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自我概念和代际认同的探索性研究

2015-08-10 17:23:19陈驰茵唐宁玉谭庆飞
现代管理科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自我概念新生代

陈驰茵 唐宁玉 谭庆飞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出生于1980年后的新生代开始逐步进入到工作场所中,引起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为关注。文章采用开放性问题对新生代的自我概念、代际比较和代际认同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自我概念特征主要包括追求自我、崇尚个性、开放自由等特点;而“80后”、“90后”在自我认知特征方面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异;同时,新生代对自己所在年代更有认同感。

关键词:新生代;自我概念;代际特征;代际认同

一、 前言

随着时代发展,我国“80后”、“90后”成为劳动主力军。受所处时代、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形成了不同于前辈的特点。正确认识新生代的特征以及和以往代际的异同将有助于对代际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并对组织和社会改进和完善对新生代进行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具有借鉴意义。

二、 理论回顾

1. 代际界定及其相关研究。以曼海姆(Manheim)为代表的西方学者早在20世纪20年代对“代”就开始研究,曼海姆认为“代”有两个基本组成:处于相同的历史时期和对此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有独特知觉(Joshi et al., 2011)。西方普遍将1979年至1994年生人称为新生代或者Y一代(Smola & Sutton,2002)。而在我国,“新生代”通常用以代表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人群(宋超,陈建成,2011)。

李华松(2008)指出“80后”人群有鲜明的自主独立意识、务实多元的价值观取向以及豁然开阔的国际视野。“90后”的研究方面,崔景贵(2008)指出,“90后”个性鲜明张扬、乐于自我表现、早熟叛逆、生活去大众化、且注重保护个人隐私、维护权益,以及职业目标务实等。杨亚萍、李坡(2010)指出,网络时代下,“90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思想开放、创新又信仰缺失、注重实效、情感构成复杂、人际关系冷漠、且精神压力大。

西方社会对新生代也有较多关注。Eisner(2005)认为Y一代生活在数字化世界中,有强烈的道德感、爱国心,热爱自由、重视家庭;Y一代受较好的教育,积极、好奇、有活力而敢想敢做。Twenge和Campbell(200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相比前几代人,Y一代表现出较高的自尊、自恋、焦虑和抑郁情绪;对社会认可需求较低;更高的外控个性,且女性有更高的男性角色特征。

2. 自我概念和社会认同理论。上述这些研究,较多是从他人角度对新生代进行评价,而鲜有从新生代自我概念和代际认同的角度进行研究。缺少自我概念的研究,可能会以偏概全,模糊新生代的特点;缺少代际认同研究,则难以了解新生代的自我评价。

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所有方面的知觉,James最早对有关自我概念的问题进行研究,将自我概念分为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和纯粹的四个部分(刘岸英,2004)。Shavelson等(1976)认为自我概念作为一个重要概念能对人的行为作出解释和预言,因此它有七个特征:有组织、多维度、分层、稳定性、发展性、可评价性和独特性。一般自我概念包括学业自我概念以及非学业自我概念。社会自我概念还分为两个维度:同伴和重要他人,身体自我概念则分为身体技能和外表两个维度,最底层则是具体行为。由结构可知,具体行为是自我概念形成的基础,这些对个体的自我知觉是根据其实际行为和对于这一行为的反映和评价形成的(刘凤娥,黄希庭,2001)。

自我概念的根本效用是自我调节,为个体提供自我认同感和连续感,帮助个体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来达到对自己的认识(刘岸英,2004)。同时,个体的自我概念决定了经验对于个人的意义,例如获得好成绩对于自认为能力一般和自认为能力优秀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映。最后自我概念还能决定人们的期望:人们对于事物、行为的期待、解释都取决于自我概念,例如成绩较差的学生不仅个人而且家长、同学都会对其成绩期待较低(Shavelson et. al,1976)。由此可见,自我概念的积极、消极性很重要,积极的自我概念对个体健康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我概念形成伴随着个体的成长,当今社会上对于新生代既有肯定评价,也存在较多的负面评价,必然会对新生代的自我概念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他们的自我认识。

