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的必要性

2015-08-12 09:14吴婷琳甘晓静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必要性高职院校

吴婷琳 甘晓静

摘要:高职教育迅速发展,但很多高职院校仅仅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其人文素质的塑造,重视培养学生的工具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性。《大学语文》这样一门可以让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被逐步边缘化,甚至于直接取消。笔者今天就从五个方面谈谈开设《大学语文》的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语文;高职院校;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从高等教育的配角变成了主角。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推动了高职教育从萌芽逐渐发展开来。在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这些都是关注的重点。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让学生具备岗位的技能、完成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身份转变,也成了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但是,在重视学生工具性方面培养的同时人文性的教育被逐步忽视,这也造成了很多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缺失。

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

一、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源,是它的身份和象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的传统文化辉煌灿烂,现在却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大学生是文化传承、发展的主力军,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人似乎对欧美文化、日韩文化更加关注,而我们不屑的某些传统文化——如端午节文化、八卦文化等等却被某些国家觊觎。当我们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不知不觉被文化殖民,等于将民族推到了灭种的边缘。中国五千年文化,很多都蕴含在传统文学中,而传统文学,在大学阶段,可以通过《大学语文》进行解读。只有学生们了解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才会自觉传承并加以发展。

二、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2004年云南大学的马加爵连杀四位室友,2009年四川外语学院学生邹鸿成表白被拒便将对方残忍杀害,2010年河北大学李启铭在校园内开车撞倒人后高呼“我爸是李刚”,2011年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撞倒人后连刺对方八刀仅仅是因为怕对方找麻烦,2013年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林森浩投毒致室友黄洋遭死亡……我们总是强调知识,强调技能,但这些都是名牌大学的大学生,成绩不错,却为何做出让人痛心的事。有人说是他们的心理出了问题,需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但实际上是因为社会人文文化的严重缺失,人们已经失去了他们的精神家园,冷漠、空虚、迷茫,是我们现在很多现代人都挥之不去的情绪。1988年1月在巴黎召开的主题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國际大会上,参会者经过四天的讨论得出一个结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以人类人文精神的源头疗救现代病。”说到孔子,多少外国学者如获至宝,而很多大学生一听到孔子就想到无用或迂腐,实是国人的悲哀。

三、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

企业需要的人才,当然需要技能,同时,也需要健全的人格。“人才”必首先为人,继而才能成才。而《大学语文》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不是简单枯燥的说教,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滋养。如对待金钱的态度,“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增广贤文》);培养爱国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学会包容,“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增广贤文》);坚持原则,“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教学生学习要注重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学习要勤奋,“业精于勤而荒于嬉”(韩愈《进学解》);如何孝顺父母,“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对待朋友的态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大学语文》课程通过作家、作品的解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辨析、思考,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四、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中国的学生总是被认为创造力不高,长期的应试教育、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条框教育模式早已把我们的学生思维固化。形象思维是语言的内在源泉,而语言是形象思维的载体,语言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升。另外,文学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对文章的欣赏、阅读都能够提升形象思维能力,提高联想能力,而联想能力则是创造力的源泉。学生们可以近距离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可以领略到思想家们的智慧,可以感受诗词歌赋的精妙,体会其塑造的意境。总之,《大学语文》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荡涤学生思想,更重要的是能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创造能力。

五、开设《大学语文》可以辅助学生提升技能

高职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大学语文》能力主要表现为口才能力、写作能力、辨析思考能力。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充满着挑战,对人才的需求往往是综合性的。学生仅仅具备专业技能是很不够的,他们依然需要表达自己、说服他人。例如,在求职的过程中要表达自己,让对方能够充分了解其才能;向上司口头汇报的时候也需要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把问题说清楚;与同事邮件沟通的时候需要写作能力,其言语表达情况影响其交际的成败。《大学语文》课程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竞争力,适应新时代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朱清时.从中外著名科学家身上得到的领悟[J].中国高等教育,1999(1).

[2]俞克新.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教改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吴婷琳(1981—), 女,浙江天台人,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必要性高职院校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