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瑞嫦
Cooperratives Column<合作社专栏
永晖农机合作联社:联出一片新天地
○文/何瑞嫦
近年来,开平市高度重视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结合实施农机化示范县建设项目的大好机遇,大力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机合作联社就是引导合作社加强联合与合作,让更多的合作社“捆绑起来”,进一步“抱团”借“机”生财,进而继续探索开展统一的作业服务模式试点,建立多元参与的农机服务合作机制,促进全程机械化发展。
2015年8月,永晖农机专业合作联社(以下简称永晖农联社)在开平市工商局正式注册成立。这是广东省首家以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成员单位,打破区域分割、合纵联横、抱团搏击的民间服务组织。
永晖农联社由开平市农机专业市场牵头组建,由开平市新村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新村合作社)、开平市穗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穗丰合作社)、开平市兆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兆丰合作社)共同组建成立。永晖农机专业合作社联社成员出资总额389万元,社员134名,拥有各类农业机械80多台套。
这3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的联合,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农机数量和注册资产的增加,更是合作社之间强强联手,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农户和农机户充分统筹应用农机设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近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拉动下,国内农机企业进入高速发展快车道,农机渠道也由“生产企业—经销商—用户”的传统模式变成“生产企业、经销商和用户围绕着补贴指标转”的政府采购营销模式。随着农机社会保有量增加,用户收益下降,农机补贴资金拉动农机销量的作用越来越弱化,农机市场由政策主导过渡到完全的市场营销阶段,使得农机市场由此进入后补贴时代。数据显示,2012年以前的10年是中国农机工业的“黄金十年”,农机工业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速达20%左右。从2013年开始下滑,增速为16.31%。2014年继续下滑,增长速度只有10.61%。这意味着自2013年开始,中国农机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经营转向。
作为广东省首家大型的农机专业市场,广东农机开平市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平农机市场)自2014年开始也面临着销售下滑、库存上增的局面。如何增销量、转变盈利模式成为开平农机市场着重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与开平农机市场一样,穗丰合作社和兆丰合作社也面临转变盈利模式的问题。目前,开平市的农机合作社数量达120家,农机作业服务面积30多万亩,但农机合作社普遍为单打独斗、市场品牌不响、竞争力不强、信息流通不畅、抗风险能力较弱。
穗丰合作社社长老黄是一位有着30年水稻种植经验的老农机手,去年他租的土地合同到期后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再续租,但是老黄手里还有100多万元的农用机械,没有土地,这些机械怎么办?老黄到开平农机市场去咨询农机市场是否回收二手农机,但是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
兆丰合作社一直以跨区作业服务为主,但是长期面临着农闲时节机械闲置问题。由于没有足够的场地存放机械,部分机械只能露天存放。
穗丰和兆丰的情况并非个体。广东农机开平市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小云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开平当地农业部门利用政府资金采购了一批适用机械送给大耕户、合作社,由于不少合作社和大耕户没有机库,这些价值不菲的机械只能露天存放,使得机械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另一方面,由于农闲时农机的维护成本太高,不少大耕户和合作社都对此束手无策。
2015年7月,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牛宝俊到开平调研时提出能否成立农机联社,资源共享,风险共担。这个建议与开平农业主管部门的想法不谋而合,很快,陈小云就与穗丰和兆丰达成协议,由开平农机市场下属的新村合作社与这2家合作社共同成立永晖农机联社。
目前永晖农联社自有土地500多亩,这些土地全部是林地和荒地。为了赶上晚造水稻种植,联合社从开荒、平地到插秧,只有5个人、1台钩机、3台中拖、4台插秧机,仅用18天时间,便种植水稻300亩。当地主管农业的一位负责人对这种高效率作业赞不绝口,说:“还是联合起来效率高。”
如何让不同的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在一起,把各成员的资金、资产、技术、品牌、劳动力等资源要素融为一体?有开平农机市场做后盾,新村合作社在市场资源及农机维护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而穗丰则具有丰富的水稻种植经验,兆丰则在跨区作业上有着独到的经验。于是陈小云负责资源整合、搜集市场信息,穗丰负责生产,兆丰专注服务,发挥各自所长,弥补彼此不足,有效破解了资金、技术、市场等诸多问题,形成了农机联社内部的分工及运营模式。
陈小云介绍说,永晖合作联社成立后,将着眼于完善机制、规范服务、统一标准、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在农机联社提档升级、项目申报、农机购置、信息咨询、业务拓展、跨区作业、技术培训、新机推广等方面合纵联横,抱团搏击省内市场,抢占主动地位,实现共赢局面。
据介绍,永晖联社计划把目前的500亩基地建设成水稻、花生、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实现旋耕、育苗、种植、植保、中耕管理、收获、稻谷烘干全程机械化生产。服务范围以开平市为中心,辐射至台山、鹤山、新会等区域,为当地农户机耕、育苗、种植、植保、中耕管理、收获、稻谷烘干全程机械化生产的一条龙服务,计划5年内实现具有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一条龙服务能力15万亩/年(双季)。
永晖联社的目标当然不只是自有的500亩基地,通过联社,整合现有农机资源,建立农机作业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现代化需求是永晖联社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联合社组建之前,陈小云在开平当地及周边地区进行过简单的调研,发现大耕户和合作社对农机作业服务需求旺盛。陈小云说:“毕竟自己有很完备的机器又有足够的操作人员的大耕户不多,机器的保养及维护都要投入不少资金,人工成本更高,所以不少大耕户更愿意把机耕作业交给专业的组织去做,尤其是200亩以上的大耕户都很需要这种服务。”
以工业化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统一化、标准化、规模化,是永晖农联社确定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的确定得益于今年初的湖南考察活动。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双季稻生产区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因此,双季稻生产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以机械化作业为核心的现代耕作技术,机械化成为发展双季稻生产的重要保障。
“湖南的双季水稻从耕、种、收到烘干全程机械化,成本更低,收益更高。如果没有全程机械化,插秧是一拨人、收割是一拨人,烘干又是另一拨人,第二造时又是另一拨人,很多环节无法控制。如果全年规范好,把时间流程全部安排出来,就像工业生产一样规范化、标准化,对于提高产量、节约人工是有大作用的。”陈小云说,这个模式很值得永晖农联社借鉴。在与台山一位500亩种植大户谈了这个想法后,这个大户非常赞同这个作法——种500亩水稻需要很多机械,如果自己买机械将占用很大一部分资金,而且购买机械的补贴手续很麻烦,买来机械还要请机手操作,另外还要维修,总成本很高,不如交给专业的服务组织来做。
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是解决农业生产“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重大问题的现实途径,也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必然要求。整合劳动力、装备、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物质装备支撑,推动农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由兼业经营向专业化经营、由分散经营向组织化经营的转变,我们相信,永晖联社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既可让分散经营的一家一户享受到机械化的便利,也可让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解决劳动生产力的瓶颈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