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5-08-06 11:18丛姗
魅力中国 2015年33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心理健康

丛姗

摘要: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有哪些特殊的要求,具体哪些素质的人才能推动社会进步,这是中国教育面对21世纪向纵深发展时期,必须思考的问题。历史告诉我们,越是飞速发展剧烈变革的时代,越需要全面发展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我们无法培养一个没有缺点的“完人”,但是可以培养“全人”,一个身心健康,健全的人格必須以健全的心理为主导,与心理健康密不可分。

关键词:心理健康;初中历史;自信自强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历史课本的最大特点便是历史人物众多,而且有很详细的描述。众多的历史人物很容易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历史课本人物众多,形象逼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逐步地系统地有效地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历史人物的不同特点,结合初中生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教育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满信心,奋发向上——自信自强精神的培养

中华文明,悠远流长。《易经》曰:“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在我们历史文明的长河中,满怀信心,奋发向上,坚忍不拔地为人类造福,为祖国繁荣而奋斗的实例举不胜举。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凡是具有作为的人必会遇到大困难,必先艰苦磨练自己,这事坚强信心的呐喊,是不畏艰难,百折不饶精神的呼唤,是坚忍不拔意志的心声。李时珍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历尽艰辛,寻遍千山觅草药,在27年中走遍大江南北。终于写下了近200万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匠”。张衡、僧一行勤于学习,博学多才,刻苦钻研,不信邪,认定目标,决不回头,对工作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张衡创制了世界时最早的地动仪,僧一行在世界上最早测定了子午线的长度,曾为古代著名的科学家。

二、勤奋好学,锐意进取——自觉自持精神的培养

中华民族也曾遭受外族入侵和列强蹂躏,但它却是四大文明古国唯一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这与我国劳动人民勤学好问、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欲成大事业,先下苦功夫,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正所谓“天道酬勤”。勤劳勤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年轻的初中生成为“巨人”的必经之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说的大诗人李白少时放荡、无所用心、嬉游河边,巧遇老婆婆铁杵磨针而得启示,他从此发奋勤学苦读,诗篇流传前千古,终成佳话,流芳百世。“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苏秦为学习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之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司马光的“警枕”说的是他为了从睡眠中挤出更多的时间读书,自己设计了一个用木头削成圆形的枕头。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开,头就会落在床板上,人就会惊醒。他一生勤奋好学,编纂了我们最重要的历史典籍之一的《资治通鉴》。“三上”是北宋著名文学大家欧阳修充分利用学习时间的一种方法,乃“马上,枕上,厕上”争分夺秒,积少成多,终于在文学方面做出了重大建树。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以及“囊萤映雪”“凿壁偷光”都说明了我们劳动人民勤奋好学的感人故事。以上这些历史人物都闻名在中外,他们的勤奋好学的精神也流传千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老师的介绍,同学的介绍以及历史故事比赛等方法,教育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发扬刻苦学习的精神。

不屈不饶,锐意进取是中华民族的有又一民族精神象征,商鞅的“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的变法理论和“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的可贵品质。显示了一代新风。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大胆提出“天边不畏惧,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与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正统思想的“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是何等的针锋相对。王安石这种反对守旧,勇于进取的思想及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在改革开放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安于现状就是落后,原地踏步就是倒退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地创新,不断的进取。

三、勇担责任,实现自我——自尊自知意识的培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能立于不败之地与无数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负救国救民的责任,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并能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在寻找富国强兵策略

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屈原自沉汨罗,以身“献国”;岳飞“仰天长啸”精忠报国,“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变法图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视死如归,壮烈献身的杨靖宇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无疑不是以民族利益为己任,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昌盛而贡献自己的生命。

在建设祖国的艰苦岁月中,“科学没有国家,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的”是每一位爱国科学家的心声。新中国刚成立时,一批留学国外的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彭桓武教授毅然放弃在英国的丰厚待遇,第一个投入祖国的怀抱,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回国时,他答道“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国才需要理由”;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美国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表达了海外赤字的心情;李四光谢绝英国教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在回国的劝告,钱三强更是冒着生命危险辗转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于祖国的建设。这些科学家之所以能放弃外国优裕的条件,回到刚刚建立还一穷二白的祖国,正是他们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天下兴亡”“民族振兴”是他们的动力和目标。在祖国蒸蒸日上的建设过程中,在他们滴滴汗水里,他们自身的价值得以实现和升华。从这些人物的事迹中,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自尊自爱的品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会得到更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内涵,包容四海的情怀,中华民族成就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优良品质和传统是我们民族的精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有目的有针对地结合初中生的特点,进行逐步的渗透,将历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把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