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东
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是语文学科价值的重要体现,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展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进而在展现语文学科价值的同时,也为高效语文课堂的实现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有效地展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进行概述,以期能够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
发展。
一、借助演讲活动,锻炼学生“说”的能力
“说”是人与人交流的最直接工具,也是语文工具性的直接体现。但是,因为“说”并不纳入考试范围,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并不重视“说”的教育,总认为会影响授课的效率。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我们可以借助演讲活动来锻炼学生说的能力,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例如,在教学《春》后,为了有效地展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也为了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在结束了本节课的基本知识授课后,我组织学生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为演讲主题进行演讲,学生可以任选其一,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借助问题情境,锻炼学生“读”的能力
“读”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宝库,而且对培养学生终身阅读习惯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即学生对文本阅读几遍之后竟然不能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严重阻碍了文本价值的体现。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学生“读”的能力呢?在我看来,我们可以借助问题情境创设的模式来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我的第一本书》时,为了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来写“我的第一本书”的?(2)这本书为什么让作者牵挂?(3)文本中所指出的“我的第一本书”仅是指“书”吗?……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并解决上述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而且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确保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得以充分体现。
三、借助自由練习,锻炼学生“写”的能力
众所周知,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在命题作文的基础上,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自主选题、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进行自由练习写作,进而逐步让学生喜欢上写作,让写作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比如,一些学生喜欢历史,我们就可以引导他们就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或者是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一些学生喜欢写散文,我们就可以引导其借助以景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总之,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自由写作中保护学生写的兴趣,提高写的能力。
四、借助多媒体,锻炼学生“听”的能力
“听”是说、写、读的基础,也是保障。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视频或者音频的特点来锻炼学生“听”的能力。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来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时,在导入环节,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相关的片段,然后,通过“听”来思考文本中人物的形象特点,并顺势将学生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当中。可见,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突破课堂重难点,而且对学生的听力水平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选择恰当的方式来展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基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包丽婷.初中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再探究[J].语文天地,2012(22).
?誗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