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方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党中央科学分析当前形势和未来走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着宏观经济的微观反映。新常态下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既需辩证思考,也需适应引领,我们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新常态更需主动作为
新常态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表现。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让中国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当时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还不到1%,2008年已提高到7.3%,到2014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漂亮的经济发展成绩单的背后是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模式弊端日益显现,资源压力不断加大,要素成本进一步上升。高邮市近年来GDP等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这种增长也与许多地区一样,较多地依赖资源、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我们顺势而为,积极适应,在奔跑中调整呼吸,踏准发展的节拍;另一方面,更要积极引领,主动作为,在创新中激发智慧,争取好中有快。
新常态下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上体现主动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更为迫切。高邮市位于江苏省中部的里下河地区,人口83万。2013年以来,为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城镇化推进、促进经济发展,将原20个乡镇调整为13个乡镇,将原22个工业集中区按照重点发展型、特色发展型、优化发展型和控制发展型四类进行整合提升,分类打造,形成了更为优化的城镇体系和园区发展布局,为集约节约使用资源提供保障。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高邮市全面实施行政审批“八个一”工程,推行“一站式”服务、“一网式”联动、“一表制”登记、“一费制”收费、“一条龙”审批、“一揽子”联审、“一门式”受理、“一窗式”代办,强化执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探索推行工商注册登记制度便捷化,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开展涉企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专项治理,进一步激发了市场和社会活力,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实践告诉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能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下大力气清除体制机制障碍,解决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市场体系不完善、企业改革不彻底等突出问题,杜绝涉企中介服务市场不开放,招投标领域不公平、部分垄断行业不放开等现象的发生,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新常态下要在推动转型升级上体现主动作为。加快转型升级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世界上发达经济体大都走过了一个漫长的转型发展之路,通过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了体制的更新、结构的优化、产业的提升,进而实现了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增长动力的突破。我们必须主动适应这种转变,坚持不懈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实现“做强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双重任务。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将新兴产业打造成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旅游业、专业物流、软件信息、金融商务、专业市场等现代服务业;以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为要求,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以创新能力建设和软实力建设为重点,新增一批起点高、运营质态好的研发平台,深入实施产学研合作,推动研发制造、示范应用、市场拓展的全程对接;引导企业围绕品牌、专利、标准等核心竞争力,推广应用新产品新技术;建立多层次人才引培体系。实施两化融合,主动融入“互联网+”时代,促进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和服务定制化。适应新常态,并不是说政府面对调整而放任无为,而是需要建立经济调控的新手段,切实转变职能,让市场活力得到充分释放,推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支撑动力从能源、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为主导,转向以生产工艺改进、劳动力素质提高、管理能力提升、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转型升级为主导,让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新动力。在县域经济层面,完全可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共服务;通过人才引进,推进产品、产业升级;通过政策调整,加大引导力度;通过审批制度改革,放活市场要素;等等。
新常态下要在坚持特色发展上体现主动作为。在巨大现实利益诱惑的旧常态下,我们都“跟风”拼资源、拼耗能、拼人力、拼投资,会身不由己地走粗放式发展道路,但在失去粗放式增长条件的新常态下,要求我们必须根据自身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资金、人才等方方面面的条件,走特色化发展之路。特色发展具有区域集聚度高、整体竞争力强以及贡献份额大等特征,必须从实际出发,紧紧抓住自己的特色、放大自身的优势。应把特色产业的发展作为增长点加以培育。我们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县域层面,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主导产业;在乡镇层面,坚持一镇一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应把特色园区的提升作为发展的主方向加以推进,修订完善园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根据园区产业定位,合理布局产业重大项目,灵活运作机制,加快园区基础设施、标准化厂房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打造特色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和重要集聚平台。应把差别化考核作为调优调强产业、推动特色发展的主抓手,推动各地错位化竞争、特色化发展。
二、新常态更需统筹谋划
我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分配不公、社会矛盾等问题在新常态下极易凸显,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全盘考虑、统筹谋划,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生态优先是新常态下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今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又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极端重要性。近年来,高邮市在生态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高邮市总面积1963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约占40%,高邮湖湿地、渌洋湖自然保护区、东湖湿地森林公园等,彰显得天独厚的“水”、“绿”自然生态禀赋。2008年以来,高邮市先后编制了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规划,投入34亿元用于生态建设,对近3000条城乡河道进行了整治、疏浚,关停了多家污染企业,成功创成国家生态市、江苏省园林城市。