社会关注新生代,不仅仅是关注新生代的特征,更是关注特征背后的群体行为。Tajfel的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通过社会分类,产生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偏见(张莹瑞、佐斌,2006)。个体的自我概念部分源于某个他/她所属的社会群体的“社会认同”。积极的社会认同可以通过和相关外组的比较得到保持或提高,而当个体没有获得积极认同时,就会对自身所属群体产生消极态度。代际的一个标志就是对自己所属代的认同,不同代的人群对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认识会有所不同,因此新生代的自我概念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他们对自身所属代际的认同。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对各个群体的社会认同进行研究,包括代际认同,对组织层面、国家层面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新生代的自我概念所反映出的特征是什么?他们如何评价自己,如何看待代际差异,对代际是否认同?如果以1980年为界,新生代代内跨度有20多年,出生于1980年代的人群和1990年代的人群在以上这些方面是否又有差异呢?本研究将通过开放性问卷调研的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

三、 研究方法

1. 问卷设计。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对自我概念的测量有不同的方法,本研究侧重于新生代个体的自我感觉,采用的是总体评价的方法。问题内容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开放性特征问卷,包涵一系列关于新生代特征和代际认同的开放性问题;第二部分是关于受访者基本信息的调查,包括出生年份等。

2. 样本来源。本研究选取上海一所重点高校的“80后”和“90后”作为研究对象,被调查人员年龄跨度在18到29岁之间,样本数据采集方式为课堂当场发放问卷,当场回收。共调查1980年出生的人员70名,1990年后出生的人员292名,为保持样本均衡性,在1990年后出生的人员样本中随机抽取75名进行分析。其中,男性占样本比例41.4%;本科生占样本比例67.1%,研究生占比32.9%。

四、 研究结果

本研究采用词频分析的方法对新生代自我认识进行研究。首先对开放性问题回答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出关键词,然后统计频数,将各项频数除以总频数,得到该词组的提及百分比,进行词频分析。

1. 新生代的自我认识。首先,请被调查者列出“您认为最能代表您所属年代的显著特点”,共收到回答320条。分别对“80”后和“90”后的回答进行分析。

(1)“80后”被调查者的自我认识。词频分析结果表明,“80后”对于所属年代特点的主要看法包括崇尚自我(18%)、享乐主义(11.2%)、社会变化大、个性张扬(10.1%)、自由开放(10.1%)、创新(8.4%)、浮躁、勤奋(各7.3%),其余零星回答还包括成熟、现实、竞争和社会问题多等。

(2)“90后”被调查者的自我认识。“90后”样本对于所属特点主要的看法是:社会变化大(17.1%)、自由独立(14.3%)、自我意识强(12.9%)、个性张扬(11.4%),其余零星回答包括浮躁、享乐主义、社会问题多、竞争、创新、勤奋向上、现实和早熟等。

“80后”、“90后”自我概念的特征在很多地方较为相似,如:社会变化大、崇尚个性、自我等,但两者也有一定的差异。“80后”对自身自我、享乐主义方面明显高于“90后”的认识;而“90后”在社会变化大、自由独立方面的认识明显高于“80后”。此外,在创新、勤奋向上方面,“80后”认识比“90后”更强烈,而“90后”则对社会问题多方面认识更强烈;“90后”样本有较少比例提到了自身早熟,这一点在“80后”中并没有提到,而是有一定人认可自己成熟;同时,两个年代的人群对浮躁、现实、社会竞争大等赞同程度相当,对社会因素在代际中的影响格外强调。

2. 新生代自我认识的代际差异。采用与第一题相同的方法,询问被调查者“您认为‘80后和‘90后一代与前几代在哪些方面有不同之处?请举例说明”,共收到回答303条。

