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明
随着近年来社会需求的转变,我国的教育形式也要适应这种需求的变化,目前,国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这意味着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已经成为这些准备“转型”高校的首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指明了方向。而职业教育又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当前的新常态下,市场需求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加强校企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满足企业需要,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使应用技术型的学校在未来空前的竞争压力下处于不败的地位。
(1)首先,“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中级以上的教师职称,顾名思义,所谓的“双”就是要求不但要具备教师的资格,还要有相关行业的从业资格证,比如法律专业的教师,要想成为“双师型”教师,就要具备律师的从业资格或通过司法考试,这是基础的要求。其次,还要具备一定时间的在企业或与专业相同行业从事本专业相近的工作经历,只有这样,才能具有指导学生专业实习、实训的能力,才能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上都能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2)对于工科类的专业课教师只要近几年主持过两项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应用技术成果,并得到实际应用的,也可以作为“双师型”教师来指导学生学习实践。(3)具有一定的专业或行业背景,能全面胜任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活动的或教学效果优良,具有相应专业或行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者(含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也可以作为“双师型”教师加以培养。
(1)学校应当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各项各类职业资格、职称资格、考评员资格的培训考试,使那些专业课教师真正的掌握相应的实践能力。(2)学校鼓励、支持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自行联系安排时间活动,学习计划有教师所在的系、部签署意见,并报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备案,学校也可以与当地的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利用假期将相关专业的教师送到企业进行实习或培训,增加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3)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科研、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等方式带动一批教师参与实践和科研开发工作,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节约了学校的人力成本。(4)选送部分教师到企业、科研院所进行短期或中期的专业培训,在寒暑假有计划地选送专业骨干教师到教育部指定的培训基地学习,同时按照学校规定签署有关协议。
目前,涉及转型的高校“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的数量还远远达不到职业教育的要求,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尤为突出,这与加速产教融合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及其不相符的,甚至会严重制约即将向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高校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能够提供给专业课教师的实践机会过少,很多学校与企业注重的短期的成效,学校方面侧重的是毕业生输出,企业注重的是人才引入,这就把中间的培养环节给忽略掉了,以至于没有太多的机会和场所供教师实习实践,其次就是产教融合的思想体系没有在高校中形成一定的规模,由于这种思想形成的较晚,很多学校还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或者还在转型的岔路口犹豫不前,再者就是高校教师的教科研任务量非常大,教学任务安排得过满,经常是超负荷工作,也就没有经历去到企业进行实习,第四是目前高校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学校对外出实习的教师没有具体的补贴和奖励措施,而大多数教师在空闲时间都是申请科研项目和撰写论文以达到评聘职称的目的,进而提高自己的薪酬待遇,同样忽略了“双师型”技能的培养。
学校要将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当作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科学管理机制,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纳入本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当中。
大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教师的教学计划,使那些年轻教师有精力、有时间到企业去实习,同时要加强学校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开展校企之间的合作,与企业签署相关协议,保证教师的实习环境和时间,打通校企之间人才的输送渠道,也使得那些专业课教师有机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
学校要出台相应的奖励制度,落实引进专项管理经费,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薪酬待遇,适当的可以选拔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担任学科带头人或出国培训,大力倡导教师自主考取各项职业技能的从业资格证书,并将此与职称的评聘和年终奖励相挂钩,着力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使“双师型”教师更加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