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远
摘 要: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双重身份者,受到社会外界、学校及其自身的多重压力。而辅导员与学生沟通是其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需要辅导员调整好自身情绪的同时关注自身的积极情绪,并做到转换思维习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最终有助于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压力;积极情绪
高校辅导员以积极情绪面对学生的必要性
文/程远
摘要: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双重身份者,受到社会外界、学校及其自身的多重压力。而辅导员与学生沟通是其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需要辅导员调整好自身情绪的同时关注自身的积极情绪,并做到转换思维习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最终有助于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压力;积极情绪
作者简介:程远(1984-),女,汉,北京工商大学,美术学。
中图分类号:G642.46
文献标志码:码:A
文章编号:号:2095-9214(2015)08-0211-01
高校辅导员作为最经常面对学生的群体,常常感到心理压力很大。在日常与学生的沟通中,消极的情绪很容易导致辅导员在管理和教学中降低工作效率。这种职业心理压力也会导致辅导员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已有研究表明,职业压力过大会导致个人工作出现消极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比如工作怠慢、行为冲动、易激动、易激怒等,并且对个人生活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一、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分析
当前导致辅导员心理压力过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变革对高效辅导员的职业内涵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社会提供给辅导员的经济和精神待遇等都会导致辅导员产生较大的工作压力;就教育发展而言,我国教育革新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等因素也向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家长作为社会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常要求辅导员成为自己的代理人或监护人。这些因素令辅导员压力倍增。
2.学校因素
(1)超负荷工作任务
按照中央规定,两百名学生配备一名辅导员,但许多高校辅导员实际上要管理远超两百名甚至翻倍数量的数量,并同时负责多个专项工作。除完成日常学生事务性和思想教育工作,还要教授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完成培训和科研项目等;还要应对工作考核、学生深度辅导和专项工作评估任务等。新参加工作的辅导员容易出现无助、焦虑、紧张、甚至崩溃的情绪,有经验的辅导员会变的工作懈怠、失落。
(2)地位偏低
辅导员在很多高校地位偏低。他们要接受学院内及学校其他行政各部门、各领导的工作任务指派;在学校活动及会议中所担任的角色更像是学生干部,使之与其他教师无法形成平等的地位,也影响了本应作为同事可以拥有的正常人际关系;平时又要在学生面前树立有地位有尊严的教师形象,这些矛盾无不令辅导员产生无奈、消极的情绪。
(3)未来职业发展迷茫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今年来很多高校虽然已经在职称评定、薪酬待遇与其他教师相同,但辅导员与普通教师相比,事务性工作占用大量时间,导致科研与教学缺少竞争力,职称评定遇到困难;如果走管理的道路,又需要自身加强与其他部门领导的联系,需要去行政管理部类部门聘岗,但其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大。面临的这些问题使许多辅导员并不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对未来感到迷茫、焦虑,容易产生压抑等不良情绪。
3.辅导员自身因素:
过大的心理压力也与辅导员自身因素有关。其中的内部因素有很多,比如,辅导员对自我发展的期望值较高,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当过高的期望值与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不相符,或者现实条件难以实现时,就容易使辅导员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
二、以积极情绪面对工作和学生
辅导员在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工作情景下,还要经常面对各有特色的90后大学生,因此工作中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情,这些都可能会干扰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就师生沟通而言,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自身能够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显得尤为重要。
辅导员在与学生沟通时的情绪对学生本身的情绪有很大的感染作用,对学生认知和情感等具有组织和调控作用。如果辅导员拥有积极的情绪情感,并能够对不良情绪加以适当调节和控制,那么自然会得到学生的接纳和喜爱,这将有助于形成相互间的信任关系,有助于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政治理念、生活信念及价值观等。相反,冷漠、暴躁等消极情绪不仅妨碍两者之间的良好关系建立,而且导致双方自身都可能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危害到自身的身体健康。所以,辅导员应该主意以下两个方面:
1.关注自身的积极情绪
情绪心理学的认知理论表明,认知在情绪中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辅导员首先应积极塑造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应主动学习掌握心理学知识,要能够自知并接受自己的全部情绪,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并通过个人努力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调节,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如暗示法、转移法、升华法、宣泄法、自我安慰法等。
2.面对学生转换思维习惯
辅导员在学生教育及管理过程中,有必要形成这样的思维习惯或方式:为学生着想,不为学生着急。辅导员不应该因为学生本身的问题或错误而产生不良情绪。如果有辅导员因为学生多次旷课或宿舍卫生极差,就表露出失望的表情,甚至指责或抱怨学生,不给学生解释的机会。辅导员的这种情绪会令一些学生害怕他,谨小慎微,对他敬而远之,从此彼此间没有了沟通。如果辅导员对学生能够形成一些积极的认识与评价,那么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就会保持积极的情绪。
总之,当代大学生具备更鲜明的人格特征、更独特的认知观点、更多样化的发展方向,而,高校辅导员在各种机遇、挑战及压力面前,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基础保障,必须以积极的情绪应对学生管理工作,因此辅导员关注自身积极情绪的必要性显而易见,这是其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姚计海.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沈晔.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疏导及其职业成长.思想理论教育.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