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海峰
摘 要:概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与途径方法,随即列举出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种教学模式,最后还分析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过程中的几个要点,旨在推进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整合进程。
关键词:高中数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整合研讨
一、概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及途径方法
1.基本内涵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指的就是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变革教学行为的工具,为课程提供资源,创设教学环境,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此来提高学科教学的品质与效率。应该注意的是,这种整合不是把学科教学整合到信息技术中,而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学科教学中去,在此基础上支持学科教学、服务学科教学。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途径方法,我认为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为:视信息技术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信息技术充当学生学习工具。
2.理论基础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基础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系统论,二是教育心理学理论,三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其中最核心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又分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三个小分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又可以分为教育传播学、技术主义与人本主义、数学教育理论等内容。
3.途径方法
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途径方法,主要有三种方式:(1)视信息技术为学习对象,即转变以往单纯培养学生某一学科知识的方式,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其他学科能力作为整体整合目的。(2)信息技术作为老师教学工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出不一样的教学情境,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后续思考、评价教学、反馈意见等流程。(3)信息技术充当学生学习工具,即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采集、整理和分析各种信息资源,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价值。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三种教学模式
1.情境演示型
情境演示型教学模式一般应用于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初级阶段,多是由教师个人自行分析规整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图、文、声、动画的演示课件,动静结合、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从而为学生创设出趣味多多的教学情境,最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解决知识难点,从而调动学生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在数学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妙用信息技术编织明晰的知识脉络,进而帮助学生建构出清楚明白的数学知识框架。
比如,老师在讲授“三角函数”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开发的课件“正弦函数的复合变换”,清楚明晰地为学生展示函数由y=sinx到y=Asin(ωx+φ)+n的变换的全过程,将“横向伸缩”“纵向伸缩”“横向平移”“纵向平移”这几种函数图形变化形式进行随意的转换与变动,最后还可以利用“重复播放”这一功能再次播放整个函数的变换全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正弦函数”知识点的认知与理解。
2.沟通合作型
从某种层面上来讲,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是将高中数学教学完全放置在空间自由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中,整个教学过程变得轻松、便捷和高效,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迅捷与便利。“沟通合作型”这一模式就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不过此处的沟通合作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合作,也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成效方面远远超过了传统教学中分组讨论,使“教”与“学”的沟通合作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比如,老师在讲授“统计”这一大章内容时,老师可以借鉴此章中“结婚年龄的变化”这一统计活动的形式,尝试开展一次“高中生晚上入睡时间差异”的统计活动,由老师组织班级学生走进校园展开调查,做好数据收集的工作。如此大量的数据,单纯依靠人力进行统计极其繁重,此时老师便可以分配给学生具体任务,借助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完成整个统计活动的数据整理、分析与统计,在师生沟通合作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做好数据整理工作,进而完成整个学习任务。正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娴熟使用,整个数据统计工作才能变得简单易行,“沟通合作型”教学模式才能开展得顺风顺水。
3.自主探究型
处于信息技术应用课堂的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此种模式也更好地“解决了问题”,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和图形计算器在“问题空间”中积极探究。
比如,老师刚刚解释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基本概念,便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当a>1时,指数函数y=ax与对数函数y=logax的函数图象是否会相交?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老师不必急于回答,可以利用网络教室的《几何画板》在统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ax与函数y=logax(a>0,且a≠1)的图象,并将底数a的值设置为可变量。做好这些准备工作以后,老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亲自调整a的数值,从而观察得出问题答案,答案为可以相交,且有一个或者两个交点。这种“自主探究型”的教学模式,很好地诠释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价值与意义,而且彰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过程中的要点分析
1.做好整合前期准备工作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催生的产物,它经历了发生、发展直至成熟的全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与此同时,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它需要老师与学生两个主要对象的密切配合、相辅相成,从而推动整个整合过程不断前进。因此,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过程中,要给老师充分的实践和空间去适应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加强培训老师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要端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态度,引导他们适应新型的课堂教育模式,从师生层面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2.教师主导地位不可更改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后的课堂教学,真正将学生推向了课堂主体的位置,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即使如此,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放弃老师的课堂主导地位,优质的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现如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现象已经比较普遍,经笔者个人的审察发现,学生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课堂学习中拥有极大的自由空间,他们能够很好地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但也更容易陷入盲目学习、沉迷网络的问题现象,此时便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和鼓励,因而说教师课堂主导地位不可更改。
3.平衡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是一种新型且效率较高的教学方式,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教学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整个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学习享受,因而受到广大高中生的追捧与欢迎。但必须注意的是,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必须把握好“度”,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同样如此,所以,老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务必要掌握好节奏和尺度,学生自身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绝不依靠现代信息技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枯燥乏味且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便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其生动化、形象化、趣味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此可见,把握好传统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平衡点可谓是极为重要的。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它需要不断地改进、革新、实践,从而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优化问题。应该明白的是,这个课题在进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意外情况,但如果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现代信息技术定会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朝着正确方向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李莉.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袁明珠.高中数学探究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3]蔡茶米.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行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4]张玉梅.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分析与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