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课中戏曲教学的重要性及现状

2015-07-31 00:44韩洪玲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语文课

韩洪玲

摘 要:本文从教学经历出发,对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戏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戏曲教学培养学生文化个性的观点,阐述了戏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个性内涵的重要性。

关键词:语文课 中国戏曲教学 文化个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B-0064-01

马克思主义理论有这样的话:未来社会的人是“有个性的个人”,未来社会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个性。文化如人,只有个性丰富、魅力非凡,才能获得青睐,才能走向繁荣。中国戏曲就是这样一种独树一帜的文化,是我们民族传统艺术的一支奇葩。它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表现形式,是我国古老文化之一,它宣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观念。戏曲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整体人文素质、继承民族传统、弘扬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本人就自己在语文课程戏曲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 戏曲教学的重要性

剧本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文字上了解剧情,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领略语言表达的魅力并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戏曲表演,是在舞台上将剧本直观地体现出来,表演中的“唱、念、做、打”与服装、化妆、布景、道具等诸多表演技能技巧进行巧妙的结合,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这是直接激发观看者兴趣的主要原因。人在其中,可以受到多方面的教育。作为一种综合类的文学和艺术的集大成者,戏曲文化间杂性的特质使其在多种艺术门类特质的制约和规范下具备了多维度的审美价值。无论是服饰道具、表演程式、动作念白还是剧情结构、人物语言,无一不闪烁着美的质感。舞台上演员的手、眼、身、法、步,都要经过严格训练;甩发、抬袖、拍须、台步等都有一定的规格。这些程式化的动作和表情把角色内心世界的活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时也体现了演员们各自的表演特色和功力。学生们在这些特有的动作表情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变化,感受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而那些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或优美缠绵,或荡气回肠,或诙谐有趣,由不同的演员演绎,又表达出不同的韵味。它们不但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还能把学生带入优美的境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得以丰富和提高,成为他们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培养气质的极佳方式。

二、我国戏曲教学现状

(一)教材现状

笔者对国内现行的几种版本的语文教材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在以往的语文教材中,小学至初中阶段并没有收录中国戏曲的篇章,只有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才有,只有一篇。一直到2000年,才在新版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中为古代戏曲作品单独开辟一个教学单元;粤教版在高中教材第五册中将《长亭送别》放入“扩展阅读”;沪教版在高中教材第六册中收入《窦娥冤》一文作为选读课文。可见,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没有对戏曲作品给予重视,大量优秀的戏曲作品未能进入课堂。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精华之一的戏曲作品,失去了一个传承发展的好平台。

(二)教师现状

戏曲的教学,对大部分老师来讲是一种挑战。我们大部分老师没有修读戏曲表演这门课程,有关戏曲知识的习得就是通过“读戏”以及听教授们讲戏,所以对中国戏曲的品貌不甚了解,有的老师在授课时采用了多媒体手段,但对戏曲的不同种类特点、演员的唱腔艺术、中国戏曲的古今差异与联系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变成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在教学中,老师依然采用如教学诗歌、散文和小说那样的方式,以文学性为中心,强调对剧作家和剧本的讲解和分析。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文学知识,学会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人物形象的刻画,而忽略了学生对于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兴趣的培养,造成学生在这方面本应该有的感性认识的缺乏,变成学生为学习而学习,或者是为考试而学习。这一点可以从网络上公布的大量戏曲教学的教案中看得出来。

(三)学生现状

在戏曲学习方面,学生认识的手段是非常简单的,就是把有关的知识点背下来,以应付考试。而古今语言的差异,陌生概念化的戏曲术语,在学生们刚刚接触戏曲这一新形式文学作品时出现在一起。同学们招架起来捉襟见肘,早没了欣赏的闲情;没有配套的音像教学材料, 只靠教材上选取的材料和老师的介绍了解剧情,不能直接去感受欣赏戏剧里的人物角色和情节,只能“读戏”,再生动的剧作也难以唤起学生的共鸣,至于对演员的演技的感受和各戏剧地方腔的领略,就更谈不上了。所以,本来就没什么特别感觉的东西给这么一背,早怕了,而且,还有繁重的高考,哪还能产生什么兴趣!更不用说受它的熏陶了。

所以,学生们学到的其实只是戏曲的基本知识,了解的是课本上介绍的剧本内容,知道的是老师讲出来的人物形象分析,对于戏曲魅力根本无从感受,更不要说对于各种戏曲的欣赏了。很多时候,艺术需要的是熏陶而不是肢解。枯燥的概念灌溉和单调的讲读不但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远离了戏曲的真实品貌,使学生无法对戏曲真正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李泽厚. 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2]杜舜华. 中学语文中的戏曲教学建议[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0).

猜你喜欢
语文课
语文课文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我们班的语文课
赵乐怡??《节选语文课文》
引申
回答问题
语文课,原来如此精彩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贝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