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教学的浪漫“诗意”

2015-08-11 17:53刘爱阳
新课程·中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画面感语调诗意

刘爱阳

诗是从肺腑出,词别是一家。古代诗词饱含了诗人的情感,同时诗词的格式相对现代人写文章的格式是精短的,有韵律,因此古代诗词的审美和鉴赏需要花费一点工夫。诗歌的审美和鉴赏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的学生缺乏对古代诗词系统的认识,很难把握住诗歌中的那种古典美,成为应试教育中的一个难点。诗歌的鉴赏首先要从朗读入手,接着深刻理解诗歌中的词语,即炼字,最后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歌所表达出来的感情色彩、意境和内涵。

一、诗歌的朗读

理解诗歌的美,首先要学会感受,感受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受到影响或感染;二是生发感想,获得体会。这是一种心理活动,是由于受到客观的影响而产生的主观情绪,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朗读诗歌,能够初步地让诵读的人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其次诗歌朗朗上口,音韵有序,是由于诗歌有它自己的韵律:一是节拍,加强了语言韵律的动感;二是押韵,使得作品的声调和谐,便于吟诵和记忆;三是对仗,诗歌都是对仗的,使得语句读起来更加有韵味;四是平仄,利用汉语声调的平衡交替来加强诗歌语言中抑扬顿挫的美。这些都是诗歌朗读中所能够感受到的诗歌独特的声韵美,它们讲究字句整齐、押韵谐和、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营造了悦耳的声律美,使得诗歌有种独特的诗味。

此外,朗诵者如果要从朗读的过程中把握诗歌,更是要注重自己的朗读技巧。首先是要注重诗歌中的重读音节词。重读的词可以通过拖长、快中显慢、前后停歇来强调。例如以下这首诗歌: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歌中的“绣成堆”“次第开”“妃子笑”和“荔枝来”都是重读词语。重读“绣成堆”和“次第开”是着重领会长安城里的骊山被树木环绕,山顶上面的宫殿千个宫门逐渐打开,通过重读这些词语能够体会到诗人所描述的场景的动态变化。“妃子笑”和“荔枝来”的重读,则是让人能够把握诗人所要描写的人物的状态,以及理解这个状态改变的原因。

其次,诗歌朗读中要把握诗歌的语调,语调上扬,表达的是一种喜的情绪,而语调下降,则是突出一种悲的情绪。例如以下这首诗歌: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歌第一句最后用的是下降的语调,表达了等君回来却没有等到,遥遥无归期的焦虑感;第二句最后的语调是平缓的,补充交代不能回来的原因,用比较平缓的语调营造了一种画面感;第三句话最后用升调,表示一种美好的回忆,回忆之前开心幸福的经历,对之后团聚之时的期待;最后一句话则使得文意曲折深厚,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对于君的深厚情意,而未来的欣慰,又加剧了眼前相聚无定期的痛苦,诗人的情感不断起伏和跳跃,用起伏变化的曲调恰恰能反映诗人当时复杂的情感变化。

二、诗词炼字炼句

在众多的文学样式中,中国的诗词是最注重字词运用的,古典诗歌更是语言的精华,可能有些情感表达只需要个别词语就能非常完美地表现出来。它精练精辟,形象生动,往往一字千钧、震撼人的心灵,给人留下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例如,“万家灯火闹春桥”中的“闹”字,一字就让人联想到场面的热闹;“飞花两岸照船红”中的“飞”字,能够让人联想到当时有风在吹,花瓣纷飞的美景,同时还表现出船在其间行驶的情景;“万里归船弄长笛”这句中的“归”字,这首诗所有的情感都集中在了这个“归”字里。因此在教学古典诗词的时候,要教会学生欣赏诗词中的重要字,让他们明白这样的字能不能被换,如果不能被换,为什么,让他们理解这样的字在诗句中的作用。

三、从宏观方面把握诗词的意境和内涵

从宏观上把握诗词的意境,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对诗词所描写的景色和画面感的把握,因为诗人表达自己的情感,通常都是运用对景物的描写从而烘托自己所想表达的情感;另外一方面要把握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背景,只有深刻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背景,才能准确地把握诗人所作这首诗歌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古典诗歌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形成的,是一种感性的形象。通常我们说要了解的诗歌的意境,其实就是诗人的生活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共同构建的用以形成的画面。它需要感性的认识和情绪的体验的相结合,才能够准确把握这首诗歌意境,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说的便是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意境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辽阔雄壮,有的是悲凉凄婉,有的是绚丽多彩,有的则是豪放旷达,有的是含蓄典雅,有的则是直白明了。无论是哪种画面感,都能够给读者一种美的享受,但是需要学生能够把握这是只用怎样的画面才可以领略其中之美。例如,“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描写了战事来临前的紧迫感,“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是表示诗人像是进入了梦境一样。再如,李清照的那首《声声慢》,其中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描写了诗人一个人在深秋晚上喝酒的情景,但是却也无法用酒带来的暖意敌过寒风,表达了诗人无比忧愁、凄凉的感情。学生在赏析这首诗歌的时候就要把握这些景物在诗歌中的作用,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画面,从而体会诗人当时的孤独、愁肠欲断的情感。

注重知人论世,如孟子所讲:“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所以,读诗歌的时候也要注重把握诗人这个人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的创作背景。例如,杜甫的诗歌风格通常是批判现实生活的,因为他本人经历过安史之乱,体会过由于国家动荡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疾苦,因此在赏析杜甫诗歌的时候,要注重结合他的个人经历,才能够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孙富中.高考命题采用“愿景”为哪般[J].语文建设,2006(07).

[2]樊汉彬.高考命题30天[J].中国校园文学,2005(03).

[3]任大中.强调,倒装与高考命题[J].考试:高考英语版,2007(Z1).

[4]沈郁菁.关于改进江苏语文高考命题等工作的几项建议[J].语文学刊,2011(14).

[5]叶飙,周卫,郭琛,等.高考命题改革者[J].报刊荟萃,2013(08).

猜你喜欢
画面感语调诗意
诗意地栖居
媒体报道语调与公司超额现金持有
巧设“主问题” 赋予古诗词教学画面感
英语教学中语调的言语行为
谈歌词语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被耽搁的诗意
论电影配乐之画面感——电影《功夫熊猫》配乐视听作用力浅析
英语的韵律研究和语调标注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