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体系构建研究

2015-08-10 23:54:36覃柳虹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构建

【摘 要】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高职高专学生职业发展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行之有效的体现行业和本校特色的职业发展指导体系。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发展指导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C-0173-02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教育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要求各高校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发展与教育指导课程”的教育教学,“把职业发展与教育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对此,各高校应按照《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教育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科学、系统和具有特色的教学大纲,组织实施本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教育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构建行之有效的体现行业和本院特色职业发展指导体系。

一、高职高专学生职业发展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职高专学生职业发展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学校没有把职业发展指导纳入教学计划之中,没有给予相应的地位、学时,未能配备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第二,把职业发展等同就业指导,并当作一项季节性工作,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长期培养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师生的教与学的任务和内容都各不相同而密不可分。因此,把本该贯彻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过程的系统教育人为肢解,未能根据高职生“专业教育”、“职业发展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相互联系的客观需要,强化其教育教学的连贯性和统一性。而且就业指导工作停留一些形式上,比如讲座、报告、经验交流会等,指导内容上大多是求职材料写作、面试技巧培训、收集和利用信息等,没有很好地将“专业教育”、“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高度融合并有效实施。

第三,职业发展指导不能结合学生实情,不能体现行业特色,没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结果指导,要么是空讲理论,泛泛而谈;要么见子打子,缺乏理论指导。没有计划性和系统性。

第四,职业发展指导不成体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就业指导,忽视职业发展指导,不能把专业教育、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高度融合并进行系统化研究和实施;二是割裂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关系及其体系性,缺乏系统性。职业发展指导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需要组织保证,制度保障,需要一个自上而下的实施系统,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需要一个科学系统的教学教育内容。目前广西外这方面的研究和实施,由于观念以及领导重视不够等方面原因,研究只能从某个角度进行,缺少系统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上述保障。

二、高职高专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体系的构建

高职高专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体系主要包括组织体系建设、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

(一)职业发展指导组织体系的构建

职业发展指导工作的开展和推动,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成立学院和系部两级职业发展指导管理机构。学院成立职业指导工作小组,统一领导全院职业指导工作。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主管就业的副院长或副书记任副组长;设就业指导中心管理、协调和实施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直接对学院就业领导小组和上级有关部门负责;各系建立健全就业机构,由支部书记和系主任负责,由学工干事、辅导员为骨干,专业教师广泛参与。

2.以技能培训中心、学生工作处、团委等部门为主组成职业发展指导促进机构。根据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和鉴定,根据社会实践的要求,根据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律,通过展开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包括社交、语言、心理、公关、人格品德等方面能力和素质,促进大学生适应就业岗位要求,提高就业成功率。

在构建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教学体系并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和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实行两课齐驾、四线并行,全员参与职业发展指导。两课齐驾,就是职业发展指导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驾齐驱。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就业指导等课程的教学表现为显性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中,由就业工作专职人员和专业教师等负责;而隐性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专业教育以及各相关部门实施的活动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等教育活动中完成。

四线并行,指的是分四条线实施指导和教育,分工协作,各负其责:一是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实施职业发展指导,主要由专业教研室主任或专业核心课程老师担任;二是通过技能培训和鉴定实施,由技能培训中心负责;三是结合相关部门、社团活动实施职业发展指导,由学生工作处、学院团委等负责;四是灵活的职业发展指导,由就业专职人员负责。

(二)职业发展指导教学体系构建

1.教育教学内容。职业发展指导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这里说的教育教学内容主要指的是显性课程的职业发展指导课程,教学内容主要由如下三个分册构成,它们分别承担一定的任务:“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条件,进行相关分析,确定职业目标,制订实施方案,指导和监督学生具体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提升”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培养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素质。“就业指导”的教学目标是:主要指导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政策、掌握求职技巧、调适心理状态、形成正确就业观念等。

显性课程教学安排:根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教育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精神,确定《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就业指导》作为职业发展指导显性课程的教材。

课程教学安排:各系根据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灵活安排。一般地,大学一年级上学期开设“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一年级下学期至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开设“职业素养提升”课程,二年级下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任课教师安排:“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由接受过相关培训的系部就业指导人员担任。“职业素养提升”由各专业教研室主任或专业骨干教师担任。