“80后”样本认为自身与前几代的代际差异主要在于新生代更为自我(13.8%)、创新(13.2%)、生活环境变化大(12.6%)、崇尚个性(10.1%)等方面。不能吃苦耐劳(6.9%)、开放(6.3%)、有梦想(5.7%)等等也有一定的涉及。其余零星回答包括观念不同、更独立、社会竞争大、努力向上、西化、物质、浮躁和早熟等。

“90后”样本认为自身和前几代的代际差异主要在于新生代更自由开放(19.4%)、自我(16%)、创新(13.2%)、崇尚个性(12.5%)等方面,其他还涉及到生活环境变化、浮躁(各6.9%)、不能吃苦耐劳(5.6%)。零星回答包括观念不同、独立、西化、社会竞争大、孤独、早熟、物质、有梦想等。

对比两个样本,自我、创新、崇尚个性等方面是“80后”、“90后”样本共同认为的与前几代的代际差异;有分歧的地方在于,“80后”明显在生活环境变化、社会竞争、新生代更有梦想等方面的代际差异有更高的认同,而“90后”在新生代更自由开放的代际差异上有更高的认同。此外,“80后”样本回答中提到新生代更努力向上,而“90后”提到新生代更孤独,这在“80后”的回答中都没有提到。

3. 最认同的一代。询问被调查人员“最为认同哪个年代出生的人?”,分别给出“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为备选。

69.9%的“80后”认同自己,9.6%的人认同“70后”, 12.3%认同“60后”,8.2%认同“50后”,而没有人认同90后;28.9%的“90后”认同自己,27.6%认同“80后”,19.7%认同“70后”,18.4%认同“60后”,5.3%认同“50后”。有意思的发现是,“80后”对自身代最为认同,而对同为新生代的“90后”认同最低,相反“90后”对80、90年代认同最高,且对这两个年代没有非常大的差异,对前几代也有一定比例的认同。尽管新生代可以很容易地说出自身年代的缺点,承认自己的不足,但仍最认同自己所在一代。

五、 分析与启示

1. 分析。本研究表明,“80后”“90后”在总体自我概念上较为相似,都具有社会变化大、追求自我、张扬个性等特点,但两者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在自我、享乐主义创新、勤奋向上等方面的认识“80后”高于“90后”;在社会变化大、自由独立、社会问题多、早熟等方面的认识,“90后”高于“80后”。

代际差异方面,在主观认识上,更重视自我、创新以及崇尚个性是新生代对于自身和前几代人的代际差异的主要认知;客观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等原因,新生代认为自身和前几代的代际差异还在于社会的自由开放、生活环境的变化,甚至是西化程度等。同时,在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等传统中国美德上,新生代也认为存在差异。受访者从自我的角度,对于自身特点和代际差异进行回答,因此两者意见的不一致进一步说明“80后”、“90后”之间的确实存在差异,两者的自我概念的内涵存在不同。

最后,“80后”、“90后”都对新生代最为认同。但在代内,“80后”对“90后”的认同程度非常低,而“90后”对两个年代的认同都存在,可见这两者在相互认同上存在不一致。出现这样的差异可能是由于“80后”被调查者感受到了更年轻的“90后”的威胁竞争,或者由于社会对于新生代的负面认识和看法,使“80后”希望将自身和“90后”区分开;而相较而言,“90后”对已踏入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群有较强的认同。另外,新生代“80后”、“90后”的划分可能存在问题,导致新生代对自身并没有非突出的认同感。在开放性回答中我们也得到了一定的依据:5人次回答中提到新生代代内可以以1985年作为划分标准,2人次认为“80后”“90后”没有代际的差异,也有2人次认为1992年、1995年之前的“90后”更具有“80后”的特征,因此代际划分需要寻找到更为准确的划分标准。

