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班级团体辅导活动

2015-08-06 01:39富伟丽
亚太教育 2015年24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班级

文/富伟丽



如何有效开展班级团体辅导活动

文/富伟丽

摘要:班级团体辅导也被称为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等,不一而同。班级团体辅导是在西方传统团体辅导的理论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把团体辅导的模式运用在班级,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团体辅导,运用班级的特性,为全体学生提供发展性的服务。班级团体辅导面向全体学生,省时省力,而且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很高的一致性,符合教育的完整性,同时有利于班集体的形成,并且适合班主任和兼职心理教师操作,所以班级团体辅导的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认可,甚至很多学校以课程的形式纳入到学校的校本课程教育体系中,可以说班级团体辅导的形式符合我国本土特点,可以更加有效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但是毕竟尚处于发展时期,理论研究薄弱,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作为一线的心理辅导老师,我认为要想有效开展班级团体辅导活动除了要掌握心理学理论和团体辅导策略外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关键词:班级团体;辅导

首先,主题明确,从细小处入手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应该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年龄特点设计主题,如学习动力、人际交往、青春期教育、爱情、生涯规划等。可是这些题目都太大,不适合班级团体辅导的形式,必须把这些问题再进一步细化在更合适。班级团体辅导是以课堂为载体的,受到课堂时间限制,一节课不可能承载太多内容,所以主题明确切入较小,学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更深的体验和感悟,真正达到辅导的目的和效果。题目太大,内容繁杂而分散,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地完成所谓的丰富活动,可能看上去热闹,却没有什么值得回味的。而且经验丰富的老师一定会知道越是细小的题目越好开展辅导工作,否则辅导老师就陷入到了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的怪圈。而且学生受到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对大主题有深刻的认识和感受,所以主题过大,学生只能敷衍了事。

其次,以活动体验为主

与传统教学侧重认知不同,团体心理辅导侧重学生的情意体验,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学生在互动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能力的过程。而传统的认知教育模式缺少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更无法提供互动性。活动则构成了心理特别是人的意识发生、发展的基础,是内化知识经验的桥梁,而且人的活动具有对象性和社会性,有利于学生体验角色情感,也有利于学生选择行为模仿标准,而且只有活动才能有效降低学生的心理防御水平,更加积极的探索自己的内心。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活动环节对学生有更强的引力,更符合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学生对直观形象的活动比对理论学习更感兴趣。同时,活动也可以打破课堂环境中长期以来存在的“知识本位”、“教师中心”、“灌输为主”的固有模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辅导过程,创设更加自由宽松的心理氛围。可以说活动是团体辅导的动力和生命,活动是构成辅导的基本环节,精心设计好活动形式是辅导成功的关键。

第三,活动设计要循序渐进,目标一致

班级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就是确定团体辅导的目标。班级团体辅导的总目标是发展性的,以开发心理潜能,促进人格成长,增进心理健康为目标。所有的主题设计都应围绕总目标进行,设计出的每一个活动都要与总目标保持一致。l

有些团体辅导教师在辅导中存在目标不明确或忽视对学生进行目标指导的现象。活动虽然丰富多样,学生参与性很高,看似很热闹,但是辅导后反思,却不知道参加辅导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如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谈谈感受,学生面面相觑,根本说不出来,这就失去了团体辅导的心理学价值,团体辅导要有活动和游戏,但不只是活动和游戏。它注重活动过后的内心体验和升华。因此,教师在辅导前,要让学生了解团体辅导的目标是什么,特别是在首次班级团体辅导活动中,教师要向学生宣传辅导的目标,并且协助学生设立与团体目标一致的有意义的个人目标,明确自己愿意做哪些改变,以便让学生围绕主题有目的地进行活动,避免为活动而活动,乃至活动后还不知道活动的目的。L

团体辅导活动的设计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还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不要上来就是自我认识和提升的活动,学生的身体和情绪都还没准备好,要先做好热身活动,再慢慢引入更深层次的探索。

第四、重视分享环节

分享是指班级团体辅导后,班级学生一起讨论由活动引发的想法和感受,以增加活动的价值。可以说分享才是团体辅导的神来之笔,才符合团体动力的要求,活动是一种辅导的手段,活动可以催化学生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化学作用,但活动不是辅导的目的。有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分享的重要性,不太重视辅导后的分享,于是在时间安排上用于分享的时间很短,或者简单让学生说两句教师就开始总结,让学生觉得分享只是一种形式而已,自己说不说都没有关系,听不听别人说也没关系,事实上,分享是非常好的互动和整合过程,分享可以促进学生对有关问题的思考,使学生更深入地探索自我;分享能够使学生开放自己,表达自己,使其他同学了解自己;得到其他同学的理解与支持。分享也能使学生获得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言行。

有些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分享的重要性,也设计了分享环节,但是学生在分享时却无话可说,这个时候我们要看看教师是如何设置问题的,如果教师只是笼统地说“谈谈活动后的体会”,问题太开放,学生常常感到茫然,无从谈起。如果教师能问的具体,学生才能思考有方向,就会踊跃发言。如经典游戏“信任之旅”,一名学生帮助另一名蒙上眼睛的学生走完有障碍的路程,然后两人再呼唤角色,完成同样的任务,学生在参加游戏活动后,如果教师可以这样提问: ( 1)当你被蒙上眼睛的时候,有何感受? ( 2)帮助你的人有没有让你感到安全? ( 3)作为帮助者,你有何感受? ( 4)为了增加伙伴对你的信任,你做了什么? ( 5)你愿意做“帮助者”还是“盲人”?我想学生一定会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第五,班级辅导必须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

班级心理辅导是师生真情的流露、心灵的交融。对于团体活动中的氛围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我们构建的环境缺乏安全感,学生是不愿敞开自己,积极参与的。因此,教师要采取各种措施,注意各种事项保证环境的温暖舒适、安全放松、被支持和鼓励。教师首先要转换自己“教育者”的角色,放下价值判断,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明确团体辅导的规则,每个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还要学会敏锐扑捉学生的情绪,更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教师的眼神、手势、身体倾斜的幅度、偏头的姿态等等,无不需要调整到和团体辅导所要求的状态,尤其是目光,当你和每个学生都有眼神的沟通和交流时,你会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字让会被你所吸引,变得更加专注。还要注意很多活动中的小细节,他们座位的摆放是否有利于开展活动和同学之间的互动,总之对辅导者的要求很高。

班级团体辅导是团体辅导工作在我国的本土化体现,还是一个很年轻的课程,理论和实践都还不够完善,需要所有学校的心理学人不断学习和总结,我们每一个教育人也都有责任为这一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班级团体辅导,李坤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团体心理辅导,樊富珉何瑾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学校心理咨询,李正云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美)杰拉尔德·柯瑞著,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5]团体辅导工作概论,黄惠惠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 2015) 08-0217-02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班级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班级“四小怪”
不称心的新班级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班级被扣分后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