授课方式及教学时数:授课方式原则上以合班为主,合班原则为相同或相近专业尽量合为同一教学班级。课程体系总课时48节。课时安排:四个学期,每学期安排12个课时。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写要求:《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的教学大纲,可以根据广西教育厅编写的教材《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编写;《职业素养提升》则根据本系各专业特点和要求另行编写。任课教师在编写教学大纲时,要着重考虑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或岗位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内容;二是职业或岗位工作胜任的条件和要求;三是职业或岗位工作相关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方法(包括培训要求和培养计划);四是职业或岗位工作需要的经验及其积累方法。

2.教学形式与评价标准。职业发展指导教学形式,可分两大类和四种模式。两大类指的是显性课程、隐性课程职业发展指导。四种模式即显性教学模式和隐性课程教学的三个模式:一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课程进行的职业发展指导;二是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式的职业发展指导(可分在校期间产学结合的实习和毕业实习期间在企业中的顶岗实习两种形式);三是高职院校职业发展指导促进机构各相关部门开展的相关活动。评价标准内容从略。

(三)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

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是职业发展指导中的核心内容,实践性教学是培养这些能力素质的关键环节,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是学生职业发展指导成败的关键。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教育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中强调职业发展指导“全员”和“全程”参与。如果光靠阶段性指导以及面上指导的职业发展指导显性课程是无法完成的,只有构建健全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才能把专业教师、教辅人员等职业发展指导的职责落到实处,才能实现“全程”实施的目标。

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围绕行业拓展专业,依托专业兴办产业,办好产业促进专业”的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为职业发展指导工作取得良好的成绩的坚实基础。学院充分利用院办产业、校企合作项目所提供的实习基地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性教学和实习(或顶岗实习)机会,加强专业教育、技能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贯彻职业发展指导教育。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的更高形式,从时间上把实习分为平时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顶岗实习);从实习场所上分有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内企业实习和在企事业单位中的顶岗实习(校内实习,主要落实实践性教学目标和任务,由实践性教学体系实现;校外顶岗实习,主要目的是了解企业的情况、学习企业管理、感受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养等,主要由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施和实现——这两部分将另外撰文)。

(四)职业发展指导制度建设

职业发展指导制度建设表现为几个形态:以职责规定的形式规范职业发展指导机构各专职人员的工作;以协议形式规定职业发展指导机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权利义务(惩奖方面的制度);职业发展指导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职业发展指导管理规定;顶岗实习期间管理及考核规定;散见各种考核制度中关于职业发展指导工作评价指标等。

(五)职业发展指导队伍建设

1.职业发展指导教学队伍人员构成:系部职业发展指导领导小组,包括党支部书记、辅导员、专业教师、职业发展指导教学研究室成员等;职业发展促进机构:学工处、各级团组织、职业培训中心心理咨询等的相关成员。

2.成员分工:就业指导中心、各系部就业专职人员(包括学工干事、辅导员)主要负责职业发展指导、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专业课程教师主要负责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技能培训中心负责技能培训和鉴定;学工处、院团委等部门负责开展各种活动,营造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人文环境。

3.有计划组织和安排职业发展指导队伍各类人员的进修和培训。

4.建设好、发挥好“双师型”教师在职业发展指导中的作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是:一是对现有教师加强技能方面的培训,要求教师一专多能。二是从企业中调入年富力强,理论和实践能力兼长又有经营能力和成果的专业人员。三是聘请成功人士作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充实职业发展指导教师队伍。四是发挥院办企业中具有教师又有企业管理者双重身份的教职工在职业指导工作的作用。五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鼓励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的情况、吸收企业技术、学习企业管理、感受企业文化、掌握企业相关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等,提高职业发展指导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董成仁.为了就业和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齐健,李秀伟,王钢城.活动建构——创新教育的教学革新[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7)

[5]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覃柳虹,女,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专职辅导员。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构建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测评机制建设问题研究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流程分析
财务管理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11:25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5:08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