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侍坐

2015-08-08 20:16
月读 2015年8期
关键词:曾皙西华礼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a。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b。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c,端章甫d,愿为小相焉e。”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f,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g,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h,风乎舞雩i,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论语·先进》)

注释:

a 子路:仲由,字子路,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 曾皙:曾点,字晳,故称曾皙,春秋末期鲁国人,乃儒家“宗圣”曾参之父。 冉有:冉求,字子有,故称冉有,尊称冉子。他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公西华:公西赤,字子华,又称公西华,具有非常优秀的外交才能。

b 哂(shěn):微笑。

c 会同:古代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会,诸侯不定期朝见天子,后来两诸侯国君相见也叫会。同,众诸侯一起定期朝见天子。

d 端:一种礼服。 章甫:一种礼帽。“端”和“章甫”这里都是名词做动词。

e 相(xiàng):在祭祀或盟会时主持礼赞和司仪的人。又分大相和小相,卿大夫主持礼赞,称为大相,士主持礼赞,称为小相。

f 作:站起来。

g 莫春:即暮春、晚春。莫同“暮”。

h 沂:水名,在今山东曲阜市南。

i 舞雩(yú):鲁国求雨的坛,在今山东曲阜东南。古代求雨之祭,叫“雩祭”,因求雨时巫人会在坛上歌舞,故称舞雩。

大意: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约束而不敢畅所欲言。(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受到别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这个国家,等到第三年,就可以使人民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遵守

礼义。”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第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君子了。”

(孔子又问:)“赤!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但我愿学着去做。在宗庙祭祀,或者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

曾晳弹瑟正接近尾声,瑟声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他把瑟放下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志向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罢了!”

(曾晳)说:“暮春时节,穿上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位少年,到沂河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再一路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说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晳又)问:“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回答:“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虚,所以笑他。”

(曾晳问:)“难道冉求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孔子回答:)“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曾晳问:)“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孔子回答:)“宗庙祭祀、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的大事又是什么?(公西赤是个十分懂得礼仪的人,但他只说愿意学着做一个小相。)如果公西赤只能做小相,那么谁来做大相呢?”

【题解】

“四子侍坐”是《论语》中少有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一章,也是孔子的“课堂实录”。它以言志为主线,将孔子师徒的言谈举止生动地展现出来,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子路、冉有、公西华、曾晳这四位孔子高足各自的性格特点,以及儒家“足食足兵”“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子路性格直率、信心十足,却失之于鲁莽,不懂得谦逊,因此受到孔子的哂笑;冉有为人谦虚、实事求是;公西华敏而好学,但过于谦逊而趋向保守,孔子希望他再自信一些;曾晳洒脱,淡泊于功名,他的话似乎与政治无关,其实描绘的是一个太平社会的缩影,即形象化的礼乐之治的盛世,这与孔子的思想最为契合。

整个对话中,孔子始终没有以“师者”和“长者”自居,而是作为一位倾听者、对话者和启发者,这给教学带来一种平等、轻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们能够毫无保留地畅谈自己的理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的主体性由此得到体现,而孔子作为教育家的风范,及其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也展露无遗。(高希)

猜你喜欢
曾皙西华礼乐
解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三·四·一”密码
立足经典传承文化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情繫桑梓 积极捐赠防疫物资
儿歌作品:姊妹节里等你来
Research on the importance of students’ silence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语文教学中礼乐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Discours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Sonnet 18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复习中的应用
曾皙,我心目中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