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姬立平
“五位一体”———广东设施农业新起点
○文/姬立平
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广东省不需要设施农业尤其是设施大棚,因为广东气候高温高湿,作物生长快,没必要投入用于农业设施的那部分资金。那么农业设施是不是真的可有可无?对于现代农业而言,设施农业到底处于一种怎样的地位?它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有着什么样的作用?
2005年,雷州半岛遭遇5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新华社当时的报道称,干旱造成了超过120万亩的农作物受灾,82万人的饮水发生困难。10年后的2015年,雷州半岛再度遭遇干旱,参考消息称,2015年以来,广东雷州半岛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春夏连旱,从年初至6月15日,湛江各县(市、区)累计降雨量在99~585毫米之间,与历史同期相比,中、南部地区偏少五至七成。雷州市、徐闻县尤其干旱,平均降雨量分别为148毫米和99毫米,与历史同期相比减少70%和69%,雷州南兴、覃斗、松竹、企水等乡镇的降雨量甚至比常年同期减少九成。据农业部门统计,湛江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达96.45万亩,其中徐闻48.47万亩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18.01万亩,致使183万民众受严重影响,雷州半岛农作物绝收、减产现象普遍。
实际上,在2005年之前和2005年至2015年间乃至于未来,雷州半岛的干旱现象将一直存在。来自气象部门的数据显示,雷州半岛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至今一直处于水火两重天的境地,饱受台风与干旱的双重夹击,这也意味着,艰苦的抗旱战同抗台风一样,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
在灾难性天气频发的地区,如何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开展,又如何把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在农业部门的调查中发现,此次雷州半岛6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灾难中,凡是农作物受灾的地方恰都是没有农业设施的地方,类似大棚、喷滴灌、水井等这些基本的设施都没有,而是完全靠天吃饭。而在有这些设施的地方,农业生产有了保障,受损程度相对轻得多。
雷州半岛灾情是一个警示,也是一个启示,再度向人们证明了农业设施的重要性。
而雷州半岛正是广东的一个缩影。
2015年9月14日,由广东省农业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农科院、省农技推广总站、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组成的9人考察团赴福建学习考察设施农业发展和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经验。
短短3天的学习给考察团带来的震撼是无法言喻的。全程参与此次考察活动的广东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处长梁友强提起福建的设施农业,语气中充满了赞许:“福建这几年的设施农业发展很快,我们与福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次考察使我们有了观念上的改变,福建的经验表明,设施农业可以增强热带、亚热带农业避雨、控温、防风、防虫、防病能力,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显著提升产品品质和产业效益,是人多地少的南方省份农业稳产增产、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据梁友强介绍,福建设施农业发展首先得益于省直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福建省国土地资源厅与省农业厅联合发文切实保障设施农业用地;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安排专项信贷资金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福建省农业厅联系省物价局发文,规定农业创业示范基地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用电价按标准下调30%;福建省农业厅联合省财政厅、保监局出台《福建省设施蔬菜种植保险方案》,对参保的设施蔬菜大棚及种植蔬菜给予保费补贴,降低设施蔬菜种植风险。
除了政策合力强外,福建省对设施农业的补贴力度也非常大。福建采取先建后补政策,农民的设施建设项目通过审批后,再按农业厅制定的指标要求去建,并由县级农业、财政部门联合验收合格后政府再行补贴,共有5 000元到10万元6个补贴标准。梁友强介绍说,自2013年至2015年,福建省级财政累计下拨设施温室大棚补贴资金5.7亿元,加上市、县级财政配套补贴,3年来全省三级财政设施温室大棚补贴资金达10亿元,带动社会资金100多亿元投资设施农业建设。
据了解,目前福建省设施大棚面积已达155万亩,全省已建成连片千亩设施农业规模基地近100个。此外,百亩以上设施农业规模基地400多个,20亩以上基地约800个,用于果蔬育苗的智能温控大棚已超过1 000亩,走在了全国前列。快速的设施农业发展,使得每年新增农民收入45亿元,效益非常可观。
福建之行犹如蝴蝶振翅,其影响力不仅局限于考察团,还借由考察团的成员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对福建的大力赞扬,在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面对与邻省的巨大差距,广东应该怎么做?
