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抵制和反对,这就需要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以及超常的智慧来推动分配改革,这无疑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最大难点。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全面部署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并提出了九大任务、十大重点领域和五项重大工程。这一规划提出了“制造强国”的若干发展目标,创新驱动成为第一位的根本要求,“需要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为企业争取难得发展的机遇,加快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步伐,努力为做大做强制造,尤其是进一步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为谋求智能绿色发展添薪加力,为实现居民收入倍增奠定牢固的经济基础。
面对“工业4.0”的挑战,要按照“中国制造2025”规划要求,将“智能制造”定位为主攻方向,使其成为工业下一步发展的行动指南。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同时,面对未来,我国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赖消费拉动的形势。根据消费升级一般规律,居民在收入迅速增长以后,消费将逐步升级到教育、休闲、文化、旅游、体育等方面。这就需要培育和围绕这些消费热点,从市场准入、财税、信贷等各方面科学规划,以实现居民收入增长→消费增加→经济增长→收入进一步增长的良性循环,更好地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目标。
在“工业4.0”背景下,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等与现代制造业的结合,迎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客”风潮。创业者收入集中表现为经营性收入。要鼓励创业增收,增加居民创业型经营性收入。一是要优化创业环境,引导居民积极创业、轻松创业。银行、资本市场、政府三方要共同发挥作用,通过银行小额贷款、资本市场创业融资、政府设立创业基金等方式,解决具有较好创业设想人员的创业资本短缺问题。政府要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形成有利于居民创业的税赋环境,避免税费负担成为初创企业和个体户生存和发展的障碍。二是降低普通百姓的创业门槛,使其能够顺利创业。要放宽行业准入,打破垄断壁垒,扩大民间资本创业投资空间。保护普通百姓创业的平等地位,消除在经营过程中遇到因权力和裙带关系产生排斥性和选择性现象。三是保护和发挥好民间自发创业机制。要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地理集聚效应,带动附近居民仿效创业;发挥民间经营帮带作用,强化民间经营氛围。要鼓励城乡居民多开展工体工商经营,鼓励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经营。
包容性发展是一种收入增加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增长,是广大群众都能共享发展成果的发展。目前,在发展“工业4.0”背景下,我国提出了要实现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和共同发展,就需要通过协同发展,不断释放国内超大规模的内需潜力。我国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一个重要难点是农村。由于长期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得实现农民的收入倍增成为我国收入倍增的难点和重中之重。没有农民的小康和富裕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和富裕。新型城镇化目的就是破除影响目前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成为市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真正享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就业、教育、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权益,公平对待农民,让农民在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中能够共享成果,以缩小并消除城乡差距。同时,也必须尽快破除传统户籍制度,促进人口流动,在公共财政使用以及城市规划与公共设施建设上,都充分考虑流动人口的需求,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实现人口和生产要素相互流动,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点建设成为城镇城市,实现城乡互动,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共同提高。
我国制造业规模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但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这也与收入分配制度相关,比如制造业企业整体薪酬偏低、对优秀人才的薪酬激励制度不够完善等。在“工业4.0”发展背景下,要明确“提低、扩中、调高”改革方向。一方面,要引导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通过宏观政策改革来缩小收入差距;另一方面,需要建立与产业发展和升级相配套的分配方案和制度,包括企业的治理结构、组织激励机制、劳动者素质和谈判能力、绩效考核、企业创业创新文化,以及税收、财政政策等。同时,从目前既有的分配格局出发,突出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帮扶五大增收渠道,使中低收入群众收入有明显的增加。在工业化进程中,通过将制度创新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立体开发,全面促进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
[1]阿尔冯斯·波特霍夫,恩斯特·安德雷亚斯·哈特曼.工业4.0(实践版):开启未来工业的新模式、新策略和新思维[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刘伟良,顾建平,等.奋力推进收入倍增在江苏的实践[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