2. 启示。本研究通过开放性调研,对新生代的自我概念、代际差异认识和代际认同进行了分析与探索,这些发现对研究和实践都有一些启示。从研究角度来说,首先,根据这些自我概念特征的具体描述,未来可以对新生代的特征进行进一步研究,对新生代人格特征、价值观、态度偏好是否与我国传统代际有差异进行深入分析;其次,研究发现新生代代内对代际认同并不完全一致,这引起我们对现有的代际划分标准的思考。事实上,以往研究在代际划分标准上并未达成共识。国外学者在研究中国代际时,采用了不同的年代划分(Egri & Ralston,2004),如民国时期(Republican Era,1911~1949)、巩固时期(Consolidation Era,1950~1965)、文革时期(Great Cultural Revolution Era,1966~1976)、社会改革时期(Social Reform Era,1978至今),但尚未对1980年后的代际进行划分,未来对代际划分可以进行进一步研究;再次,自我概念形成既是透过个体的自我观察,还受到社会文化、人际交往等外在因素的影响。那么,这些内在和外在因素到底如何影响了新生代的自我概念?又对他们的个人特征产生了什么影响?未来可以对影响新生代自我概念和其他特征的变量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对实践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首先,组织管理者需要认识到新生代的变化,尤其是“80后”和“90后”之间还存在着差异。在对新生代员工进行管理时,不仅需要考虑到新生代的共性,还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其次,在意识到这种差异后,组织管理者应考虑管理实践和方式上的转变。笔者认为,构建包容性组织将更有助于对新生代员工的管理。所谓包容性组织,是指在组织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员工通过全面参与到组织工作并做出自己的贡献而获得同等的成员资格(Tang et al,2012)。由于新生代员工和传统代之间存在着差异,而目前在组织中担任管理者的大部分人群还是以传统代为多,这在某种程度上使新生代在组织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考虑到新生代员工将逐步成为组织中的生力军,而且其创新能力对于组织发展来说无疑是有利的,因此在组织中形成包容性文化,让新生代员工有更多参与到组织各类活动中的机会,培养新生代员工和组织的关系纽带,对发挥新生代的作用将有促进作用;再次,在组织中可以通过非正式社会关系网络的构建将新生代融入到团队中,从而更好地融入到组织环境中,比如可以采用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制度或指导人计划等;最后,加强对新生代员工的培训。在进入职场前,可以对新生代人群进行角色转变的培训,让他们意识到自身角色的变化,增加进入组织的准备性,以更好的状态面对组织中出现的挑战。

综上,本研究对新生代的自我概念进行了探索性实证研究,并对“80后”和“90后”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对未来研究和实践的建议。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在于样本的局限性。本次研究针对的新生代中的“90后”是有较高教育背景的人群,由于这类人群大多尚在高校中,为了保证样本的均衡性,“80后”也选取了高校样本,未来还可以进一步扩展为其他新生代人群,以便更全面地看到这种差异。本研究尚停留在描述性研究范畴,未来可以进一步对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更好地揭示影响新生代自我概念和代际认同的因素以及自我概念、代际认同产生的效应。

参考文献:

[1] 崔景贵.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8,(35):98-100.

[2] 李华松.改革开放30年对“80后”特征形成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89-91.

[3] 刘岸英.自我概念的理论回顾及发展走向[J].心理科学,2004,27(1):248-249.

[4] 刘凤娥,黄希庭.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多层次模型研究评述[J].心理学动态,2001,9(2):136-140.

[5] 宋超,陈建成.80、90后新生代员工管理与激励[J]. 人力资源管理,2011,(5):92-93.

[6] 杨亚萍,李坡.“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剖析及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0,(1):223-224.

[7] 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3):475-48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号:71132003)。

作者简介:唐宁玉(1969-),女,汉族,江苏省常州市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陈驰茵(1990-),女,汉族,上海市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谭庆飞(1983-),男,汉族,湖南省衡阳市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

收稿日期:2015-06-10。

猜你喜欢
自我概念新生代
文学批评新生代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现代装饰(2018年5期)2018-05-26 09:09:23
基于女性消费者自我概念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 
自我概念的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考试周刊(2016年99期)2016-12-26 10:33:42
试论消费者自拍行为的影响因素
新闻界(2016年4期)2016-12-24 16:26:24
健美操教学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
现代交际(2016年7期)2016-11-17 03:14:42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