2015年4月16日,广东省农业厅《关于下达省级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示范基地建设资金的通知》正式下达。这是一份可能将彻底改变广东省设施农业现状的重要文件,其将引发的深远效应或在2年后得到印证。正如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蔡汉雄所说,“建设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示范基地,是顺应农业发展趋势,探索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对示范和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所谓“五位一体”,是指统筹整合部分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集中力量、集成技术,高标准建设一批融合“设施、农艺、科技、质量安全、经营主体”为内容,以“机械化、科技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为目标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使之成为区域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现代农业装备推广应用的示范基地,示范推动全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五位一体”项目的推出,是为贯彻落实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决定》精神,推动转变广东省农业发展方式,示范引领广东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梁友强说,“五位一体”项目除了为广东省现代农业提供示范作用外,最重要的是它使得人们在观念上有了根本转变。一是使人们从观念上认识到现代农业必须要设施化、机械化、产业化,通过各方面的资源整合,以发展设施作为重要抓手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建设;第二个转变是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以前农机做农机的、农艺做农艺的,各自做各自的,互相联系不多,融合不多,通过五位一体项目,要把农机和农艺完美融合,协调发展。
据了解,“五位一体”项目将用2年时间,在粤东西北地区的77个县(市、区)分别建设1个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示范基地。按照要求,示范基地建设要突出体现五个方面的目标,即设备装备完善、科技水平领先、产品优质安全、经营体制灵活、综合效益明显。
“设施生产就是通过设施大棚的建设来提升种植水平、效益和质量。设施大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抓手和重要标志,没有设施大棚就无从谈起现代农业。”梁友强说,“‘五位一体’项目的推出说明设施农业在我省越来越受到重视。五位一体的作用一是建设示范区让更多的人看到现代农业是什么样子;二是通过示范区来推动广东农业转型;第三则是解决种什么、谁来种、怎么种的问题。”
梁友强说,“现在有很多农民特别是一些企业都看好设施大棚,需求很大,我们应吸收农机补贴的经验,政府补贴一部分,拉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设施农业中。此外,我们要在用地和管理方面要做好服务和帮助,真正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长期以来,广东设施农业发展缓慢,除了观念上的误区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那就是设施大棚初期建设资金投入问题,不少人认为,这笔投入太大,不划算。而实际上,不论是广东省业内人士还是福建考察得到的数据,都证明设施大棚更经济、效益更高。
以福建为例,福建省设施农业亩年均产值可达3万元以上,与传统农业相比,每亩增加1万元以上。一位大棚种植葡萄的农户介绍说,传统露天葡萄园每年喷农药20次左右,设施葡萄园每年喷农药次数骤降至3~4次,既节约了农药成本,还解决了葡萄种植农药残留易超标的难题,保证了葡萄产品质量。
一位业内人士称,过去我们全靠露天种植蔬菜,一到下雨天菜苗就会死掉,广东市场之所以会有蔬菜供应淡季,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设施保证在这段时间里能够正常种植蔬菜供应市场,后来随着流通业的发展,淡季供应相对缓和,但是北菜南运运输成本高导致菜价居高不下,近些年发展设施大棚后这种情况才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梁友强称,设施大棚至少有四个优点:一是不受气候、季节的变化,实现持续稳定的生产,可以按设定目标保质保量地提供无公害绿色食品;二是不受区域限制,节省耕地,可以高度集约化立体栽培;三是自动化、机械化程度高,要求的劳动力少,劳动强度低;四是采用滴灌、渗灌等高效灌溉用水模式,省水、省肥,相对传统种植,同样的土地大棚种植产出的效益更高——肥料和水可以减少一半以上,人工也相应减少,尽管第一次投资高,但从整体经济效益看,露天种植蔬菜效益不到1万元,但大棚种植在四五万元以上,是真正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
有业内人士认为,“五位一体”项目将为广东省农业现代化注入新的动力,强力推动广东设施农业的发展,将引领广东省农业现代化进入发展的快速轨道,广东省设施农业的春天已真正来临。
这个寄托着数万广东农业人希望的项目最终成否化蓝图为现实,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