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柳雪
摘 要 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利用课程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化和科学化经过30多年的发展,课程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有降低的趋势,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弊端,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科学化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7.044
Thinking on Scientific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WU Liuxue
(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5)
Abstract The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politics in colleges is carried out mainly by the specialized compulsive courses. After more than 30 years of disciplinary transformation, the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politics has yielded abundan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s. However,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ety, the lagging-behind courses of ideological politics is losing the effectiveness. This article discerns the drawbacks of the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politics and put forward targeted measures to offset them.
Key words the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politics; effectiveness; disciplinary transformation; undergraduates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年初,教育部召开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了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重要性。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列为必修课,主要完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部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信息科技突飞猛进,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逐渐减低,面对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趋势,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科学化的工作任重道远。
1思想政治教育课科学化的内涵和标准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启迪大学生的思想、塑造大学生的灵魂,使他们成为具有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志向高远的专业人才,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则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弘扬科学精神,运用科学的规范和方法去揭示、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实效性包含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中,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效,一般通过三方面来衡量,即教育效果、教学效率和社会效应。教学的效果当然是指学生是否学会、接受和领悟对他们所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否能按照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行事;教学效率及经济学上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必须拿各方面的教育投入和取得的成效做一番对比,符合科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必定是成效大于投入;社会效应是大学生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后对社会稳定、进步和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教育效果、教学效率和社会效应的一致,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尺度,具有实效性的教育,才称得上是科学的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必须具有实效性才能达到科学化的标准,是否具有有效性,要看学生是否得到了教化,是否是主动接受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否得到了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标准还体现在时效性,一切事物都处于变化发展中,人们的思想状态、思维方式、价值理念也不断变化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必须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止步不前、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的教学、老生常谈、陈词滥调的灌输会严重阻碍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科学化还体现在艺术性上,教学是生动的、立体的,需要教师的天赋和灵感,需要创造性的反复实践,思想政治教育要将外在的理论内化为学生的内在思想,更需要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触发学生的情感,因此,艺术性也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重要标准。
2思想政治教育课存在的问题
(1)教育工作者对课程重视不够。首先是学校领导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够,基本上全国各高校都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教材建设等投入很少。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重点更多放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招生就业的问题上,很少真正重视培养出来的学生政治素质是否过硬,学生是否达到了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最后就是负责思政政治教育的教师政治责任意识淡薄,存在不落实政策、执行力薄弱的的问题,甚至有一些教师为迎合学生的“逆反”心理,在课堂中“呲必中国”,将个人情绪和负能量传递给学生。
(2)课程理论建设相对滞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有课程理论来支撑,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基础理论肯定是马克思主义,但是长期以来,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有并没有深入研读领悟马克思主义,而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简单地归纳为几条原理和几个结论,曲解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把马克思主义空洞生硬地解释成知识性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解不深入,生搬硬套政策性文件,没有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发展向学生解释透彻,使得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变得教条化、形式化和庸俗化。导致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质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排斥。
(3)课程针对性和实效性差。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单一,但基本上都只是应教育部规定,开设了思想政治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课程,很少有高校开创性地设立学生比较喜欢的思政教育选修课,能够考虑当前学生的思想特征、思维特点、心理状态针对性地设置课程的高校更是寥寥无几;授课方式主要是老师主讲,学生发挥主动性的机会比较少,没有主动进行思考的机会,课堂显得枯燥乏味,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取得学分应付了事,并没有通过课堂得到教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考核方式落后,基本上还是采取通过期末集中考试,试题结构中,选择题和简答题占的比重大,即便是论述题,都已经确定了参考答案,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就能获得高分。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较差。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效性的途径
(1)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胡锦涛曾经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①以人为本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人是发展的手段,更是发展的目的。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促成学生成长成长,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切工作的基本点和立足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启发他们的自觉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时代特征和学生的特点来设置教学的内容,多给学生留思考和表达的空间,很多老师觉得现在的学生个性化太强,难以教化,根源在于大部分学生不喜欢灌输式的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将个性化教育的理念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发展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兼具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但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墨守成规,而是在传承中有更新,理论也要与时俱进才能保持生命力,在瞬息万变的世界和文化多元交流碰撞的社会中保持主导地位。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特别需要坚持与时俱进,尤其是在网络科技发达、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接收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很多,每天接收的信息量极大,很多时候,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内容不更新,多年沿用同样的教材,有些甚至是学生高中政治课反复讲过的内容,没有新的观点和知识的融入,学生会认为是反复说教,容易反感。因此,需要及时更新课堂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国梦等及时融入课堂内容中,结合中国发展新阶段和时代新特点来阐述马克思主义,通过这些方式,强化课堂内容的时效性和创新性。
(3)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课堂管理能够大大提高课堂的实效性。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都通过大班教学,主要由老师主讲来完成,就算老师的教学能力超强,也难以组织好多达百余人的课堂,加上总是由老师主讲,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提问环节让学生思考,很多人也只会滥竽充数,不会主动思考回答问题,一节课下来,收获甚微。因此,要在课堂中引入多种教学方式,首先是在思政课堂中运用小班制教学,学生人数控制在老师都能注意到的范围内,这样老师能把课堂组织好,学生也因常能受到老师目光的关注而变得认真。其次,增加课堂发言、辩论和课堂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刺激他们主动去思考问题,在相互的讨论中得到正确的结论;最后将翻转课堂和慕课等新的教学方式运用到思政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建设素质过硬的教育队伍。思想政治教育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思政教师的任用要严格把关,必须由政治素质过硬,坚决拥护马克思主义,有强烈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的老师来担任;加大思政教师能力培训的投入,经常组织参加基本理论深造和学术交流,提高思政教师的理论水平,增加知识积累,首先坚定教师队伍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组织讲课技巧培训或组织说课比赛,将上课的艺术融入思政教育课堂,增强思政教师的感染力,提高育人能力。同时,注重对思政教师的考核,除了课堂教学内容、效果的考核外,思政教师的师德和日常作风也要纳入考核,品德良好、作风端正、崇尚科学的老师才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好思想育人的工作。
(5)引入科学创新的考核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效如何,要通过看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没有提高,与传授科学知识不同,要检查学生主观意识的变化困难极大。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政课程的考核基本上都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并不能科学地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因此必须要创新考核方式,加大对学生日常考核的比重,如学生在生活中做了好事或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了新的领悟,应该给予学生好评;在考核中,多用开放性的题目来考核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不用标准答案束缚学生,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们教育的成效。
注释
① 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12-08.
参考文献
[1] 刘建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教学与研究,2011(3).
[2] 徐军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刍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0).
[3] 刘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实效性探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