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玲
【摘 要】目前,在农村的科学课堂上刮起了一股疯狂的“活动教学”之风,课堂表面上是热火朝天的科学探究活动,实际上却是低效的运作,学生的收获甚微,学生学不到要达到更高层次探究所需的技能,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是什么造就了“热闹”而“低效”的课堂呢?本文从科学课堂的科学性以及受重视程度两方面来阐述自己的忧思。
【关键词】农村 科学课堂 热闹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科学探究”被赋予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于是“科学探究”成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面旗帜。但在目前的农村小学科学课堂中,很多教师没有深刻领会其中的含义,认为凡小学科学教学必有活动、必有探究,在这种思潮的误导下,在小学科学的教学领域刮起了一股疯狂的“活动教学”之风。课堂上可以看到處处是活动,可谓“热闹非凡”。课堂上学生不需要费太多脑筋,就能完成教师事先设定好的探究活动,学生往往只知道在做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趋向于强调“动手做”,忽视“动脑想”;强调“自主性”,忽视“指导性”…… 学生学不到要达到更高层次探究所需的技能,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这些“热闹”的现象背后值得我们去深思。
一、科学课堂真的“科学”吗?
在科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一下子蜂拥到讲台上领取材料,想领什么材料就领什么材料。学生顿时忙开了,课堂上很热闹。旁听的教师问一个同学,你们在研究什么呀?学生摇摇头……这节课,教师准备的大量工具和材料,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各种液体更多的不同,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由于教师没有让学生确定自己要探究的课题,致使学生盲目地乱忙了一节课,无论是在科学概念方面,还是在科学态度、方法和探究方面,得到的东西很有限。二是表面上学生主体性强了,实际“教师指导性”弱了。教师苦笑:“实际上水是没有味道的!”听了这节课后,我一直在想,我们的学生到底是怎么掌握科学知识的?一般认为是我们教会的,我们不教他们怎么会呢?而事实上,学生并不是带着一个空空的脑袋来到科学课堂,对于不少问题,他们心中早已有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就像上面这个例子中,学生对水的颜色、水的味道有自己的理解,并用自己“创造”的语言来阐述属于他自己的解释。虽然这些“理论”常常与科学理论相悖,也往往被我们不屑一顾,却是学生长期智力活动的结果,是他们“心中的科学”。这样的科学课堂显然是不科学的。
二、科学课程真的受重视吗?
科学课程是小学的基础课程,是科学启蒙课程。在小学阶段开设科学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学启蒙教育在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社会主义国民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农村,科学课程并没有被重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科学课程表面被重视,实际上课程地位低。科学是一门较为综合的学科,对学生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非常有益的。为确保科学课程的地位,在福建省新颁课程计划中,明确规定每周开足3节课科学课,在农村小学,学校功课表3—6年级也是安排每周3节课。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主要领导乃至教育局领导都存在着偏科心理,把科学学科当作传统中的副科目对待。他们眼里看到的只是语文、数学、英语,把这三门学科当作主科,而科学学科被看作副科。学校可以将主科办出一些特色,如写作、朗读、奥数、英语等特色学校,为学校带来声誉,所以领导不重视科学学科教学,甚至认为科学学科可有可无。没有派相关教师去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导致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教学中,观念难改,理念缺乏,教改无果,教育无望。另一方面,农村科学教师队伍结构失调。要进行产学课程教学必须有一批先进的科学教师任课,然而农村的科学教师大部分都是兼任的,没有专任教师,只有少数的科学课程教师是理科出身,而绝大多数的科学课程教师均没有科学专业的文凭,属于“半路出家”,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学教师更是寥寥无几,具有扎实的理科学习基础,对于科学本质有着一定理解的教师几乎为零。就拿我区的科学教师来说,全区只有两个专职科学教师,其他的科学教师大部分由语文或数学老师兼任,而且都是年老的语文或数学教师,科学教师队伍参差不齐。这样的教师队伍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呢?
总之,农村科学课堂表面 “热闹”的现象不能不让人忧思。忧思牵引着你我的心,抛去喧闹的外表,留给学生最真的探究活动。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转变思想,扶正科学学科的地位,将科学教学与语数英教学同等重视,应该组建强有力的科学师资队伍。科学课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是科学教学工作的实施者,要充分认识科学的探究活动不仅仅是“动手做”,还要“动脑想”,努力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提升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