2014年,高邮市又确立了以“生态优良的自然之美、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宜居宜业的城市之美、本土特质的乡村之美、独具魅力的人文之美”为核心的美丽高邮建设的战略定位,提出到2016年创成国家环保模范城,良好的生态逐步成为高邮的最大特色、靓丽名片和发展潜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新常态下,多地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上限,环境约束将会更加强化。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县域经济社会优先发展的位置,紧绷环保这根弦,发展绿色产业,推进节能减排,加大环境整治,营造良好氛围,才能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民生为本是新常态下巩固执政基础的根本。可以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新常态下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底线。高邮市连续9年出台民生1号文件,其中2014年新增财力85%以上用于民生事业,财政民生类支出31.2亿元,增长10.1%,重点向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药卫生、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等“民生六大体系”倾斜,并且将今年确定为“民生幸福推进年”加以大力度推进。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民生改善始终“超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这体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社会政策托底的思路。我们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的“七个更”的要求,即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把改善民生当成最大的政绩,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在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的程度,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依法治国是新常态下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阶段,依法治国将成为改革创新的制度保障,有利于推动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建设国际化高水准的市场经济法治国家,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驱动力。依法治国绝不是空洞的理论探讨,更要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高邮市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四城同创突破年”、“民生幸福推进年”、“市民素质提升年”活动,并把依法治市工作全面融入其中。在组织“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中,着力打造好法治政府,深入推进百名“政法三官”(警官、法官、检察官)派驻企业开展法治指导,为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在组织“民生幸福推进年”活动中,实体化运作交通事故、劳资纠纷、医疗纠纷、征地拆迁、环境纠纷、涉农纠纷等六大专业调处中心,依法解决老百姓关心关注民生问题。在组织“四城同创突破年”活动中,坚持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为“四城同创”取得突破提供良好的社会规范和强大的法治动力。在组织“市民素质提升年”活动中,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推动法治为市民素质“强筋壮骨”。实践证明,只有将法治建设与具体的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法治结构和法治模式,法治的功能和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才能构建良好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新常态更需勇于担当
新常态是挑战,更是考验。进入新常态,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首先是迎接挑战的艰苦过程,但一些干部特别是一些基层干部在新常态下,发展的办法不多,改革的勇气不大,担当的责任不强,自律的意识不严等等。就需要我们始终以焦裕禄为榜样,坚定做“五好”干部,树起忠诚、担当、干净的好样子,在新常态下奋力成就新作为。
新常态下必须树立幸福从政的理念。幸福是什么?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真正快乐的人能够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正确理解幸福、追求幸福、享受幸福非常重要。幸福从政首先必须树立对党忠诚的坚定政治信念,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增强对“道路、理论、制度”的笃信程度,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中央权威。幸福从政还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把人生价值与党和群众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坚持走群众路线,看淡个人名利,以更宽的胸襟、更高的标准、更实的要求,履行好党和群众赋予的发展重任。幸福从政还必须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清醒认识廉洁才能幸福,从立德、修身、勤廉、崇学等方面,把自身的各项素质和能力“硬”起来,在新常态下保持精气神,敢于爬坡过坎,破浪前行。
新常态下必须增强敢于担当的意识。面对中央八项规定,有人发出为官不易的感叹,更有人为官慢为、为官不为,担当的责任不强。新常态下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风险更大、难题更为集中的挑战,更加要求各级干部强化责任感使命感,勤于履责,勇于担责,敢于负责,在敢于担当中历练提高,在真抓实干中建功立业。在干事创业上敢于担当,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打基础,利长远。在矛盾困难面前敢于担当,坚定信心,顶住压力,不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在急难险重面前敢于担当,敢于挺身而出,敢于决断,敢于负责。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担当,把“守规矩”和“干事业”统一起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会在“严”字下工作和生活,努力锻造一支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的干部队伍。紧紧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管理要全面、标准要严格、环节要衔接、措施要配套、责任要分明”五个方面要求,高邮市制定出台《乡局级领导班子综合研判工作办法》、《加强领导干部德的考核实施细则》、《机关部门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管理办法》、《乡局级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满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重用讲政治、顾大局、敢担当、有精气神、能带队伍的干部。同时,完善领导干部考核激励办法,真正做到以科学发展能力衡量干部,以项目建设成果优选干部,以重点工作实绩考核干部,以群众满意程度评价干部。
新常态下必须强化从严治党的自觉。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党性自觉,主动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以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为目标,从严从实从细解决思想、纪律、作风和廉政方面的突出问题,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干净是领导干部的操守底线,必须作为人生信条终生尊崇。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把“从严治党”作为新常态下的常态化要求,自觉把“三严三实”作为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时刻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尽职,坚守底线,保持本色,敬畏法纪,谨慎用权,依法用权,规范用权,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高邮市委书记、高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钱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